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校掃描】
校訓:親愛精誠。
主要院系: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音樂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桂林中國畫學院等。
知名校友:弦子、黃覺、艾菲、高峻、李劍青、陳永馨等。
廣西藝術學院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是全國七所綜合性普通本科高等藝術院校之一,2012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現為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學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單位、廣西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高校、廣西特色優勢高校。
學院的前身是我國著名音樂家滿謙子先生和現代杰出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及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吳伯超先生于1938年在桂林倡議建立的廣西省會國民基礎學校藝術師資訓練班。在近八十年的辦學歷史中,一批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家和藝術教育家如滿謙子、吳伯超、陽太陽、陳煙橋、陳良、黃獨峰、朱培鈞、陸華柏、李志曙等曾長期耕耘在學校,他們執教治學,弘文勵教,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學院現有四個校區,分別是位于南寧市的南湖校區、相思湖校區、西校區和桂林校區。南湖校區坐落于市中心繁華熱鬧、風景秀麗的南湖之濱,相思湖校區位于相思湖周邊,西校區在南寧市動物園對面,桂林校區則在桂林市雁山鎮一片安靜舒適的樹林之中。
【求學體驗】
在廣藝,唯愛與夢想不可辜負
春日的南寧,青秀山的桃花開殘之后便被豐沛的雨水打落在地化為春泥。冬天早早結束,潮濕的南國迎來了第一個多雨的季節,綿綿春雨一下就是好幾天,宛若多情的江南,只是少了溫柔的紙傘。
我坐在南湖邊上的一個咖啡館里寫生,透過二樓的窗戶望去,可以看到廣藝的紅樓佇立在南湖的倒影里,被春天淋濕。在淅淅瀝瀝的雨聲與一杯卡布奇諾的馨香中生長出來的詩情畫意被我一一畫進畫冊,再題上一句句動人的詩句。
紅樓是廣藝南湖校區的標志性建筑,就像桂林最著名的獨秀峰一樣,平地而起,卓然獨秀。在那里上課的都是音樂學院與舞蹈學院的學生,故而男生多高大英俊,女生多苗條漂亮,大家一致認為那里是男神女神聚集的地方,充滿了神秘感。而我也鐘意于在此間徘徊,不為俊男靚女,只是對那種孤傲獨立氣質的向往。
每天清晨,穿過兩旁種滿紫荊的桃源路去學校上課,走到南湖附近時就可以聽見紅樓里傳來的“咿咿呀呀”的練腔聲,無論是寒冷刺骨的冬季,還是酷暑難耐的夏日,那聲音從未間斷過,因為學子們都深知舞臺上耀眼光芒的背后總有一雙隱忍的翅膀。
南湖煙雨,紅樓如夢,憑窗閑坐半日,這樣的春天開出的花最為美好。
有些人上了大學依舊“朝五晚九”,過著與高中無異的生活,晨起早讀,晚上自修。而有些人則過上了“朝九晚五”的自在生活,嘴里卻不停地抱怨著考試又快到了。在他們紛紛抱怨大學與高中無太大區別時,我正背著設備跟著組員四處奔波,拍攝微電影的外景,亦或是在大眾傳播的課堂上就“沉默的螺旋”理論跟同學因想法不同爭得面紅耳赤。如此美好和珍貴的大學時光不是用來抱怨和揮霍的,所以我毫不猶豫地選擇過“朝五晚九”的生活。
攝影機拍出來的光與影、明與暗、暖與冷都在光陰的流逝中封存成一個個微小而又感人的故事,這里面有我們的青春,也有那些永遠也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在廣藝的日子如流水潺潺般,在日復一日的藝術熏陶中,我重塑著自己的個性。
漓江畫派的畫卷上總是繚繞著仙氣,微波輕瀾,奇峰獨秀,江水在宣紙上蜿蜒了幾百里,一路山峰峻嶺,緩緩流過幾個世紀,幾經曲折終于流淌至今,人們仰望著其中的一脈仙氣,仿佛高不可攀。作為后人,我能體會前輩的不易,而我能做的就是仰望前輩之后走好自己腳下的路。
這里曾經屬于吳伯超與徐悲鴻,屬于馬萬里與關山月,屬于那個動蕩年代里的狂風暴雨。時光流逝之后,我們將它斑駁的磚墻修飾一新,撫平滄桑的面容,現在這里是屬于我們的。
(李偉松)
遺落在相思湖畔的青春記憶
來廣藝求學四年,相思湖陪伴我四年,我目睹它的不斷完善,它看著我逐漸成長。這其中,改變的是校園建筑景觀,不變的是我對相思湖的情懷。
相思湖校區外墻的涂鴉是由我們完成的,隔一段時間更換一次,圖案的多樣化讓整個校園充滿了無限活力。學校組織的井蓋涂鴉既美觀又能起到警示作用,人們心甘情愿地成了享受美的“低頭族”。校區對面的四聯村則是我們瘋狂作畫的聚集地,你會經常看到提著好幾個畫框的“大神”出入。學校里公共區域擺放著各種雕塑裝置藝術品,濃郁的藝術氛圍讓我們更加熱愛藝術。
相思湖的荷花在每年的畢業季都如約綻放,這里是夏天拍照的圣地。腦海中,我依舊清晰地記得和同學們相約賞荷花的場景,我們的眼中是嬌艷綻放的荷花,耳朵里是納涼人的歡聲笑語。
學院每學期都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校園文化藝術節、學生社團文化節、田徑運動會等文體比賽,經常舉辦各種類型的音樂會、畫展、學術講座等藝術文化活動。通過參加這些活動,我們的大學生活變得無比充實有趣,而我們的才能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展示。民族藝術系還打造推出了娋妮、僚哥、芼呢、密彩、咼咩婗等多個壯、侗、苗、瑤的廣西特色原生民歌組合,他們活躍在國內各大專業賽事與演出的舞臺上,擴大了廣西民歌的文化影響,推動著廣西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高等教育的傳承與發展。
羅文大道八號,我會一直銘記這個號碼牌,也許以后它會成為我夢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場景之一。四年前,拉著行李箱站在這里的我對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憧憬與好奇,四年后,我依舊拉著那年的行李箱站在這里,卻是要和我的大學生活揮手告別。雖然很不舍,但是我并不難過,因為我是帶著四年的求學碩果走出這座美麗校園的。
(小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