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麗 林劍英++黃昭藝
摘 要:隨著農業市場化的深入,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是農村實行家庭承包制的必然趨勢,是農業市場化和產業化經營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農民組織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做法
一、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
1.促進標準化生產,增強了市場競爭能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將農民組織起來,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提升了農民的市場地位;通過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有的獲得了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認證,有的注冊了商標品牌,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顯著地增強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2.帶動農業結構戰略調整,推動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圍繞當地的特色產業、優勢產品、組織農民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有效地促進了特色區域經濟的發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帶、產業群,推動了“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發展。
3.提高農民市場談判地位,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合作社為社員統一購買生產資料,降低了交易成本。有些合作社自辦農產品加工實體,對生產的產品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延長了產業鏈條。合作社代表社員與龍頭企業平等談、對等合作,市場地位明顯提升。如:石井昌盛紫菜專業合作社自辦加工廠,并為晉江親親集團提供原材料。
4.拓寬農業社會化服務渠道,推動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改革。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社員統一提供系列化服務,有的還直到科研院所、大學請專家、請教授給社員傳授先進實用農業科學技術,解決了政府包不了、村集體辦不了、農民又迫切需要的大問題。群眾說:“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就是一個人才培訓基地,一個技術推廣基地,一個信息發布基地。”
5.完善鄉村治理結構,推動了基層民主管理。加入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的農戶,不僅經濟上受益,而且有一種歸屬感,成員相互之間的合作、協作意識明顯增強,鍛煉和提高了參與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能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產生和發展,彌補了農村經濟組織的缺失,完善了鄉村治理結構,推動了基層民主建設。同時,農民是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主人。
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1.部門配合,形成合力。市農業局、科技局、供銷社等部門協調配合,加大支持力度和強化服務,深入了解產業分布狀況、專業大戶種植能手以及農戶的想法,同時理順因以往同業競爭而產生的隔閡和誤解,鼓勵群眾創辦、組建或加入合作社,在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幫助選擇一個好的帶頭人,幫助制定章程、財務制度,組織召開創立大會并準備好其它相關注冊所需村料。合作社成立后,加強后續扶持,直接給予財政補助,幫助建立科技信息網絡點,幫助進行市場分析,完善銷售網絡。
2.試點示范,典型引路。為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去年年初,我市選擇3個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運行質量高的合作社進行重點扶持,加強農民技術員培訓,提高成員的整體素質。在運行過程中,按區域性生產分布現狀,選擇沿海地區的水頭曾嶺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中部地區的溪南甲魚專業合作社、山區的蓬華鎮天柱山黑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等作為典型,進行重點扶持,帶動輻射周邊地區發展合作社。2008年水頭曾嶺食用菌合作社入選全省合作社示范點,其成員已擴展到廈門翔安區;溪南甲魚專業合作社獲泉州市合作社示范點天柱山黑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獲南安市合作社示范點稱號。
3.深化服務,科技入社。合作社成立后,馬上面臨如何進行標準化生產、產業結構調整、產品質量認證、產品市場開拓以及解讀政策精神等問題,這些都是合作社成員們辦不了、辦不好的事件。針對這一情況,我市及時派出各種專業技術人員入駐合作社,直接參與產前、產中、產后各項配套服務。科技人員下派后,不僅為合作社解決很多現實難題,同時也為相關部門提供相關產業真實可靠的動態信息。
三、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體會與啟示
在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過程中,我們深切體會到,要推動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產業是基礎,群眾是支撐。
1.產業是基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大特點是它的“專業性”或“同業性”,這是合作社發展的基礎。我市在引導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過程中,注重因地制宜,選擇有一定產業基礎、生產規模和發展前好的產品和產業作為發展的基礎。有一定規模的生產群體,就容易形成共同利益,就意味著有專業大戶,就能從中發展比較優秀的帶頭人。
2.群眾是支撐。合作社遵循“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必須通過農戶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方式組建,以合作的方式運行。合作社成立與否由全體創立人決定,農戶參與或退出合作社由自已決定,政府介入只能宣傳和引導。由于農戶認識有局限,轉變觀念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積極通過耐心細致的宣傳鼓勵,逐步引導不愿參加為主動要求參加。
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防止兩種傾向
1.一轟而起,強行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成員自己的組織。是否設立,是否參加,都應當由農民自己決定。要依法鼓勵和引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但不能采取下指標、壓任務的辦法,尤其不能違背農民意愿,脫離農村實際,強制推進,人為地超越合作社發展進程,違背合作社發展的自身規律,甚至對暫時沒有加入專業合作社的農民形成壓力。依法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決不是搞合作化運動,不能把加入不加入合作社與走不走集體道路混同起來。
2.疑慮重重,消極對待。也有的人認為目前合作社發展的條件不夠成熟,擔心發展起來再走老路,擔心影響農村其他各類經濟組織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恐合、怕合的想法。我們要向廣大群眾和基層干部講清楚,農民專業合作社要依法辦,原來的各類經濟組織該怎么辦還是怎么辦,農民群眾愿意怎么辦就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