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提·司馬義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農村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在農村問題中,土地問題是人們關注的重中之重。加強農村土地流轉,能夠合理的進行土地的配置和勞動力的配置,能夠加強根本的資本要素,從而全面的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經營。文章簡單的闡述了農村土地流轉在農村規模化經營中的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合理的提出了幾項解決性策略,從而加快農村土地的流轉問題,全面的促進農村土地的規模化經營。
關鍵詞:農村土地;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問題措施
農村土地流轉問題是個大問題,土地流轉合理的影響和土地的使用情況和實用情況。農村想要促進自身的發展,就要不斷的對農業的整體結構和運作方式進行不斷的調整,全面的促進經濟的發展與經濟方式的轉變,從各個角度實現跨區域的全面發展。在整個結構的調整中,要針對調整的問題采取相對應的措施,從根本上加快土地的流轉速度,全面的提升土地經營的規模化。
一、影響農村土地流轉的因素
(一)農民思想落后,基層干部認識不夠深入
在傳統的農民經濟思想影響下,農民對于土地流轉的認識始終是不全面的,沒有客觀的認識程度和全面的理解程度,農民大多不愿意放棄耕地。在中央支農惠農的政策影響下,農民耕地的補貼逐漸提升,在補貼提升的同時,農民對耕地的熱衷程度只增不減。在農村,基層干部多為村民,其自身的認識水平也不高,將影響農村穩定工作的制約因素全都拋向與土地流轉工作。在土地經營和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疑慮,如果受讓方在經營方面出現了問題,就會導致流轉費用的拖延支付,一定程度上惡化的雙方的矛盾,所以,大多數農民在土地流轉工作方面的配合熱情和積極性并不是很高。
(二)農村產業發展對于土地流轉需求不強
在我國有些地方,農業產品的產量并不高,當低的企業適合大規模經營的少之又少,在沒有特色經濟支持做為發展目的的條件下,導致了整體的經濟效益偏低。經濟模式的制約,嚴重影響了當地土地流轉市場的需求,對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方面也是較為困難的。土地流轉工作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產生了農業收益低、投資回收時間長的特點,與此之外,當地利潤收益較高的農業項目較少,所以,農業開時面對的考驗和問題很多,綜合種種原因,限制性的社會發展因素從根本上抑制了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與進步。
(三)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
土地自身的特點就是具有生存和保障功能,在一定意義上講為人類提供著全方面的衣食住行等問題。當下,我國很多地方的農民生活的并不穩定,生活質量也較為地下,有很多地方沒有基礎的社會保障,種種資源的不完善導致了土地流轉成本的增加和風險的增大。在社會保障不完善的有些地方,因其基本制度的不完全導致土地覆蓋程度不大,沒完全的落實應保盡保的原則。所以,這些資源匱乏的地方在農作物不播種的時候,例如北方的冬季,很多農民基本上是屬于失業狀態,所以,農民的一年收入都取決于農作物的播種與收割。正是因為社會體系的不健全,導致的有些農村對土地意識越來越強,在越來越重視土地播種的農民來說,土地流轉問題無疑是個無用功。
二、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的有效策略
(一)土地流轉市場的全面培育
想要加快土地流轉的實施,就要建立一個健全的土地流轉機制。在土地流轉機制的建立中,土地流轉市場的培育問題十分關鍵。在土地流轉市場建立時,要從農民的合法權益出發,站在農民的角度上對土地流轉機制進行合理的探索與研究。合理研究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對土地流轉問題創建一個中介媒體,合理的提供土地流轉各方面的信息,根據實的市場需求對土地流轉制定相對應的價格。其次,應對應土地流轉問題制定出相對應的解決監督機構,防止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紛爭問題,建立相對應的問題解決監督機構可以保證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的根本利益,具有一定公平性和公開性。
(二)建立并健全社會保障機制
在土地流轉過程中,針對主動進行土地上交并遷入城市的用戶,政府需要對其進城后的生活、學習、以及養老問題進行解決,沒有實行土地流轉時農民的生活來源主要依靠種地維持生計,所他們根本不具備在城市生活的技能。在農民遷入城市后,國家應貫徹落實對土地流轉農民的養老保險制度,拿出明確的態度說明國家并不是要剝奪農民的生活來源,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的問題。對于土地流轉中涉及的土地,政府要對流轉土地進行實時的監督,在出現問題時實時的進行補償。如果是利用法律方式進行解決的問題,政府需要合理的幫助農民維護個人的利益與權益。針對用來建設公路或進行國家建設的土地,應合理的將政府的補貼和農民的受益戶承擔方式相結合,合理的補償占地用戶,使其保證自身的受益最大化。
(三)創新并完善土地制度
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要對農村集體用地管理制度進行全面的更新與創新,對城鄉土地市場進行全面的統籌和完善,并合理的開放當地市場對集體建設用地的接納度。合理的開放了土地市場的基礎上,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能夠共同的進行市場性交易,交易過程中,使用態度平等,使用用途也平等對待。在集體建設土低的使用過程中,應遵循國家下發的基本土地使用要求,征地使用要對國家、集體、農民進行合理的利益區分,在合理的區分下對農民利益進行最大化,從根本上保證農民的權益。
(四)加大宣傳力度并正確的指導
政府想要加大實施土地的流轉,就要采取對應的措施進行不斷的宣傳。全面的宣傳土地流轉的積極意義,加深強調農民是國家主體,國家進行土地流轉工作只是為了給農民提供進一步的生活保障,要使農民深刻的了解土地流轉的重要作用以及積極作用,使土地流轉全面的進行。政府還應該合理的對農民進行鼓勵,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利的流轉,并鼓勵種糧大戶對流轉的土地進行合理的承包和開發,以促進土地流轉的全面實施。
三、結論
農村實現土地流轉問題不僅是給自己的生活帶來進一步的保證,更是使自身的生活質量上升了一個層面。在土地流轉中,要充分的使農民成為主體,從農民的角度出發,爭取做到一切利益為農民的原則,使農民積極的參加到土地流轉中去,從而加快土地流轉的實施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越.地方政府在農村土地流轉中的角色、問題及法律規制——成都、重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實證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2009,02(17):65-70.
[2]蘇玉棟.我國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土地流轉作用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09,16(05):26-27.
[3]武曉紅,宋春光.試論村級組織在農地流轉中的作用——完善甘肅農村土地流轉制度之法社會學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2,11(13):214-215.
[4]張金平.論鄉鎮政府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的作用[J].農家之友(理論版),2008,12(09):12-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