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水表的實際運行中,會有很多的因素影響到其計量性能。這些因素的不確定性使得水表在運行中容易出現失準,所以應該掌握好水表的計量性能變化和規律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供水商品率和計量準確度。這也是當前的供水部門在計量工作中需要重點解決的難題。
關鍵詞:水表運行;計量性能;準確度
對于當前的供水部門來說,需要重點關注供水商品率和計量的準確度,這樣就需要掌握好水表實際運行過程中的計量規律及計量性能變化。在文章中根據某地區的用戶水表特點和水表用戶特點,對各種型號的水表運行過程中的計量性能變化進行了研究,以此來確定水表的運行時間和運行水量及計量誤差間的關系,從而將水表的運行計量特征曲線繪制出來,這樣可以更好地掌握好用水的變化規律,確保好水表的計量準確度。
1 水表技術指標
對于水表來說,它的計量能力主要取決于計量等級和允許誤差兩方面的技術指標。按照我國的《冷水水表》中的相關規定,一般來說其分界流量最大流量是±2%,如下圖1所示:
各廠水表即使計量等級和規格不同,在檢定過程中都需要按照此規程來,允許誤差一定要確保在這一點上,各類水表間沒有差異存在。
2 實驗過程
對于該實驗來說,需要按照3部來進行:第一部分,抽檢不同時間的用水表,將其計量性能確定好,同時將“運行時間計量特性曲線圖”繪制出來,這樣可以更好地研究水表的運行時間和計量性能變化的關系。第二部分,進行水表耐磨損實驗,在實驗樣品的選擇過程中可以選擇相同規格、不同廠家、同型號、用水量相同的水表,這樣可以更好地將水表的用水量和水表的計量性能關系通過檢定樣本驗證出來,將“流量計量特征曲線圖”繪制出來,這樣便于將水表的運行水量和水表的計量性能變化關系研究出來。第三部分,對用水表的計量性能進行驗證,在文中選用的是寧波水表廠的水表樣表,在實驗中校驗的是常用流量點和分界流量和最小流量。
2.1 將“運行時間計量特征曲線圖”繪制出來
按照《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強檢形式及強檢適應范圍表》中的相關規定:取樣檢定時取口徑為DN25、DN20、DN15的水表按照6個月為一個時間間隔來進行,同時為了保證好檢定時水表的校驗臺壓力,需要其不能超過0.2MPA。在實驗中選擇的是60個規格各異的水表樣本,并將其分成12組來進行實驗,這樣可以將一共2160塊水表的數據檢定出來。由此可以繪制出DN25、DN20、DN15水表的“運行時間計量特征曲線圖”繪制出來,如下圖2所示:
DN25、DN20、DN15的水表其使用限期是4年,取樣檢定口徑為DN40、DN50運行時間間隔為6個月的水表,試驗中選擇了30個各種規格的水表樣本,一共進行了8組實驗,將最后檢出的480塊水表的數據出具出來,并根據該結果將“運行時間計量特征曲線圖”繪制出來,如下圖3所示:
水表的口徑如果大于50毫米,在其允許在線使用的2年中,取樣時按照每6個月為一個間隔周期對口徑分別是DN80、DN100、DN150、DN200的水表進行,然后選取最后得出的各種規格的水表樣本一共10個,分4組進行實驗,這樣可以將160塊水表的檢定數據出具出來。然后根據這些數據將DN800、DN100、DN150、DN200水表的“運行時間計量特性曲線圖”繪制出來,如下圖4所示:
用水表在使用一個周期后進行了計量性能情況實驗,在實驗中分別抽取了610只口徑分別為DN15、DN20、DN25、DN40、DN50、DN80、DN100、DN150、DN200的水表。通過校驗得知,并沒有很高的合格率,同時存在較大的正負偏差,尤其是對最小流量區域而言,水表大都比較慢,這些運行的水表給供水企業的經濟帶來很大的損失。
2.2 將“流量計量特性曲線圖”繪制出來
在文章中選擇的水波樣本是口徑分別為DN15、DN20、DN25、DN40、DN50、DN80、DN100、DN150、DN200的水表,同時和用戶的水表根據實際用水情況相聯系進行水量檢測,在檢定中根據每運行100立方米的原則對DN15、DN20、DN25水表得出數據,具體數據如下圖5所示:
對于水表DN40和DN50需要每運行1000立方米進行一次檢定,具體數據如下圖6所示:
對于水表口徑為DN100的水表,需要在檢定時按照每運行4000立方米的原則來進行,具體數據如下圖7所示:
通過計量誤差曲線可以看出,如果水表的質量合格,那么在水表的實際運行過程中,它的計量誤差是可以確保在誤差范圍之內。如果水表原本的質量就不合格,那么在試驗中經過實際運行后,其計量結果和國家規定的范圍有著較大誤差。
2.3 水表的計量性能在驗證修理后進行
對水表進行該實驗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驗證其在使用一個周期后經過修理后再使用是否還能達到符合的使用要求。取50個經過修理后又使用了1-2年的DN15、DN20、DN25的水表進行實驗,這50個水表的指數最好是在100-200立方米左右,按照相關的要求對這些水表的4個點進行3遍校驗,然后對其結果取平均值得到最終的結果,水表的平均常用流量是-8.73%,平均分界流量是-1.51%,平均最小流量是+1.63%,始動流量為83%,這個值是不合格的。由此可以看出,雖然最小流量和分界的誤差符合要求,但是常用流量是負值,且嚴重超標,所以這樣的結果對供水企業來說非常不利,始動流量也很高,已經超過了要求的標準值,出現了很多用戶滴水的情況。
3 實驗結論
(1)如果水表的各項參數指標都能達到JB/T57177-1999的相關要求和指標,那么就可以放心地使用,如果水表的質量不好,雖然在購買當時能節省費用,但是會留下很大的隱患。
(2)在使用了水表一個周期修理后再次使用的做法是不合理的,雖然修理花費的費用要低,但是可能由此付出收不回更多水費的代價,所以具有較大的風險。
(3)水表的使用周期,在本次實驗中得出合格率不是很高,但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水表本身的質量無關,水表之所以失準一方面是因為水質,另一方面是因為管材。因為在進行本實驗時,水表已經使用了很多年,在水表的表殼和進水口處會有很多鐵銹存在,這就改變了水表的流動方向,使得水表的計量出現誤差。
4 水表在線準確性提高的對策分析
(1)水表口徑一定選項合理,因為這樣可以確保在最大瞬時流速得到滿足的同時,讓水表的口徑變得更小。
(2)計量等級水表一定要選擇等級高的,當前國際上很多國家都選擇的是B級以上的水表,很多供水企業也都將原先的A級水表替換掉了。
(3)水表的安裝程序和周檢制度一定要規范,水表在檢定時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的檢定標準和檢定周期來進行,如果在抄表時發現水表的度數出現了異常,一定要及時檢定該表,這樣可以避免供水企業和用戶出現更大損失。
(4)對于一些重點用戶需要采用科技化的手段來進行遠程監控,通過現代化的現場數據采集和傳輸等可以對一些大口徑的表進行遠程監控,可以更好地掌握大表的用水情況,同時將一些需要處理和解決的問題及時通知給相關工作人員。它可以將檢測儀表在每個設定時間間隔的數據記錄下來,以便于管理人員的分析和及時查閱。
參考文獻
[1] 萬勇,胡躍華,劉雅杰.使用中水表計量性能變化趨勢與風險監測及時研究[J].計測技術,2015(07).
[2] 蔡熠幀.提高水表性能的探索性實驗研究[J].工業計量.2015(11).
[3] 申嶺.民用水表運行計量性能研究[J].中國計量.2013(03).
作者簡介:黃東田(1965.04- ),男,???,廣東封開縣質量技術監督檢測所,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計量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