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多壽
根據《合肥市“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合肥將全面實現“9064”養老服務格局,即90%的老人居家養老、6%的老人社區養老、4%的老人在機構養老。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合肥考慮以社區為基礎,打造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創新居家養老服務和產業發展模式,整合家政、物業、餐飲、物流、健康等資源,形成居家養老服務供給體系。
充分發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的作用,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務,積極開展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醫、助急等“六助”服務,將高齡、獨居和失獨家庭老人納入重點保障范圍,逐步實現購買服務項目覆蓋所有有需求的老年人。
人的糞便也能治病?先別覺得惡心,這種治療方法挺有效!蚌埠的王女士因患潰瘍性結腸炎,四年來反復出現膿血便腹瀉癥狀,給生活帶來了很多麻煩,更讓她感到擔心的是,醫生告訴她潰瘍性結腸炎存在癌變風險。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方海明建議她,嘗試一種新型治療技術,即糞菌移植術。通過腸鏡,把制作好的糞菌液通過管道沿腸鏡鉗道注入到消化道中。移植的糞菌是要經過嚴格程序處理,一些固體物質被過濾,留下的是有益菌群。事實上,原本又臭又臟的糞便處理后是白色無味、非常清亮的。通過糞菌移植治療偽膜性腸炎,在美國已經寫入相關的治療指南。
此次移植效果很好,術后王女士膿血便腹瀉癥狀明顯好轉,身體也漸漸康復。健康的糞菌則由王女士的侄子捐贈。

最近,中山大學眼科中心醫院正式推出全球首個眼科人工智能機器人醫生——“AI眼科醫生”,只要把患者拍攝的眼部檢查數據上傳云端,該人工智能就能對先天性白內障患者進行診斷。目前“AI眼科醫生”接診超過50名患者,可據眼部檢查圖像上白內障病灶的大小、致密程度、病變范圍等,進行初步診斷,對高精度眼部檢查圖像的診斷準確率達90%以上,并對97%的患者提出了正確的治療方案,診斷技能已達“專家級眼科醫師”水平。不過,“AI醫生”也會誤診。出現誤診是因為照片上有反光或偽影,讓它誤判成有白內障或癥狀較嚴重(輔助醫生通過肉眼,很容易撥亂反正),但沒有出現漏診的情況。
“AI醫生”模擬人腦,經過反復練習、人機PK(人機大戰均優于普通醫生和新手醫生)后上崗,在有副高職稱醫生的陪同下為初診病人看病。制造“AI醫生”的主要目的是對付先天性白內障。有了CC-Cruiser云平臺,基層醫院的醫生就可以拍攝患者眼球照片,直接上傳網絡,從而確診患者是否是先天性白內障,病情處于什么程度,需隨診還是手術。
據悉,“AI醫生”今后或能診斷各類眼病,可為病人分診。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每天睡9小時或更多的老人,發生阿爾茨海默病的幾率更高。據研究,以上人群的腦容量相對較小,需更長時間處理信息,且呈現記憶衰退跡象。此外,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之前可能出現說話含混不清,或嗅覺失靈等前兆。
66歲的宋奶奶是位中段食道癌術后肝多發轉移患者,由于年齡較大且病情復雜,傳統手術或放化療對她沒有明顯效果。日前,安徽省首臺螺旋斷層放療系統TOMO落戶安徽省立醫院,宋奶奶成為首位接受其治療的患者,放療非常成功。
在很多惡性腫瘤患者眼中,放療會損傷正常的器官和組織。因此拒絕放療和化療。TOMO放射治療系統卻像精確制導導彈,指到哪里打到哪里,同時使身體正常組織不受太大的損傷。它能同步治療多個位置,將腫瘤殺死的同時還能很好地保護周圍的正常組織。這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TOMO幾乎能治療位于身體任何部位的腫瘤。
想通過TOMO治療,要花多少錢?據介紹,參照最新的《安徽省醫療服務價格指南》,通過TOMO治療的患者,根據病情不同,照射次數不同,費用大約在5萬至15萬之間,且不能醫保。
夫妻睡覺要經常換換位置。夫妻倆不要總固定睡在床的某一側,應時常更換位置,以免睡姿因相對固定而帶來腰頸椎問題。一般情況下,男士體重較重,彈簧床一側長期過重承載容易受力不均,造成局部塌陷。尤其夫妻倆體重差異較大時,更需經常換換位置。
離窗戶遠一點。人在睡覺時機體免疫力下降,睡前一定要把窗戶關上,否則容易傷風感冒,中醫稱之為“風邪”。睡覺時受到冷空氣刺激,還容易造成面癱。
不要挨墻睡。墻壁的溫度和室溫大概相差5攝氏度左右,如果中間沒有20厘米以上的距離,墻壁的寒氣極可能誘發一些寒證,如關節炎、類風濕等,女性還可能出現痛經,嚴重的甚至可能誘發心腦血管、消化道疾病。因此,床的擺放位置最好與墻保持20厘米以上的距離。
老年人常常是各類騙術的受害者。美國的調查顯示,2010年該國老年人總共被騙了29億美元。
據學術期刊《神經科學前沿》報道,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研究發現大腦的腹內側前額葉皮質受損的人容易受騙上當,相信虛假廣告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一倍,即使在實驗中的廣告上附帶了“免責聲明”,說這個廣告存在誤導,他們仍然很想購買。一些高智商人士的腹內側前額葉皮質有問題,即使碰到很假、很明顯的騙局也同樣中招。這個部位負責相信和懷疑的功能,在60歲左右開始衰退。研究人員丹尼爾·特瑞納表示,對于容易上當的人,不要指責“為什么你做這么蠢的事情”,而要理解上了年紀的人已經無法意識到自己決策失誤。

不少人買了新手機后第一件事就是給它貼膜,但你保護了手機,卻很可能因貼膜傷害了自己的眼。
目前國家還未出臺手機膜的質量控制標準,市場上一些劣質的手機膜會降低電子屏幕的透光性,還會使屏幕光線發生折射。特別是當屏幕照明不足時,很難看清字體,眼睛睫狀肌會一直處于緊張狀態,晶狀體持續保持較大凸度,眼睛很容易因調節過度而疲憊。久而久之,會形成或加重近視。即使是質量相對較好的手機膜,使用過久也會出現很多劃痕,眼睛為了看清文字或圖像,會一直處于緊張狀態,易使眼睛疲勞。
事實上,近年來電子屏幕的材質已足夠耐貼磨,無需貼膜保護,但如果要貼膜最好遵循以下建議:使用鋼化玻璃膜;經常更換;調節屏幕亮度;不在暗環境中看電子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