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慶洛
摘要:本文通過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方法對蘇南地區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當前本地區存在著硬件不足、組織薄弱、資金短缺等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并且,筆者認為,蘇南地區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要想獲得良性發展,政府、學校、家庭、社區要形成合力,盡最大努力來滿足青少年的體育需求,集中全力打造良好的青少年體育服務環境。
關鍵詞:蘇南地區;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青少年;發展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以來,我國蘇南地區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近年來,調查表明該地區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狀況呈下降趨勢。當然,導致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遺傳因素、生活習慣不好和缺乏鍛煉等,但是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缺失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為推進青少年體育工作,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社會體育運動,2010年,國家體育總局成立了“青少年體育司”,制定了青少年體育“十二五”規劃;2013年,國家體育總局明確提出了要“研究建設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戰略目標;2016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家又對建立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進行了詳細規劃,足見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視。
一、概念及構成要素
所謂公共服務,是指“在一定時空條件下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下,政府使用公共權利和公共資源滿足全社會公眾或某一類社會群體共同的、基本的、直接需求的社會生產過程,具有公眾性、公益性和公用性特點。”[1]而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也就是為了滿足青少年群體的體育需求,政府或社會公共組織為其所提供的有關體育的設施、指導建議、政策保障等系列服務,屬于社會公共服務的范疇。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現了政府或社會公共組織的主導性、公益性、公用性和均等化等原則,其內容主要包括場地設施、組織、活動、指導、體質健康測試等方面的服務。
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主要由硬件保障、競賽活動、組織管理、信息服務和體質監測評價等幾個子體系組成,這些子體系既要滿足滿足青少年社會體育運動的各種需求,為其提供相關服務,又彼此之間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確保了整個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順利進行,并為青少年主動參與社會體育運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蘇南地區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現狀
2015年,蘇南地區總結了整個“十二五”時期本地區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若干經驗,對“十三五”時期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繼續發展提供了可行性建議;2016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蘇南地區在培養競技體育人才和青少年體育管理人員、建立健全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拓展宣傳渠道等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劃;2017年,本地區相關規劃正在有條不紊的順利進行中。雖然,本地區非常重視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工作,但是我們也發現,本地區社會體育公共服務在硬件保障、體育組織、專項經費投入等幾個方面,都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總量不足或結構不平衡等。
(一)設施不足
當前階段,我國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尚未成型,其健身需求與場地、器材等硬件設施供求矛盾極為突出。調查表明,截至2014年底,全國體育場地169.46萬個,用地面積39.82億m2,建筑面積2.59億m2,場地面積19.92億m2,平均擁有體育場地12.45個/萬人,體育場地面積1.46m2/人[2]。
但是,從相關硬件設施的分布情況來看,教育系統所持有的體育場地占比53%,而其他組織(如政府、社區、軍隊等)所持有的體育運動場地占比較低。青少年從事體育活動的主要環境有三個,即學校、家庭和社區。其中,學校是主要場所,家庭和社區則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環境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養成終身體育習慣的直接影響因素,因此,國家將社會體育公共服務環境列為了“十三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
(二)組織薄弱
在青少年體育“十二五”規劃期間,蘇南地區及全國的社會體育公共服務組織工作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著一定差距。例如美國的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組織學校體育組織、體育俱樂部之外等幾種常態組織外,健全的社區公共體育組織則是另一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社區性的公共體育組織(俱樂部、團體組織等)有些是政府支持的非營利性單位,也有些是由社會資金支持的體育俱樂部等等[3]。
在蘇南地區體育公共服務組織建設方面,社區體育組織建設亟待加強。但是,我們發現,當前我國現行的管理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體育公共服務組織的發展,組織基礎薄弱、資金支持來源單一、社會化程度較低等問題仍然存在,需要相關部門予以重視。
(三)經費短缺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定,各級政府要安排一定數額的體育經費,來保障青少年學生體育運動的開展,并且要求盡可能的對青少年體育工作給予支持。雖然我國明確規定了體育經費的投入,但是我們發現青少年體育經費占比十分有限,這一點尤其體現在社會公共體育中。缺乏體育專項資金的投入,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的質量。雖然青少年體育“十二五”規劃以來我國及蘇南地區都設立了一些專項基金,來保障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工作的開展,但是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社會資金和企業資金的支持相對較少。這也就導致了本地區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事業除了靠財政撥款之外,缺乏對社會資金的吸引力。
三、蘇南地區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
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是一個完整的運行機制,主要包括組織機構、服務環境、服務對象三大結構要素[4]。完善的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應該通過政府、社區、學校和家庭等共同向青少年提供硬性和軟性服務(圖1)。基于此,筆者認為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應該從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四個層面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形成合力。
(一)政府保障
政府在整個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中,應該提高公共服務意識,首先對資源進行整合、匹配。青少年正處于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發展的重要階段,如何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是我們共同研究的重要問題。而作為政府來說,應該對現有公共體育資源進行整合,并開發新的體育資源,確保公共體育資源的不斷補充和創新;其次,從宏觀方面來說,監督和指導青少年體育工作、建立健全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作為政府,應該義不容辭。作為政府來說,既是政策的制定者,更是政策的執行者和監督者,無論處于哪個角色,為青少年提供公共服務這一宗旨不能動搖,應該由政府牽頭,教育、體育、衛生、人保、財政、法律等多部門聯動,強化政策規劃和公共體育服務職能,大力扶持青少年體育工作。
(二)學校平臺
學校是青少年進行體育鍛煉的主陣地,并在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學校而言,可以為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活動場館、活動組織、訓練指導等多方面的內容。學校可以將本校體育場館向社區免費或優惠開放,并在校內外通過創建體育俱樂部、體育活動中心、戶外體育活動營地等措施,為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事業的順利開展添磚加瓦。
(三)家庭參與
改革開放以來,蘇南地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并隨著全民健身的深入開展,本地區的社會體育事業有了很大進步。但是我們發現目前參與社區體育運動的人群多以中老年人為主,青少年參與活動較少。作為家長來說,應該積極帶領孩子走出去,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加強鍛煉;以身作則,主動參與社區體育活動,才能保證本地區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事業的順利發展。
(四)社會支持
社會應該從當前本地區青少年的真實需要出發,為其提供相關援助和鼓勵。當前本地區青少年對參與健身鍛煉有著迫切需求,社會應盡最大努力來滿足其需求。社會支持主要分為四類,分別是由政府和正式組織(非政府組織)主導的正式支持、以社區為主導的“準正式支持”、由個人網絡提供的社會支持和由社會工作專業人士和組織提供的專業技術性支持[5]。這四類互為補充,有機融合。如政府、社區和學校可以為青少年提供各種軟硬件支持,如場館設施、公共資源、指導訓練等等;而家庭成員、朋友和同學組成了社會關系網,也可以為青少年提供社會支持網,形成青少年成長的良性社會環境。
四、結語
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其身心健康素質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富強與否,因此,建立健全青少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勢在必行。對于目前蘇南地區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工作中存在的硬件不足、組織薄弱、經費短缺等問題,筆者建議相關部門及教育者應以青少年體育需求為導向,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配置、社團參與、公眾受益的原則,依托政府、學校、家庭、社區和社會組織整合社會公共體育資源[6],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打造良好社會公共體育服務環境。
參考文獻:
[1]童建紅,等.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問題與完善對策[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3):2.
[2]陸前安,張惠春,馮亞,等.上海市靜安區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體育科研,2015,36(5):44-47.
[3]傅鶴宇,張守偉.青少年冬季校外體育活動“U-G-S”模式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5,2(11):44-47.
[4]李衛東,王健,朱斌,等.湖北省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6):13-16.
[5]柳鳴毅,張朋龍,李健楠,等.英國青少年校外體育參與模式研究—兼論政府、社會和市場的權界[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6,35(4):78-83.
[6]林宇.公共體育服務視域下公共體育文化發展現狀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5:56.
[7]夏貴霞,馬蕊,王華倬.政府購買青少年課外體育服務的地方實踐與制度創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2):84-91.
(作者單位:江蘇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