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軍厚
[摘要]目的 研究內鏡窄帶成像(NBI)技術在早期胃癌中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分別采用普通白光內鏡檢查、NBI放大內鏡檢查,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結果。結果 NBI檢查方法的敏感度、特異度以及病理組織學均明顯高于白光內鏡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NBI檢查方法在病變輪廓方面、胃小凹形態以及微血管形態方面的圖像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白光內鏡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消化內科中,對患者進行NBI診斷,可準確鑒別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的病灶,有利于盡快診斷和治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內鏡;NBI技術;早期胃癌
[中圖分類號] R73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5(b)-0062-03
Diagnostic value of endoscopic NBI technique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ZHAI Jun-hou
Department of Emergency,Central Hospital of Zibo Mining Group Co.,Ltd.,Shandong Province,Zibo 2551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endoscopic narrow band imaging (NBI) in early gastric cancer.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August 2015,80 case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nd ordinary white light endoscopy,NBI magnification endoscopy were given.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pathological results.Results 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NBI examination meth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white endoscopy,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image quality score of contours of the lesion,the morphology of the pueraria and microvascular morphology of the NBI examination meth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dinary white endoscopy,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In the digestive medicine,NBI diagnosis of patients can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 soon as possible,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pplication.
[Key words]Endoscopy;NBI technique;Early gastric cancer
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胃癌的病死率在惡性腫瘤中高居全球范圍內次席之位。據報道,診斷出該疾病患者的新增速度大約為8.5萬人/年,而喪命于該病的人數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5萬[1]。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國也處于前幾位[2],我省更是高發重災區之一。早期將胃癌癥狀檢查出來且立即實施針對性的治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胃癌早期診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使用較多的是內鏡檢查,但是傳統的白光內鏡難以察覺早期病灶。窄帶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術可以將黏膜淺表層的毛細血管網突顯出來,結合這兩種技術能夠將黏膜表層細微結構足夠清晰地展現出來,從而有利于找到普通內鏡下不太容易找出的早期病變[3]。本研究旨在探討放大內鏡結合NBI在早期胃癌診斷過程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其中女性44例,男性36例;年齡(47.4±4.8)歲。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有肝腎功能、呼吸系統、心肺等方面疾病的患者;出現穿孔、消化道梗阻或者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存在體質過敏或無法配合本研究的對象。
1.2方法
設備采用Olympus帶有窄帶成像功能的EVIS-260系統。進鏡觀察在常規模式下進行,退鏡的時候則是在兩種模式(NBI、白光)下實施觀察,如果發現病變情況,則在NBI模式下進一步細致觀察,然后組織評價和分型。綜合文獻研究現狀,出現下列特征性改變中的任何一項著可視為疑似病例:①黏膜腺管開口形態出現紊亂現象甚至消失;②黏膜微血管形態出現不規則情況或者毛細血管網消失;③出現病變的部位和旁邊的黏膜出現了明顯分界。凡是出現局灶性病灶者都要采取組織活檢,然后再送檢病理[4]。普通白內光:觀察幽門管、胃底等,發現可疑病灶后需要觀察患者的病灶形態、邊界等,然后進行染色檢查。NBI檢查:觀察患者病灶的形態、邊界等,然后觀察周圍區域的顏色差異性,并在周圍臨近的相對正常的區域進行一定比較,放大內鏡,進行檢查。
1.3療效標準
參考相關的內鏡圖像評分準則,對胃黏膜微細結構和病變輪廓等圖像的清晰狀態進行分級評判,評分分為4級,滿分4分,具體如下。1分:圖像出現嚴重模糊,導致對于胃黏膜微細結構及其病變輪廓的辨別存在較大困難;2分:圖像稍微模糊,還可進行勉強辨別;3分:內鏡圖像較清晰,能夠順利進行辨別;4分:內鏡圖像很清晰,可準確地進行辨別[5]。此外,還根據Sakaki胃小凹分型標準對胃小凹進行Ⅰ~Ⅵ分級。敏感度、特異度主要通過檢查結果(檢出例數)進行統計,敏感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檢查方法診斷早期胃癌敏感度、特異度和病理組織學的比較
NBI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以及病理組織學均明顯高于白光內鏡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同檢查方式圖像清晰質量的比較
NBI檢查在病變輪廓方面、胃小凹的形態以及微血管形態方面的圖像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白光內鏡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0694、72.7273、96.0000,P<0.05)。
3討論
早期胃癌是指腫瘤局限在黏膜或黏膜下層者,不論有無淋巴結轉移,均稱為早期胃癌。目前我國某些醫院對于早期胃癌的診斷率僅為10%~15%,而5年內生存率則達到86%~99%[6-9],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早期胃癌的診斷率具有現實意義和臨床價值。目前條件下,診斷早期胃癌最常用的方法是胃鏡下活檢,然而,普通胃鏡下活檢具有盲目性,誤診率、漏診率都不可避免地偏高,這是因為早期胃癌的病灶不易被發現[10-12]。
目前,醫療技術飛速發展,水平與日俱增,內鏡技術愈發廣泛地被應用在臨床診斷中[13-14]。在診斷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變時,能夠應用的內鏡診斷技術有很多,除常規內鏡之外,還包括靛胭脂染色內鏡以及NBI聯合放大內鏡[15]。NBI是進行消化道檢查的一種新型有效的方法,其具有多個優勢,如操作簡便安全,可清晰地顯示出病灶的輪廓、黏膜微血管結構等。另外,其結合放大內鏡還具有鑒別病灶黏膜表面改變和詳細的病變組織等情況的功能,而且無需對病變位置染色便能夠達成腺管開口的分型,這些都保證了NBI診斷的高準度。有文獻顯示,胃黏膜淺藍色嵴狀結構是采取NBI聯合放大內鏡方法檢查腸化生的關鍵指標之一,其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度分別高達90%、94%和92%。在對早期胃癌患者進行胃小凹檢查時,NBI呈現出來的血管是清晰的螺旋狀或者網狀構造,較接近活檢或者三維重建的結果。
本研究選取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80例患者,分別采用普通白光內鏡檢查、NBI放大內鏡檢查。結果顯示,NBI放大內鏡檢查診斷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異度、病理組織學的比例分別為96.25%、95.00%、97.50%,明顯高于普通白光內鏡檢查的各項比例(75.00%、73.75%、7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本研究還進一步對比了兩組胃部組織結構的圖像清晰度,結果顯示,內鏡NBI組在病變輪廓、胃小凹形態以及微血管形態三個方面的圖像清晰度均明顯高于普通的白光內鏡組。
綜上所述,在消化內科中引入NBI協助診斷,不僅操作上簡潔可靠,而且還有助于精確鑒別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變的病灶等情況,這無疑地對于盡快地進行診斷和治療是積極有利的,值得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冬梅,范艷紅,王偉,等.內鏡窄帶成像技術診斷早期胃癌及異型增生的價值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6):101-102.
[2]鄭洪偉,薛會光,楊愛華,等.窄帶成像技術聯合放大內鏡與胃鏡活檢診斷早期胃癌的價值比較[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23(24):3917-3922.
[3]黃永華,邱純,王琳.內鏡下美蘭-靛胭脂雙重染色法診斷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的臨床價值[J].西部醫學,2015,27(1):50-51,54.
[4]徐林照,丘苑芳.窄帶成像技術對Barrett食管治療后隨診的臨床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5,24(4):27-29.
[5]劉慧,劉翔寧,唐玲,等.NBI放大內鏡聯合醋酸與靛胭脂染色診斷早期胃癌與癌前病變的臨床應用[J].青海醫藥雜志,2015,45(2):1-4.
[6]姜舒馨,宮愛霞,葛林梅,等.放大內鏡聯合窄帶成像技術對早期胃癌的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7, 40(1):80-82.
[7]王磊,占強,王輝.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診斷中內鏡窄帶成像技術的應用價值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5,30(11):1663-1665.
[8]滕曉琨,繆林.內鏡窄帶成像技術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研究,2016,29(12):1682-1684.
[9]鄭洪偉,薛會光,楊愛華,等.窄帶成像技術聯合放大內鏡在早期胃癌診斷中的價值[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17(5):943-946.
[10]李曉麗.窄帶光譜成像對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價值評估[D].延安:延安大學,2015.
[11]江婷婷,王亞雷.窄帶成像技術聯合放大內鏡靶向活檢在早期胃癌診斷中的價值[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6, 51(11):1693-1696.
[12]王偉,張正坤,張玲,等.高清放大胃鏡聯合內鏡窄帶成像技術及靛胭脂染色對早期胃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研究,2015,28(11):1476-1478.
[13]牛昊書,陳海華,伏亦偉,等.窄帶成像結合放大內鏡技術觀察胃表面微血管在早期胃癌診斷中的價值[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5,24(10):1192-1195.
[14]黃偉,王蕾,杜靜,等.窄帶成像放大內鏡對早期胃癌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44(4):435-442.
[15]于航,楊愛明,陸星華,等.四種增強放大內鏡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中診斷價值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5,32(7):421-426.
(收稿日期:2017-04-06 本文編輯: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