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文
【關鍵詞】 農村教學點;藝術類課程;困境;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9—0032—0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臨澤縣完成教育布局結構調整之后,城區學校、中心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共享,但農村教學點的師資隊伍狀況卻不容樂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農村教學點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 師資隊伍現狀。(1)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臨澤縣在教育結構布局調整過程中,將年輕教師選調到了城區學校和中心校,留到農村教學點(小學部)的教師年齡普遍偏大,由于教師滿員,新教師得不到補充,筆者所在的沙河學區從事一線教學的28名小學教師中50歲及以上達到13人,近乎一半,教師平均年齡達到48.4歲,青年教師嚴重缺乏,學校缺少青春活力。城郊附近農村的孩子,大部分流向城區學校;農村條件好的家庭,也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往城區學校就讀。(2)缺少從事藝術類課程教學的教師。留在教學點的教師,大多是80年代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是民轉公、招工后以工代教的,雖然取得了教師資格,但這部分人畢竟沒有受過專業教育,尤其是沒有受過藝術類課程的專業或業余的教育培訓,從事一二年級教學、班主任等工作還可以,要從事藝術類課程的教學就有些勉強了。
2. 藝術類課程教學現狀堪憂。(1)音體美課程缺乏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教師。教學點教師年齡普遍偏大,具有藝術類課程專業知識的教師奇缺。為了開足開齊課程,只能把音樂、美術、體育等藝術類課程安排到語文、數學教師名下兼課,大部分教師根本沒有音樂、美術素養,藝術類課程教學應付現象普遍,雖有“交互式一體機”、“暢言教學通”來助教,也只能停留在唱唱歌、學學繪畫的層面上,至于樂理知識、繪畫技巧等理論性的知識,只能是望洋興嘆了。體育課教學也是如此,由于沒有專業知識,一些教師只能以游戲、打沙包、跳繩等傳統項目為主了,筆者親眼看過好幾個教師的體育課,一些教師連最起碼的體育課常識都不知道,怎么能上好體育課?由于缺乏具有專業知識的藝術類課程教師,教學點的藝術類課程現狀實在堪憂,學生的全面發展將是一句空話。(2)藝術類課程教學時間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農村教學點教師少,基本上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因公因事耽誤了語文、數學課教學,只能擠占藝術類課程來補上,搞活動耽誤了語文、數學教學,也只能擠占藝術類課程來補,這就使得本來就被邊緣化的藝術類課程教學時間得不到有效的保證。
二、應對策略
1. 加大培訓力度,全員參與。面對農村教學點的困境,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組織有藝術專長的教師對所有教學點的教師分期、分批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要求每個教師必須接受藝術類課程的專業培訓。培訓應該從基礎知識入手,系統地進行培訓,持之以恒,逐步深入,把培訓任務和結果納入教師工作考核當中,以此激勵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把教師從繁重的手寫教案中解脫出來,騰出更多的時間讓教師去參加培訓和教研,切切實實提高教師的藝術教育素養,以彌補藝術類課程教學的短板。
2. 建立合理的城鄉教師交流機制,提升農村教師藝術素質。相對于教學點來說,城區學校和中心校具有藝術類課程專業知識的教師資源豐富,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建立教師交流的激勵性機制,鼓勵具有藝術專長的教師到教學點支教,同時承擔學區內教學點教師的培訓任務,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優質的藝術教育資源,提高教學點藝術類課程教學質量,提升教學點的辦學水平。
3.實行專業教師巡回走教方式來帶動教師藝術素質提高。學區內有專業教師的,可采取巡回走教方式,一邊承擔教學示范和督查任務,一邊承擔教師培訓幫扶任務,促使教師專業發展。如此堅持幾年,農村教師的藝術素質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4. 充分利用信息化網絡平臺提升農村教師的藝術素養。教育主管部門可以調動全縣的專業人才制作PPT、微課等培訓素材,讓農村教師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參加培訓學習,也可用來進行校本培訓,教師還可以用來助教,真正體現“一體機”助教的實效。
總之,農村教學點受編制的限制,配備藝術類課程專業教師是不可能的,只能通過培訓來提高教師的藝術素養來解決,只要教育主管部門重視農村教學點教師的培訓,措施得力,讓所有教師都具備“一專多能”,藝術類課程教師缺乏的矛盾就會迎刃而解。全面實質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均衡發展才能有人才保障,臨澤教育才能可持續健康發展。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