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景+朱振中

摘 要:粵甜25號是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利用GQ-1×HW204;以母本“GQ-1”是由2007年國家區試甜玉米新組合編號為04連續自交和姐妹交育成的自交系;父本“HW204”是由美國品種“華威204”進行連續自交、姐妹交育成的自交系。于2016年7月通過了廣東農作物品種審定,審定編號:粵審玉20160013。2016年秋植在東源縣漳溪鄉、燈塔鎮高產示范點種植表現突出,該品種具有豐產性能好,外形美觀,果皮薄,適口好,品質優,中抗紋枯病和小斑病等優點,深受廣大農民群眾和消費者的喜愛,非常適宜在東源縣大面積推廣種植,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關鍵詞:甜玉米;粵甜25號;種植表現;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38
甜玉米又稱果蔬型玉米,其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深受各階層消費者的青睞。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對膳食的甜、鮮、脆、嫩、味等結構不斷提升改善。目前針對東源縣種植的品種存在著品質不佳、類型單一、產量低、禿頂長、缺乏耐熱型等現象,從而嚴重挫傷了農民對甜玉米新品種種植的積極性。為了進一步促進加快東源縣甜玉米新品種產業化的持續發展,為此,引進適宜在東源縣優質甜玉米新品種推廣種植具有十分重要目的意義。
2016年秋在東源縣漳溪鄉、燈塔鎮等鄉鎮建立了優質甜玉米“粵甜25號”高產示范點種植,通過相關農業技術人員的認真組織實施,該品種的農藝性狀達到了各行指標,并具有豐產性能好,增產潛力大,果皮薄,適口好、品質優,中抗紋枯病和小斑病等優點,深受廣大農民的喜愛。現將其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種植前的特性
“粵甜25號”是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利用GQ-1×HW204;以母本“GQ-1”是由2007年國家區試甜玉米新組合編號為04連續自交和姐妹交育成的自交系;父本“HW204”是由美國品種“華威204”進行連續自交、姐妹交育成的自交系。于2016年7月通過了廣東農作物品種審定,審定編號:粵審玉20160013。2013年春季參加廣東省東源縣農科所試驗點,平均667m2產鮮苞1002.3kg,比對照種粵甜16號增產7.02%,增產顯著;2015年參加廣東省東源縣農科所試驗點秋季復試,平均667m2產鮮苞1058.8kg,比對照種粵甜16號增產9.26%,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15年秋季參加廣東省東源縣農科所生產試驗點,平均667m2產鮮苞1106.8kg,比對照種粵甜16號增產8.46%。生育期春植77d、秋植全生育有期69d,比對照種粵甜16號全生育期短1d。株高206.8cm,穗位高64.3cm,穗長19.9cm,穗粗5.1cm,禿頂長1.1cm。單苞鮮重333.1g,單穗凈重271.7g,千粒重332.0g,出籽率69.34%,一級果穗率83%。果穗筒型,籽粒黃色,含糖量32.7%,果皮厚度測定值61.6um,適口性評分88.1分。抗病性接種鑒定中抗紋枯病和小斑病;田間表現高抗紋枯病,中抗莖腐病和大、小斑病。
2 種植表現
2.1 主要特征特性
該品種秋植全生育期70d,株高200.2cm,穗位高65.5cm,穗長21.1cm,穗粗5.3cm,禿頂長1.2cm。單苞鮮重328.4g,單穗凈重280.2g,千粒重346.1g,出籽率68.6%,一級果穗率81.8%(主要農藝性狀表見表1)。
2.2 產量
在東源縣漳溪鄉、燈塔鎮等鄉鎮示范點的種植,成熟后對各個鄉鎮的示范點進行收獲現場稱取鮮苞產量,并折合667m2產量,各示范點稱取的鮮苞667m2產量分別為1089.6kg、1032.3kg,2個示范點平均鮮苞667m2產量為1061.0kg。
2.3 品質
粵甜25號果穗圓筒型且美觀,籽粒黃色、飽滿,商品性好,適口性好,果皮薄而嫩,甜度高,品質優。
2.4 抗性
各個示范點采用防蟲不防病的栽培模式,經田間自然發病表現調查記載。該品種綜合表現為抗倒性為強,中抗紋枯病和大、小斑病。
3 高產栽培技術
3.1 隔離種植
甜玉米是一種特殊型果蔬玉米,為了提高其品質、風味、粒色,在高產栽培技術上要嚴格與其他普通玉米類型隔離種植,防止串粉而影響到品質,從而降低甜味,一般要隔離種植在500m以上,或隔離花期相差在30d以上。
3.2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進行合理安排播種期,一般春植安排在3月中旬,秋植安排在8月中旬進行播種。以1.3m包溝起畦,行距50cm,株距32cm,每667m2種植株數以3200株為宜。
3.3 精細整地,施足基肥
種植地一般選擇土壤疏松、肥沃、灌排方便的田塊進行,種植前整地時要結合深耕,做到2犁3耙,使土壤達到深、碎、平的要求。另外在第1犁耙后全層重施有基質肥料,每667 m2用腐熟農家肥1250kg、過磷酸鈣50kg。
3.4 加強田間管理
3.4.1 及時查苗、定苗
甜玉米出苗后應及時到田間進行查苗;當幼苗生長至3~4片葉期時,一般選擇在雨水天氣進行間苗、定苗、補苗,做到留強去弱,以確保全部幼苗均勻一致。
3.4.2 適時追肥,及時中耕
為了促進玉米苗早生快長,在栽培管理上應突出早施攻苗肥,在4~5片期葉時每667m2薄施尿素5kg;在7~8片期時應重施壯稈肥,每667m2復合肥25kg、尿素10kg,此次施肥應及時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大覆土,并同時剝除植株的分蘗苗,減少營養消耗;在12~13片葉期時應施攻苞肥,每667m2施復合肥20kg、氯化鉀5kg、尿素10kg。同時在中后期可根據土壤的濕度進行合理灌排,以保持土壤濕度,提高單產。
3.4.3 蟲害防治
在栽培上應采用實行輪茬,科學灌排,增施有基質肥料,調節土壤水分和農田小氣候,提高植株的抗體,有效地減少病蟲害發生。重點防治好地下害蟲和玉米螟等害蟲,在苗期時每667m2用辛硫磷15~25mL噴施防治地老虎;在大喇叭口時用蘇云金桿菌或殺螟桿菌防治玉米螟,以確保食用安全,提高品質。
3.4.4 適時采收
適時采收甜玉米鮮苞是關系到對其商品品質和營養品質的重大影響,為此,在果穗吐絲授粉后22d、花絲變褐色采收為宜,以提高商品品質和經濟效益。
4 結語
甜玉米新品種“粵甜25號”通過在東源縣示范點種植表現,該品種豐產性能好,適應性廣,適口好,果皮薄,品質優,果穗粗壯且外形美觀,禿頂短,抗性強,中抗紋枯病和小斑病等優點,深受廣大農民群眾和消費者的喜愛,并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趙守光,宋占平,徐勛志,等,超甜玉米新品種廣甜2號的選育[J].廣東農業科學,2004(2):20-23.
[2]黃偉南,陳海珍.玉米原僑3號的特性及配套栽培技術[J].廣東農業科學,2006(6):19-20.
作者簡介:羅偉景(1981-),男,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