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瓏嫣然
11月11日 晴
魚兒或許會忘記那一簇簇綠油油的水草,但它卻忘不了那給予它暢游的大海;鳥兒或許會忘記沿途見過的山川,但它卻忘不了那給予它自由的天空;我們中國人有的也許會十幾種語言,但肯定最熟悉漢語。
中國的漢字生動形象,全在一筆一畫中流淌;中國的漢字詩情畫意,全在一顰一笑中表達;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全在一生一世中領悟。
但現如今,走出家門,大街小巷都放著流行的韓文歌曲,人們談論著學習日語,而且每個人都會說不同程度的英語。我仰望天空,看著那藍天和白云明滅掩映,迷惘而又驚恐地想:漢語是真的走向衰落了嗎?
其實不然。從甲骨文到金文,再由小篆到正楷,漢字慢慢地獨立和豐滿了。據統計,漢字共有八萬多個,而且一個字會有很多形近字和同音字,你要學會區分,一個字也會有很多種意思和讀音。雖然漢語難寫難記難懂,但是漢語是幾千多年來唯一被一個民族使用至今的語種。
印度前總統尼赫魯評價漢字:“世界上有個偉大的國家,它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首美麗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
漢字像極了一首詩。她是漢樂府的“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歌唱著江南勞動人民的勤勞;它是李白從白帝城啟程去往江陵路上有感而發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它是蘇軾的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漢字像極了一幅畫。她畫出了人們的情感與思想,描出了書寫者的氣質與情懷,繪出了青年人的胸襟與抱負,涂出了孩童們的天真與浪漫。
每個漢字都有著不同的風韻,“人”字雖然只有兩畫,但一撇一捺是互相支撐的,它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再例如“國”字,君王、子民和城墻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國家;還有“冊”字,古時候的書是用線把一片一片的竹片穿起來做成竹簡,后來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冊”字。
漢字這種形象的手法,讓我一看到“笑”就好像看到了妹妹笑盈盈的臉蛋,見到“哭”字,就好像見到了弟弟哭啼啼的臉頰,“輕”字讓人感到輕盈,“重”字讓人一墜千丈。我不禁肅然起敬,為祖先的創造贊嘆不已!
我們不杜絕外來文化的洗滌,但絕不允許中國人忘記自己的母語,在這樣一個科技與外來文化的夾縫之中,讓我們重溫母語,讓我們去追尋中華民族的根,讓我們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因為,漢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湖北宜昌秭歸語蕊作文學校七年級
指導教師:胡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