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飲水扶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關鍵詞:飲水扶貧;問題現狀;做法對策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飲水扶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通過統計,菏澤市共有3270個貧困村,其中定陶區有省定貧困村72個,非省定貧困村91個。經過對定陶區地下水質分析化驗,定陶區淺層地下水水質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化學類型主要為碳酸鹽類,占總面積的43.6%,硫酸鹽類占36.2%,氯化物鹽類占20.2%,PH值在6.6—7.8之間。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條件,定陶區境內已基本無有可飲用淺層淡水資源。定陶區境內深層淡水資源也是分布不均,經過水文勘測和現有成井資料分析,定陶區深層淡水資源,一般埋深在350—500m左右,水質普遍超標,出水量一般在60—80m3/h。由此,興建農村飲水扶貧工程,對貧困村實施精準行業扶貧,在當前形勢下顯得更為緊迫和必要。
一、存在的問題
1.貧困村飲水扶貧工程“十二五”剩余人口多。菏澤市定陶區轄12處鎮、街道辦事處,349個行政村、1022個自然村,耕地總面積93.35萬畝,人口67.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4.8萬人。其中,省定貧困村72個,非省定貧困村91個。截止到2016年全區共建成家村安全飲水工程25處,解決12個鎮454個村36.26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工程總投資11995萬無。通過調查核實分類,截止到“十二五”末,定陶區還有省定貧困村50個,非省定貧困村69個村未能實施飲水安全工程,約有9.52萬貧困人口不能喝上干凈、安全的自來水。
2.地方配套和群眾自籌資金少。由于飲水扶貧工程投資較大,涉及面廣,國家補助資金有限,受定陶區當地自然、地理環境、經濟水平的制約,地方配套資金和貧困群眾自籌資金少,難以建設高標準的精品飲水扶貧工程。
3.水源水質差。由于定陶區淺層地下水水質較差,深層地下水水質除含氟量稍高外,其他指標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但大部分深層水源需要進行降氟處理,要上除氟設備,這些都加大了飲水工程建設投資,同時又加大了工程運行成本,所以,定陶區的農村飲水扶貧工程建設在水源水質方面面臨著較大的難題。
4.工程運行管理制度不完善。雖然大多數貧困村群眾的“水商品”意識正在提高,但還有部分貧困群眾存在喝“大鍋水”的舊觀念,所以在水費收取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多數工程投資規模小,已建工程的水質檢測分析情況與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二、飲水扶貧工程應采取的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定陶區成立了“貧困村飲水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由區長任組長,分管水利的區領導任副組長,發改局、財政局、水務局等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負責貧困村飲水扶貧工程的統一領導和協調指揮。為有效激勵和調動各級各部門參與飲水扶貧工程的積極性,區委區政府把貧困村飲水扶貧工程完成情況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由兩辦督查室對工程進展情況進行調度,隨時掌握工程進度,促進了工程的順利進展。
2.細化目標任務,確保資金投入。定陶區根據貧困村“十二五”剩余人口規劃,落實到區、鎮、村及農村學校,納入年度計劃安排和工程前期工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拓寬貧困村飲水扶貧投融資渠道。鼓勵和吸納社會資金投入,組織和引導受益群眾籌資投勞。為用好上級補助資金,定陶區切實加強了對扶貧工程建設資金的監管,飲水扶貧工程資金由區會計集中核算中心管理,實行報賬制,資金結算由財政劃拔中標企業賬戶,做到了專款專用。
3.重視水源選擇,確保供水安全。水源是整個供水系統的基礎,水源選擇是飲水扶貧的關鍵。定陶區自2005年實施農村自來水工程以來,多選用深水井作為水源,但深層水源需要進行降氟處理,加大了工程建設投資。定陶區利用已建成的平原水庫劉樓水庫,早做規劃“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發展戰略,率先把貧困村“十二五”剩余人口納入城鄉供水一體化的規劃、建設任務中,確保了供水安全。
4.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良性運行。定陶區堅持建管并重,不斷完善貧困村飲水扶貧保障機制體制,確保每一處工程都能管得好、用得超、長受益。依據《村鎮供水站定崗標準》、《村鎮供水單位資質標準》,建立相應的管護機構,管護單位具有法人資格,結合實際,搞好產權制度改革。工程建成后,水源工程和主管道部分的產權歸國家所有,在市水利局的監督指導下由組建的供水公司進行管理。戶內管網工程產權歸投資人所有,由投資人負責經營管理。按照“補償成本、公平負擔”的原則,由區政府主管部門建立了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并制定了工程運行維護經費定額,建立工程維修養護基金,確保工程良性運行。
三、取得的成效
1.前期工作扎實有效。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精準扶貧要求和關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部署和要求,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農村飲水安全“四個轉變”的精神,即:一是轉變規劃思路。轉變小型、分散、低標準、低層次的規劃思路,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集中解決與分散解決相結合,近期解決與長遠發展相結合,注重發展集中供水,注重擴大供水規模,注重加快解決進程。二是轉變發展理念。轉變過去僅重視滿足水量,忽視水質的模式,堅持水量水質統籌,把水質達標放在首位,實現由飲水解困“有水喝”向飲水安全“喝清潔水”的轉變,大力推進供水入戶。三是轉變管理模式。千噸萬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嚴格推行“四制”,明晰產權,分類確定運行管理模式。四是轉變運行方式。集中供水工程實行企業化經營,建立健全經濟責任,按照成本加微利的原則核定水價,實現以水養水,良性運行,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結合我區實際,積極申請行業扶貧資金并申請省農業發展銀行資金支持,率先進行管網建設,前期工作扎實有效,目前,正在穩步推進。
2.后續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基本健全。精準扶貧和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以來,定陶區委、區政府和相關部門制定了各類規章制度和相應的考核辦法,主要有行業扶貧準則、水庫防洪應急預案、財務管理制度、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水源保護制度、水質管理制度、工程供水維修服務管理、考核辦法等一系列制度,基本達到了制度健全、管理規范的目的。
四、結語
針對定陶區貧困村飲水扶貧工程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實際,定陶區通過制訂和采取一系列對策和措施,工程實施已步入良性運行的軌道。
作者簡介:劉玉德,菏澤市定陶區黃店鎮人民政府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助理工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