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中壘
摘要:本文從現代學徒制的由來及內涵出發,分析了現代學徒制下企業和高職院校的合作育人方式,在眾多的培養內容中,分析了當下高職體育教學存在的現狀,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應對新的培養模式的變化,發現高職體育教學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大有可為,有很大空間可以挖掘。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高職體育;應對與改革
背景
2014年6月教育部出臺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9號),明確指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大膽探索實踐,高度重視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近幾年,我國職業院校從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改革,到訂單聯合培養,再到現在的現代學徒制,在提高學生培養質量,改進和優化教學模式的路上探索從未停歇。
一、現代學徒制的由來及內涵
現代學徒制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和內容,它將傳統的學徒制融入到了職業院校的教學內容和培養形式中去,由國家主導,行業指導訂立標準,以校企的深度合作為基礎,以學生的技能培養為核心,以專業、課程為抓手,教師、師傅雙導師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不同于單純的學校職業教育,它的實施能有效改變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知識與技能相割裂、教學場所與實操崗位相分離的局面。在這里教師教理論師傅教技術,校內實訓和企業實習交替進行,對知識的掌握和崗位技術職責的學習更明確、更扎實,這是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場大變革。學生擁有雙重身份,既是學徒又是學生;教學主體除了學校還有企業;教師不僅有理論的研究者還有扎實技術的掌握者和操作者;學生在企業實習和學校學習雙重保障,雙重質量控制;企業和學校在學員的培養中相互合作,相互服務共同獲利。學生入學即就業,學習有目標有奔頭,畢業有雙證,競爭有優勢;企業根據崗位需要量身定制需要的技術人才,減少了企業人才培養周期,提高效益;學校通過協調提升了教學水平和師資隊伍,保證了招生和就業出入兩旺,各取所需,互利共贏的局面。
二、現代學徒制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呈現
現代學徒既要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技術也要有相應的職業道德、人文素養。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僅僅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已經不足以應對當下激烈的社會競爭,良好的心理素質、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團隊精神、溝通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都是不可或缺的。
體育教學是職業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學生全面的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重要手段。可以說體育課是傳統學徒制和現代學徒制在學校教學中的集中體現,很早就在教學中實現了理實一體化。任何的技術動作都需要體育教師的手把手的教授,講清楚動作要領,親自示范,學生跟練,然后學生自練,教師不斷糾正,最終讓學生來掌握技術要領。這個過程中師生不斷交流,感情很好后續合作很愉快。這種模式和現代學徒制的理念是一模一樣的。
三、現代學徒制下高職體育教學現狀
(一)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目標單一
目前高職體育還是遵循著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理念,重視學生體育技能的掌握和身體素質的提高。這理念是沒錯的,但結合到高職體育的現狀,除了上述目標之外,缺少了有針對性的課程供給,教學內容與學生崗位職業體能需求沒有形成有效的鏈接,大而全,沒有做到小而精,體育供給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不能很好的滿足職業崗位需求。在現代學徒制下,體育教學中傳統的教學理念仍舊占據主導地位,對高職體育的重視不夠,有些學校上課內容還是比較單一,以公體課為主,學生根據自己喜好,興趣、時間等因素開展的學生社團、俱樂部、選修課開展情況不足,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不高,更談不上身體素質的提高。
(二)體育教學的功能發揮不全
現在的體育課,都是在提高學生提升素質,形成鍛煉習慣的指導思想下開展的,關注點都放在動作要領的掌握,技戰術思想、心理適應等環節中。忽略了體育教學的教育功能,比如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的思想道德品質;遵守規則、注重拼搏的意志品質;運動中相互溝通,相互鼓勵的團隊精神。體育課堂上對這些寶貴的品質的概括性不強。其實這些品質和企業的用人原則,企業文化都有很好的契合,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挖掘。
(三)體育教學的秩序常常打亂
現在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培養模式是2+1,或者2+0.5+0.5,兩年的在校學習,一年的頂崗實習,或半年的中期實習加半年的頂崗實習。這些實習時間穿插到學生的在校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專業安排不同的時間,教學計劃常常被打亂,出現體育教學停滯現象,學生拉下了很多體育課程,這對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都是大大不利。教育部規定高職院校的學生體育課堂144學時,有些學校連這個基本的課時都沒有保證,大三學生體育課更是“名存實亡”。
(四)學員素質參差不齊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通常都是從應試教育群體中分流出來的,中高職銜接、五年制、普招、對口、各種招生方式都有。他們學習成績可能不那么好,性格上不那么恭順、老實、還有一些習慣有待改善,這意味著和傳統師徒情誼相比,現代師徒會有些叛逆和沖突。
四、現代學徒制下高職體育改革空間
(一)明確教學目標,改善教學模式
高職體育有其自身特點,在現代學徒制大的培養模式下,應該有針對性的開發出自己的培養目標、教學大綱計劃,及教材內容。明確教學內容和學生對應的崗位特點的關系。以崗位體能需求為出發點,提供豐富多彩的體育項目供學生選擇。比如,財經類專業,學生大多都是財務、審計、會計、文秘、計算機等,這個專業崗位特征是坐的多,站立的少,長期伏案工作,頸椎容易出問題,身體易肥胖變形,應開展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形體等課程。
(二)豐富和完善體育教學的功能
提升體育教師的業務能力,挖掘和提煉體育課堂教學的其他功能,結合到學院一體化育人的主要方向和學生未來就業的崗位職業特點,提煉出和企業文化結合的體育文化。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素質教育。比如,上下課堂時師生問候,簡單的動作蘊含了尊重師長,尊重長者的文化,在企業也是要尊重師傅、尊重同事、尊重客戶;藝術類課堂中,學生內在美和外在美得到培養塑造之外,還可以去挖掘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提高鑒賞美、表現美的能力;在團體類項目中除了關注勝負、技戰術水平之外,還可以關注如何去領導團隊、配合團隊、如何的溝通協調,對于學生進入企業后快速的融入團隊都有很好的作用。
(三)體育教師和體育課堂進企業
體育文化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載體,每年企業都會開展形式多樣的職工運動會和職工運動協會 ,健康工作,快樂生活。學校比較重視專業教師的培養,專業教師進入企業鍛煉,已常態化,去提煉崗位特點,優化教學有幫助作用。體育教師也可以進入企業,去了解企業文化、崗位特點,挖掘出崗位體能要求,更好的優化體育教學;同時體育教師進入企業,還可以帶去體育活動和體育文化,對企業員工來說可以有專業教師指導他們健身、活動;對于學校來講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入度,實現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有極大幫助。
(四)利用好信息化平臺,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學生實習實訓期間分布在不同的工廠、企業、實訓基地,不利于體育教學的開展,學生的體育鍛煉得不到保證。現在網絡普及率很高,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利用現有的體育資源,可以向學生推送APP、網絡鏈接、制作教學視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和需求有針對性的提取體育資源,方便快捷實用性也高。同時利用建立的微信群還可以及時的回答學生在鍛煉中遇到的問題。學生有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探索性學習,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五、結語
現代學徒制是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和內容,也是目前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社會合格技術人才的必然選擇。體育教學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和載體,對于現代學徒的實現有很大的幫助,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挖掘。
參考文獻:
[1]馬俊蘋.現代學徒制對體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討[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4):83-85.
[2]王麗.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學報,20l1(4).
[3]李海清.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4(26):l23-l24.
(作者單位:四川財經職業學院藝術與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