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
摘要:蘇州市新農村建設的最先試點區,于規劃建設方面獲得經驗,指導著我國其余地區新農村建設。蘇州新農村建設自實施以來,總結了村莊規劃與建設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新農村構建對策,推動了新農村規劃建設的協調發展,完善了村莊建設工作組織,提升了村莊建設質量,營造了別具特色的江南村莊。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問題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建房異?;钴S。新農村建設實施以來,各地認識到規劃的必要性,重視“科學規劃”與“規劃先行”,經過多年實踐后,總結村莊規劃與建設實際,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保障村莊規劃的良好進行,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物質支撐?,F分析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的問題,并提出有關解決對策。
1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的問題
國際統計局的一項數據表明:我國超過一半以上行政村未通自來水;1.5億農戶面臨著燃料緊迫的問題;7000萬戶農民的住房需要改善;60%農民沒有衛生間;1%的鄉鎮缺少衛生院,上述情況表明,村鎮規劃建設面臨著諸多問題。
1.1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未有效協調
首先,部分村莊規劃尚未公布實施;其次,盡管部分地區實施了鎮村布局規劃,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實施一段時間后,便要修編;再次,在村莊規劃實施中,規范單位的追蹤服務缺少,直接監管缺少力度,未及時糾正違規行為,產生巨大的人力與財力的浪費;最后,注重規劃對建設的引導、忽視了實踐對規劃所起的反饋作用。這些問題表明村莊建設未突出規劃的帶頭作用。
1.2公共設施與服務極度不足
常見的一種情況是,公共設施投入不足,過于重視路網建設與道路灰黑化建設,未切實重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一些時候忽視了社區中心服務職能。部分村莊在社區中心建設中注重農居改造,與農民密切相關的金老院與幼兒園等設施滯后。農村社區服務中心沒有構建起新型的社會關系網絡,也沒有凸顯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以蘇州08年村莊建設為例:
1.3地域特色現象匱乏
規劃、建設后的村莊空間在結構及建筑樣式上類似,在格局上,還是以往的水陸并行,村莊風貌不改小橋流水與民居枕河的情形,民居形式為粉墻黛瓦,卻未繼承與發揚精湛的傳統造園手法等,在整治中,部分村莊花費了大量資金,引入名貴樹種,如,玫瑰與鐵樹等,全部放棄了傳統本土植物,如,紫藤、芭蕉等。一些村莊沒有全面了解地面“硬化”,把水泥全部澆在了花壇的空地與村內除樹木,導致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喪失,與蘇州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更像農村”的思想相背離,保持著田園風光,也體現出現代文明”。
2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問題的解決對策
2.1科學定位,明確村莊規劃建設目標
城鄉一體化和城市一樣化有所不同,保留的是農村居民點。以城鄉建設審視,蘇州村莊現代化與科學發展是為了構建田園風光,同時村莊又不失現代文明,讓其基礎設施配套與生態環境優美,服務于村莊經濟的持續發展及鎮村管理民主。
2.2產業支撐,加強富民強村舉措
產業維持著村莊經濟發展及生態環境保護,村莊規劃需要集中于產業發展的引導,統籌規劃優勢產業,結合區域實際,發展農、林、牧等村旅游業,推動蘇州范圍內農村經濟健康持久發展,引導各類合作社與經濟實體的發展,最終帶動村莊富裕。狠抓組織建設。抓班子建設;抓黨員發展和黨組織設置;抓黨員教育;是抓活動載體;抓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推動科學發展。與本地產業為主,開展自駕游,強化科技管理培訓,提升果品質量及價格。構建和諧社會。逐步強化社會面的管理工作,革新社會管理,完善聯防設施,成立群防群治隊伍,服務群眾辦實事。以群眾滿意為衡量尺度,深化村干部坐班制度,推進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如,昆山陸家鎮統一管理村經濟,各村之間聯動起來,出現了工商業等一些項目,每個村都有其股份,防止鎮域內發展出現較大差距。
2.3綠色通道,高效有序推進村莊建設
部分項目在村莊建設中迫切需要進行,因為上一輪土地規劃中未將用地指標安排在內,無法依照正常程序申報規劃許可證與有關手續,在未征得有關許可條件下,部分項目開工,產生了較多違章建筑,面臨著很大的安全閥風險,釀成了安全事故。對出現的這類問題,開設“綠色通道”等一些重要項目,也就是經過認定的新農村建設項目,確保建設部門的先期監管服務,然后進行施工。以村莊規劃建設中的實際為依據,短期內頒布有關規章。逐步加大政策扶持,指導建設的開展。
新農村建設關系到千萬農民的切身利益,新農村規劃則很大程度上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盡管在實踐中產生了許多問題,然而只要認真實干,將各村的觀點充分考慮在內,切實了解農民所需,調動村民主動參與建設中,將會營造溫馨和諧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