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珊
復習課是小學課堂教學的主要課型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復習課不好上,很容易陷入題海戰術的枯燥或者就題論題的“炒冷飯”之虞。怎樣讓《大數的認識整理與復習》這節課變得和諧高效,以它的精彩吸引住學生的目光?當我以這些問題追問自己時,確定了從以下兩方面對本節復習課定位。
一、以搜集的信息為教學載體
書山有路“趣”為徑。學生的興趣是上好一節數學課的潤滑劑,同時也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前提。如果單一地講練,效果必定不佳。針對這個問題,我改變了以往的復習過程,大膽地、創造性地使用學生和教師搜集的信息,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一)信息的篩選、整理
上復習課的前兩天,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布置學生搜集資料。為此,我要求學生搜集生活中的大數(超過8位數)的資料。學生由于來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學習的環境不一樣,他們從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獲取的信息各不相同。我把這些資料篩選、整理,分為以下3個方面:
用來展示大數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如:(1)2016年8月中國電信新增4G用戶561萬戶。(2)世界上的樹大約有100億棵。(3)人生如果能活80歲,那就是29200天,也就是700800小時。除去睡覺、吃飯等一半時間,也就是350400小時,合14600天。課前用ppt播放這些信息,讓學生知道,大數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等方面應用廣泛。
讀出信息中的數據。如:(1)2015年我國家用電冰箱的產量達到了70850000臺。空調器和彩色電視機的產量分別達到了150000000臺和160804000臺。(2) 請個別學生將搜集的資料讀一讀。
寫出信息中的數據,并比較它們的大小。如:2004年2月6日,我國民間援助印度洋海嘯災區捐助資金達五千零七十九萬六千五百二十三元,中國政府向災區捐助資金共計四億零三十五萬八千元。讓學生寫下對應的數字,并比較大小。
(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當學生自豪地讀出自己搜集的資料,看到這些資料成為今天教學內容的素材時,是多么的高興。教師根據學生提供的數據,精心設計,尋找最佳切入點,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使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的學習,提升他們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樣的復習,學生既學得有趣,又學得有效。
如大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需要數據,我便請了3位學生讀出自己搜集的資料:(1)我國每年生產和丟棄一次性筷子45000000000雙,需要砍伐25000000棵樹。(2)俄羅斯的面積17075870平方公里。(3)印度人口1049700118人。學生讀數時小心翼翼,恐怕讀錯。我笑著對他們說:“讀起來方便嗎?”他們搖搖頭。“有辦法解決嗎?”這時,有部分學生大聲喊:“改寫,求近似數”。我繼續追問:“什么情況下可以改寫,什么情況下可以求近似數?”
這個教學環節以學生提供的信息為載體,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復習過程變為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學生不僅復習鞏固了的舊知識,更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探究問題的興趣。
二、高效利用信息,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生只有在數學課上感受到思維的樂趣,才能真切體會數學的魅力。因此,復習課的練習題設計要注重層次和梯度,要在富有層次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思考,由表及里,把學生引入思維的深處。
1. 反復使用信息,促使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啟迪學生思維
通過反復使用數據信息,可以幫助學生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結構;可以啟迪學生思維,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在復習題的選擇上,我把帶有規律性的知識通過整理、歸納串起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溝通,使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如復習讀數、寫數時的信息數據,進行大小比較,或改寫成用“萬”或 “億”作單位的數。這樣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沿級而上,開拓了解題思路,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解題應變能力。
2. 一題多解訓練,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復習課既要關注基礎知識,又要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一題多解訓練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和發散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解決問題思維。為此,我設計了如下題目:“猜猜我是誰?我是由0~8這九個數字組成的,并且約等于8億。”
此題作為復習課的導入,激發學生思考,從而引出復習的內容。最后作為拓展題結束,當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不同的答案時,我繼續拋出問題,寫出最大的數,最小的數。學生以高漲的熱情再次投入課堂的學習中,尋求正確的答案。
通過一題多解,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用不同的方法或途徑去分析解決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對數學的喜愛,也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本節課實施的過程中,由于大量運用了學生搜集的信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的學習。但教學是遺憾的藝術,縱觀整節課,仍然存在許多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每層的強化練習能否以題組的形式出現,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復習課怎樣照顧學困生?各個環節的教學時間安排是否恰當……
或許,這些遺憾和擔心是多余的,適合學生的課就是好課,能提升學生能力的課就是好課。重要的是,學生是否更加熱愛你帶他們走入的數學王國。
責任編輯黃日暖
見習編輯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