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水禽產業龍頭企業座談會在濟南召開
日前,由山東省畜牧獸醫局與山東省畜牧協會禽業分會聯合主辦的山東省水禽產業龍頭企業座談會在濟南召開。來自全省水禽業的十幾家龍頭企業代表與省畜牧局相關負責人及專家齊聚一堂,就水禽業目前的現狀、行情及存在問題等進行了交流與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目前,水禽行情形勢嚴峻,生產企業面臨著價格低迷、食品安全、疫病、環保等各方面的壓力,鴨苗1.2元左右/只,達5年來最低點。前期,由于流感疫情的輿論影響,導致禽產品消費量下降,有的單位食堂甚至直接抵制禽產品的購入;南方加工收購企業對鴨肉品質更高的要求也壓低了山東鴨子的價格;再加上環保的要求、人工費用的上漲,增加了成本負擔,讓一些企業步履維艱。
針對各企業代表們陳述的狀況,與會專家就相關問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山東農業大學楊在賓教授針對企業的生產成本與鴨肉質量問題,提出養好肉鴨,要降低飼料能量水平,延長生產周期至少一星期,可以保證鴨肉品質高,售價才能上去;尤其是生產、加工一條龍企業,鴨飼料中的油脂完全可以去掉,目標產品要通過飼料途徑實現。青島農業大學王寶維教授認為,應積極推進鴨的籠養與配套技術,不但有利于疫病的防控,還符合環保生產的要求,這也是今后動物福利飼養的大趨勢。山東農業大學刁有祥教授強調,雖然目前鴨原料產品價格下跌,但其深加工產品價格并沒有降,山東水禽企業應多向南方加工企業借鑒其經驗,打造自己的品牌產品,以增強抵御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

在聽取了企業代表們的陳述和專家們的意見后,省局負責人總結并建議:現代規?;?、標準化是企業提升效益的根本,但養殖規模的無控擴展易導致市場的無序競爭與供求失衡,隨之引發價格低、品質差等一系列問題?!叭ギa能”已經提到日程上來,這就要求企業不要再盲目增加飼養量,而應轉向加工端,并在加工端構建自己的品牌,進行消費引導;在品質提高上,要保證飼料原料的優質、藥品使用的規范化、管理的精細化,進行自律化生產;在環保方面,推進清潔生產工藝,如干清糞、坑道發酵,最好種養結合;各媒體也應對禽產品的消費做正確、客觀的報道,消除人們的誤解。
(王愛琴 山東省畜牧協會禽業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