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平
中國標準動車組:引領“中國智造”走向世界
延 平
如今,以高鐵為起點,“中國制造”搭上了“智造”的快車,在一次次技術創新和走向海外的過程中,鍛造成世界品牌

談及高鐵,一則“在時速300公里的京滬高鐵上,硬幣8分鐘不倒”的視頻曾驚艷了無數人。在中國高鐵速度與安全性的背后,是一個國家用短短14年時間所實現的從模仿到超越,從超越到卓越。站在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高鐵,小到一個零件的生產,大到一輛列車的運營,都為世界高鐵的發展標注了新高度。
一輛輛更新換代的高鐵,見證“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高鐵,已成為“中國智造”的代名詞。今年7月1日,中國標準動車組正式上線,開始商業運營。2016年8月,由我國自行設計研制、擁有全面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成功實現載客運行,中國高鐵正式邁上了發展新階段。如今,以高鐵為起點,“中國制造”搭上了“智造”的快車,在一次次技術創新和走向海外的過程中,鍛造成世界品牌,助力中國真正成為世界制造強國。
今年2月25日10時33分,隨著G65次列車駛出北京西站,我國自行設計研制、擁有全面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樣車上線運營。
自2012年以來,在中國鐵路總公司主導下,集合國內有關企業、高校科研單位等優勢力量,我國開展了中國標準動車組設計研制工作,先后完成總體技術條件制定、方案設計、整車型式試驗、科學實驗、空載運行、模擬載荷試驗等工作,今年1月3日取得國家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和制造許可證。
早在去年7月15日,中國標準動車組就在鄭(州)徐(州)線上“激情相會”,各以超過420公里的速度交會而行,完成了世界最高速的動車組交會試驗。

中國鐵路總公司科技管理部主任周黎表示,試驗的成功進一步驗證了中國標準動車組整體技術性能,標志著我國已全面掌握高速鐵路核心技術。
“中國標準動車組首次實現了動車組牽引、制動、網絡控制系統的自主化,表明高鐵動車組技術實現全面自主化。中國高鐵總體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部分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周黎說。
正式運營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將成為CRH和諧號系列之后,中國高鐵新的主力車型,并擁有WiFi全覆蓋等更多的人性化設計。
中國標準動車組是指形成中國標準體系的動車組,座椅空間更為舒適,比現有的和諧號動車組略大,且都配有插座;車內照明就有十幾種模式,亮度從高到低,光線從暖到冷,每個旅客都能使用閱讀燈,亮度和色溫都可以手動或自動調節;整列車的WiFi網絡全覆蓋,旅客可隨時上網,旅途不再寂寞;在輪軌上加載的防脫線裝置,使動車在極端情況下,車輪也不會脫離軌道線。

四方生產的“藍海豚”動車組命名為CR400AF,長客生產的“金鳳凰”動車組被命名為CR400BF
列車網絡控制系統是軌道交通的“大腦”,承擔著列車所有控制信息和故障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和顯示功能,是高鐵動車組最關鍵的核心技術之一,也是國外技術封鎖的重點。為了讓中國標準動車組搭配上高智能的“大腦”,我國的科研團隊進行了諸多努力與嘗試。
今年3月,由中國中車株洲研究所自主開發的全球新一代列車控制與信息服務網絡系統(TCSN),在時速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上裝車試驗成功。這意味著我國全面自主化、標準化的高鐵動車組裝載了高智能的“中國腦”。
據了解,裝載在中國“標動”上的TCSN采用了以軟件定義網絡、網絡功能虛擬化、云計算、大數據為支撐的同步確定性實時以太網結束(IDE)技術,是當前世界最先進的高速列車控制及智能化技術。該系統通過提升帶寬、亞微秒級時鐘同步以及智能調度等技術,構建了車載信息“高速公路”,能夠保證列車各類信息交流更加順暢,有效連結車載控制設備,促進網絡與信息的緊密結合,突破了上一代網絡控制系統受傳輸帶寬和傳輸速度影響、僅能支撐基本的列車控制和診斷功能數據傳輸的短板。
“新一代網絡控制系統相當于把數據傳輸由過去的‘單行道’變成了‘多行道’,運行數據傳輸速度比原來提高60余倍。”中車株洲研究所總工程師馮江華說,此次試驗共對中國“標動”上的傳動控制單元、制動控制單元、門控單元、旅客信息系統、煙火報警系統等12類產品的通信接口進行了測試和檢驗,同時針對整車TCSN系統應用,完成了鏈路匯聚、自動協商等功能測試,試驗結果良好。此次在中國標準動車組裝載并通過檢驗,可使我國高鐵繼續保持在關鍵技術領域的領軍地位。
自“中國制造2025”實施以來的兩年間,中國的高鐵產品已經覆蓋到全球六大洲的102個國家和地區,并在美國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費城、英國倫敦等高端市場連續獲得訂單。以美國市場為例,迄今為止,中國高鐵在美國已經獲得地鐵和通勤客車訂單達1359輛。僅僅在最近半年內,就先后在波士頓、洛杉磯獲得184輛地鐵訂單,在費城獲得45輛通勤客車訂單。
不僅在美國市場,中國高鐵還為巴西里約世界杯和奧運會提供地鐵和電動車組,為沙特提供朝覲專列,為馬來西亞提供“準高速”動車組等,均贏得國際社會的稱贊,也拉開了中國高速動車組走向世界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