武子平
【關鍵詞】 心理團輔活動課;結構;功能;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9—0031—01
隨著學校多元課程改革,心理團輔活動課(個性化課程)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中的一個模塊,與學校成立的拓展活動項目組有機地結合起來,研究適合學生的拓展活動,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心理團輔活動課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玩”為主。在活動中,“玩”是為導致某些預期結果而特別為學生設計的一些活動,教師則是通過設計、組織、引導來促使學生體驗、感悟、成長。為了更好地開展學校德育工作,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性,通過實踐我對心理團輔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探究,現總結如下。
一、心理團輔活動課的結構
1. 熱身活動。活動可與主題有關或無關。如,《快樂分享》,熱身運動是學生做“樂在其中”的游戲。通過這一活動,師生心情都變得非常愉快。
2. 進入主題。以“傳快樂汽球”的形式進行“快樂分享”進入主題。從盒子里抽出一張紙條,根據紙條要求說、唱或講出自己的快樂。
3. 出示投射式的案例。分發給小組材料:“我們怎樣幫助這個同學克服學習和生活中難以克服的消極情緒?”請把“快樂秒方”告訴大家(要求用不同的形式)。
4. 回歸學生的內心。老師可問道:如果這個事情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怎么辦?進而讓學生的內心得到體驗。
5. 回歸輕松的活動。分享經驗,體驗快樂環節,讓同學自由交流:發泄不良情緒的好辦法。心理健康活動課是無作業、無負擔、輕松的課。
二、心理團輔活動課的功能
1. 發展性的心理輔導。它關注的是未來,而并非現在,因此,“發展性”不等同于“矯治性”。
2. 自助,習得方法而且方法因人而異。
3. 教學過程應是輕松、愉悅的。
4. 要對內向的學生的秘密加以保密。
三、如何使心理團輔健康教育課更有效
團體輔導通常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因為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以集體心理為中介而內化發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據本班的實際和團體輔導計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力培養良好的班級氣氛,使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
1. 教師方面。不斷提升自我,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會影響到身邊的人,尤其是在處理學生問題上,如果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有策略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傷害學生心靈。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和學生的一般心理特征,才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2)教師還應具有積極的情緒狀態和較強的感染力,要以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對學生的一片愛心去感染影響學生。要積極創設一個團結互助、好學上進的集體風氣,使每一個同學在良好的集體環境里成長。
2. 學生方面。(1)小學生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并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如夏令營、手拉手活動、體育比賽、文藝活動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愛好,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質,滿足自己接觸社會,進行社會交往的較高級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2)小學生要學習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①學會放松。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松的。②與人談心。要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里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咨詢電話等等。③學習寫日記或周記。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