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
摘 要:工程設計管理人員在立體景觀綠化營造技術階段必須將各種影響因素充分考慮在內,只有這樣,現代社區工程的立體景觀綠化營造技術管理應用才能得以強化,從而為現代社區工程立體景觀綠化營造技術管理乃至整個項目管理打下扎實基礎。
關鍵詞:植物造景;現代城市;景觀設計;應用
在現代社區工程管理過程中,立體景觀綠化營造技術的控制與管理可謂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各種內外部因素均容易影響現代社區工程中立體景觀綠化營造技術管理的應用工作。下面首先從實用美學和形式美學方面對現代社區立體景觀綠化的營造原則進行了分析,然后對現代社區立體景觀綠化的營造作用進行了歸納,最后結合實踐經驗對現代社區立體景觀綠化的營造技術措施進行了探討。
1 現代社區立體景觀綠化的營造原則
1.1 滿足實用美學的要求
我國當前的社區公園基本上都是開放型的,其目的在于為人們創造休憩、健身、娛樂和觀賞的環境,能幫助人們舒緩身心。所以,在建造園林時,植物造景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植物造景先必須適應實用美學的要求,能帶給人們良好的綠色環境。
1.2 滿足形式美學的要求
現階段,存在各種植物造景的方式,比如孤植、直植、群植等形式都在現實生活中應用較多,例如,在建筑物的兩側種植雪松與油松,形成相互對應的形狀,并能營造出莊嚴素質的環境氛圍。然而,我國設計的大多數園林,由于一味追求視覺效果和綠化,因而導致在部分窄小的街道邊上種植分枝較低且體量偏大的雪松,不但產生了大量資源浪費,還對暢通的交通極為不利,并且將原本狹窄的社區活動空間改成草坪,造成人們健身活動的場所不夠。上述種種行為都導致在建造園林時,植物造景的方式與現實功能不一致,很難有效提升植物造景的利用率,這主要是因為相關工作人員未能正確認識植物造景所致,設計沒有圍繞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展開。
2 現代社區立體景觀綠化的營造作用
2.1 柔化作用
相關工作人員能否正確地栽植植物,對整個建筑物的美感度有直接的影響,如果植物栽植的方法設計得合理,則能將人工美與自然美的有效結合充分展現出來,大量建筑物的形體美的展現都是利用幾何線條,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較為生硬的,而未彌補這個缺點剛好可以使用植物。所以,由于建筑物四周具有良好的環境條件,基本上都會有植物作為陪襯種植,例如,在現實中,對建筑物兩邊的墻壁垂直綠化,為建筑刻畫出一種自然美感,可以選擇紫藤、木香、蔓生月季等植物,必須和本地環境與氣候相結合進行正確選擇。
2.2 襯托作用
古人云:“山因水活,石因樹靈。”在融合植物與社區景觀時,必須正確選擇一些具有優美姿態的喬灌木,促使二者相輔相成作用的發揮,烘托出彼此依偎的形態,以此將社區景觀的意境美展現出來,有效結合植物與社區景觀中的水體,進而將水池生動的一面展現出來。
2.3 美化作用
在設計社區景觀道路時,若單單保證路面的質量還相差甚遠,無論是情感方面還是景觀的遮陽功能,均難以實現人們的需求,然而,若有機結合道路與植物,將花草樹木種植在道路兩邊,不但能良好地美化社區景觀,還能給人們帶來身心愉悅的感受。
3 現代社區立體景觀綠化的營造技術措施
針對我國社區立體景觀綠化營造技術中植物造景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歸納了下列幾點應對措施:
(1)在設計社區景觀時,設計應當遵循的原則是充分科學地結合相關學科的的內容,包括環境園藝學、地域植物學、恢復生態學等,出于對我國國情的考慮,眾多設計人員缺乏對相關學科的深刻理解,必須從社會中聘請專業的人士參與設計。此外,作為我國社會將來發展的儲備人才,在培養學生時,政府應在相關專業的教育中添加這些相關內容,進而為我國將來社區立體景觀綠化營造技術提供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2)對綠量的含義進行正確認識,進而對其給予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在審核植物造景時,必須合理結合綠量與綠地的類型,特別是審核社區園林工程時,整個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即為綠量,不單單只是綠色植物,還包括社會生態、文化等各個方面,審核人員必須嚴格遵循相關審核標準,進而及時有效處理審核不達標的部分。
(3)對城植物群落進行充分理解與掌握,在設計社區景觀時,設計人員必須對植物個體和群落內部件的聯系有充分了解,同時要掌握群落與所在社區環境負荷的關聯,進而對社區植物群落與自然植物群落間的差別進行正確區分。
(4)對于栽植植物的選擇,必須對本地的環境、氣候等各個因素有充分了解,同時檢測栽植的植物,避免栽植的植物破壞和影響本地的植物群落與生態結構。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社區工程管理過程中,立體景觀綠化營造技術的控制與管理可謂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各種內外部因素均容易影響現代社區工程中立體景觀綠化營造技術管理的應用工作,因此,工程設計管理人員在立體景觀綠化營造技術階段必須將各種影響因素充分考慮在內,并制定相應的對策,盡可能實現整個現代社區工程立體景觀綠化營造技術階段技術應用以控制與管理新技術為理念。只有這樣,現代社區工程的立體景觀綠化營造技術管理應用才能得以強化,從而為現代社區工程立體景觀綠化營造技術管理乃至整個項目管理打下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馬蕓.廣州市植物多樣性和景觀構成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6.
[2] 田世政,楊桂華.社區參與的自然遺產型景區旅游發展模式——以九寨溝為案例的研究及建議[J].經濟管理,2012(02).
[3] 王素艷,白旭.淺談居住區景觀規劃設計——以濮陽清華都市文苑社區景觀規劃設計為例[J].華中建筑,2011(09).
[4] 趙慶,范震宇,王崑.城市社區第五立面景觀設計——從社會層面探討城市社區景觀[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