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水稻生產對于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加強對水稻的栽培與種植,確保水稻生產的產量和質量。隨著我國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水稻機插秧技術在我國水稻種植業中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水稻機插秧具有強大的優勢,有利于改善我國水稻的種植和高產栽培技術。本文淺析了水稻機插秧的優勢及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水稻種植提供借鑒。
關鍵詞:水稻機插秧;優勢;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223.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55
前言
水稻作為我國的重要糧食作物,對于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因此,要大力發展水稻種植業,確保水稻種植的產量和質量。水稻機插秧技術相比傳統的水稻插秧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實現對水稻種植效率的有效提高和水稻種植成本的有效降低,同時還具有較快的水稻種植速度,較高的水稻種植質量等優點。另外,水稻機插秧的高產栽培技術能有效保障水稻種植的產量和質量。
1 水稻機插秧的優勢
1.1 水稻機插秧能有效降低水稻種植成本
水稻機插秧能從多個方面實現對水稻種植成本的節約:水稻機插秧能實現對土地的節省。傳統手插秧的秧田和大田比例是1:10,而采用水稻機插秧,秧田和大田的比例可以達到1:(80~100),因此,水稻機插秧節省的秧田量能達到80%。另外,水稻機插秧可以有效避免對水田的占用。水稻機插秧能實現對肥料成本和農藥成本的有效節約。水稻機插秧能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的素質,增強對病蟲害的抵抗力,減少農藥的使用,實現對農藥成本的節約。另外,水稻機插秧采取寬行窄距的形式,通風效果較好,具有良好的陽光照射條件,能實現對土壤通透程度的提高,增強水稻秧苗對肥料的吸收和利用,進而有效減少施肥量,實現對肥料成本的節約。
1.2 水稻機插秧能有效提高水稻插秧效率
水稻機插秧相比傳統的手工插秧,能大幅度提高水稻插秧效率。以水稻種植中常見的手扶式插秧機為例,手扶式插秧機每天可以完成1.00~1.33km2的插秧面積,插秧速度比人工插秧的速度差不多快了20倍。另外,水稻機插秧需要的育秧時間相對較短,水稻秧苗具有較高的栽插質量,相對于手工插秧的秧苗成熟期較早。因此,水稻機插秧能有效提高水稻的產量,實現水稻種植效率的提高。
1.3 水稻機插秧能有效提高水稻產量質量
水稻機插秧相對于傳統手工插秧,具有更高的水稻插秧種植效率,所栽插的水稻秧苗具有較早的成熟期,能有效實現水稻產量的增加,而且生產出的水稻質量較高。因此,水稻機插秧能有效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2 水稻機插秧高產栽培技術
2.1 做好育秧前的準備工作
水稻機插秧高產栽培技術要做好育秧前的準備工作:對水稻種子的選擇和處理。要考察水稻種植當地的氣候因素和土壤條件,對水稻品種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要盡量選擇具有較強抗倒性和抗病性的水稻種子,還要確保水稻種子的產量高、產量穩定。對于選擇的水稻種子,如果沒有進行包衣,必須在水稻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一般可采用強氯精和吡蟲啉等藥劑浸泡水稻種子,以實現對水稻種子病菌的消除,達到防治蟲病的目的。將浸泡過的水稻種子從藥劑中撈出來晾干,之后才能進行播種。選擇水稻床土和秧田。肥沃松軟的菜園土是最適宜水稻的床土。通常情況下,土地需要使用的床土在1500kg/hm2左右。在使用床土前,要對床土進行過篩。過篩的具體方法是,對100kg的細土進行過篩時,要將8kg腐熟細糞和1kg壯秧劑混合起來攪拌,待攪拌均勻之后,將之加入到細土之中。然后用農膜對細土進行覆蓋,實現對土壤的熟化,達到增加土壤肥性的目的。對水稻秧田的選擇,要選擇地勢平坦且土質松軟的田地,還要盡量滿足背風向陽的條件,方便對秧田實施灌溉。在水稻播種前,要注重做好秧田的秧廂,要按照“軟、實、光、直、平”的要求對秧廂表面進行處理。
2.2 選擇播種時間
合適的播種時間對于水稻的種植非常重要,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播種時間,一般在5月下旬—6月上旬。確定適當的播種量。要考察大田的讓茬時間、耕種時間以及沉實時間,將秧齡按照30d計算,來實現對播種時間的推算。對于大面積的水稻栽插,要結合水稻機插秧的速度,對水稻種子進行分批次播種。
2.3 秧田的管理方法
對水稻秧田的管理,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在水稻秧苗三葉期的前段時間內,要對床土進行濕潤管理,但要注意對水分的控制,不宜使水分過多。在移栽水稻秧苗的前1周時間內,進行排水煉苗的處理,以確保水稻秧苗生長出老健的盤根。對于連雨天氣,要采用覆膜的方式對水稻秧苗進行處理,避免床土對水分的過多吸收而導致影響水稻機插秧的效果。要加強對水稻秧苗的施肥和病蟲防治。水稻秧苗常見的病害時立枯病,對于秧田立枯病的防治,可以采用50%的立枯凈可濕性粉劑和水進行兌合,向秧田土地噴灑實現對立枯病的治療。對于稻瘟病,要在水稻秧苗移栽前噴灑三環唑。通過施藥和噴水的結合在2葉1心施肥“斷奶”,在水稻秧苗移栽的前3~5d施肥“送嫁”。對秧田的水分管理工作,主要采用濕潤管理的方式,通常情況下,要對秧田進行早晚澆水的工作避免秧田缺水導致的秧苗無水珠和秧苗中午葉片打卷的情況。對于連雨天氣,則要做好對秧田的排水處理。
2.4 稻苗移栽的方法
水稻秧苗栽插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上旬。當水稻秧苗的苗高達到12cm,葉齡在4~5葉、秧齡在30~40d時,要對水稻秧苗進行及時的栽插。水稻機插秧時,要按照直線對水稻秧苗進行栽插,在每667m2土地上大致栽插1.1~1.2萬穴的秧苗,通常情況下每穴內要栽插1~2株水稻秧苗。
2.5 秧田的肥水管理
要注重對秧田的肥水管理。要綜合考慮水稻秧苗的生長情況和特點,對水稻秧苗的施肥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要在水稻秧苗栽插之前,對水稻秧苗施加足夠的底肥。在初插階段,水稻機插秧的秧苗具有較小的跟量比,吸收水肥的能力較弱,因此,在這個階段要減少對肥料的使用。在水稻秧苗栽插7d之后要采用分次進行的施肥方式,及時撒施分蘗肥。另外,要考察水稻秧苗的生長情況,適時施加適量的穗肥。使用的肥料要求實現氮、磷、鉀配合,鉀肥按基肥和穗肥各50%施用;氮肥按基肥50%、分蘗肥30%、穗肥20%比例施用。
2.6 病蟲防治工作
要參照植保部門對水稻秧苗的測評意見,預防水稻秧苗的病蟲害。常見的病蟲害有水稻秧苗青枯病、立枯病、水稻稻瘟病、水稻白葉枯病等。通過對水稻秧苗的實地考察,掌握水稻的實際生長情況、防治的蟲病特點、指標以及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實施對水稻的病蟲害防治工作。
3 結語
水稻機插秧相對傳統手工插秧具有較強的優勢,能有效降低水稻種植成本,提高水稻插秧效率和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因此,要加強對水稻機插秧的研究應用,做好水稻機插秧高產栽培技術中的秧田管理和肥水管理,有效解決水稻秧苗的病蟲害,發揮水稻機插秧高產栽培技術的作用,實現水稻產量和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黃自聰. 水稻機插秧的優勢及高產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 2013(3):34-35.
[2]黃莉. 水稻機插秧的優勢及高產栽培技術[J]. 南方農機, 2016, 47(8):10-11.
[3]張小艷. 水稻機插秧的優勢及高產栽培技術[J]. 農家科技, 2015(8):70-71.
[4]許黎. 水稻機插秧的優勢及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 農民致富之友, 2016(16):200-201.
[5]何長青. 水稻機插秧高產栽培技術[J]. 農技服務, 2012, 29(6):760-761.
[6]余長江,彭雪雪.水稻機插秧的優勢及高產栽培技術分析[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17).
作者簡介:黃崢嶸(1969-),男,寧化人,大專,農藝師,從事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