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成軍
摘 要:倒伏是影響小麥高產、穩產、優質的重要因素之一,且每年都會發生。倒伏后,小麥葉片莖稈互相重疊,嚴重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植株輸導組織受到損傷,養分和水分運轉受阻,正常代謝活動受到破壞,千粒重明顯下降。下部葉片和部分單莖因得不到光照甚至導致死亡,影響穗數。所以,小麥倒伏后,造成粒少、粒秕,產量降低。據調查,一般小麥抽穗前后倒伏減產30%~40%,灌漿期倒伏減產10%~30%。倒伏表現在后期,問題潛伏在前期,具有不可挽回性。因此,加強小麥生長發育過程中防倒伏措施,促進小麥高產穩產越發變得重要起來。
關鍵詞:小麥產量;倒伏;措施
小麥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關系糧食安全、人們生活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對于農業生產以及國家穩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麥生長過程中,防倒伏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采用有效的防倒伏措施,是提升小麥產量的關鍵。基于此,本文筆者對小麥防倒伏措施進行探討,以期為小麥高產、穩產提供參考。
一、小麥倒伏的基本形式
小麥倒伏主要包括了根倒伏與莖倒伏兩種形式。
從代謝的角度進行分析,植物的抗倒伏能力主要是受到2 個因素的影響,包括:地面上部的質量(穗、葉片及莖稈)和莖稈基部所受到的抗壓能力。莖稈的基部節間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其負責支撐著植株地上部分。發生倒伏現象主要是因為莖稈結構受到了破壞,不會影響到固定植株的根。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普遍會看到莖倒伏情況,其也是影響小麥減產的主要原因。發生倒伏現象會直接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抗倒伏性也是小麥育種的重要目標之一。因為莖稈抗倒性對于小麥植株倒伏發生時間和倒伏程度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倒伏一般情況下會發生在莖稈基部第1、2節間,所以基部節間與倒伏的聯系非常緊密。從相關的資料中獲知,植株較矮和重心高度低,節間短粗、莖壁厚、單位節間長度干物質含量高有利于抗倒。莖稈抗倒指數受到基部節間粗度、壁厚、充實度及機械強度等方面的影響,基部第2節間莖稈鮮、干密度與抗倒指數是有著直接的聯系。基部節間干物質在乳熟期前的輸出是非常慢的,等到成熟后會將輸出的品質進行分解,對于抗到是有一定的好處的。對于小麥的抗倒伏研究,一般情況會選擇多個有代表的小麥品種,比較同一密度條件下的莖稈特性,從而確保小麥能夠栽培出好的抗倒伏品種。
從生理角度進行分析,抗倒性能會受到莖稈中貯藏物質的多少所決定,對于基部節間單位長度干重和倒伏的關系有著直接的聯系,雖然對于一些產品,其節間過長,但是干重非常重視,因此也是能夠進一步的防止倒伏情況。小麥莖稈中充實積累的物質主要包括了3部分,即單糖、雙糖和多糖化合物等,里面占據比重最多的是多糖,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形成,增強莖壁,抗倒伏。到了乳熟期,小麥的籽粒的比重會大大增加,因此這個時候也是小麥物質生產效率最高的階段,莖稈結構的物質分解會大大減弱莖稈的機械強度,使得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受到很大的影響。
二、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
1.氣候因素。發生倒伏現象一般情況下是因為受到強降雨或者大風情況所造成的,特別是小麥進入灌漿后期的時候,其穗重會大大增加,很多的高稈品種和群體會發生嚴重的倒伏情況。
2.品種因素。倒伏的品種通常情況下都是株高大于八十五厘米,并且群體非常大,莖稈比較纖弱。
3.種植密度過大。因為密度太大同時莖稈纖弱,加上通風透光性不強,同時受到雨水的沖刷,從而引發很多的病害,發生嚴重的倒伏現象。
4.病蟲害影響。紋枯病危害小麥的基部莖稈,造成壞死后,期間遇到風雨即倒伏。
5.施肥不當。倒伏情況也直接受到施肥的方式和種類的直接影響。即使是同一個品種因為施肥的緣故結果也會有很大的不同。氮肥后移的田塊比“一炮轟”的田塊倒伏發生輕的多;施純磷、鉀在90kg/hm 以下的田塊倒伏輕;同一品種氮肥后移且磷鉀肥在90kg/hm 以上的麥田一般只是“點倒伏”;倒伏最重的是氮、磷、鉀“一炮轟”且純磷、鉀低于 75kg/hm 的田塊。
三、小麥防倒伏措施
1.選用抗倒伏品種
選擇適宜本地生長、植株較矮、莖稈粗壯、韌性強、株型緊湊、葉片上沖、根系發達的高產抗倒伏品種,提升抗倒伏能力。
2.農業措施
(1)適當推遲播期,合理確定播種量。適當推遲播期,合理確定播種量可形成冬前壯苗。小麥群體合理,避免因群體過大造成的倒伏風險。
(2)適當推遲澆水時間。小麥返青期澆水施肥,可使小麥基部節間伸長,如不采取化學防倒措施,極易引起后期倒伏。在土壤狀況、苗情、墑情允許情況下,小麥澆水時間推遲到起身拔節期,結合澆水追施尿素等氮肥,可有效避免因小麥基本節間過度伸長造成的倒伏風險。
3.植物生長調節劑防倒
其主要是通過3個方面,即噴多效唑和噴矮壯素以及金得樂。 噴多效唑,其需要在小麥的起身期就開始進行,一般情況下每畝噴灑濃度為100mg/kg左右,多效唑溶液一般控制在30kg是最好的,畝用量通常控制的范圍是在30-40g左右,從而使得植株矮化,大大增加抗倒伏能力,同時還能夠治小麥白粉病,使得植株對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大大提升。噴矮壯素其主要是針對群體非常大且長勢旺盛的麥田,一般情況下是在拔節的最初就開始噴灑工作,通常會噴0.15%-0.3%的矮壯素溶液50~75kg,從而能夠有效的控制小麥的節間伸長,矮化植株,從而防止倒伏。噴施小麥金得樂,小麥拔節前每畝用小麥金得樂30~60ml、兌水15-30kg,葉面均勻噴施,可強力促使小麥形成龐大根系,增加次生根和根毛分生量的數量,縮短小麥基部節間長度,增加莖桿粗度,莖壁增厚,還可延長葉片功能期,抗干熱風能力強,有利于促穗壯籽,塑造理想株型,改善了群體光照條件。需要注意,不論哪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噴施時,都要嚴格控制用量,做到均勻噴施,不重噴、不漏噴。
4.適當加寬行距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的普及小麥播種機耬,從而加快了小麥的播種速度,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麥的質量,但是其還是存在不足,行距過窄(<20厘米),覆土過深、通風透光不良、倒伏現象較重,而對于這種情況所采取的措施是加寬行距,加寬到24-25厘米,將前三后四式七腿機機播耬變成前二后四式六腿機播耬,或寬窄行種植(寬行30厘米,窄行15厘米),其也能夠解決倒伏現象。
5.中耕松土
實踐證明,冬前中耕,增加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發育。越冬期中耕,能切斷表層根系,促進根系深扎。結合中耕把行間土敲碎、拍細、撒至麥根,增加麥株分蘗節的覆蓋土,有利于防凍、防漬。返青期深中耕,把行間土撒至麥根,能有效地抑制莖葉徒長,防止小麥倒伏。
6.適當鎮壓
小麥種植旋耕面積較大,土壤透風,跑墑嚴重,凍害較重,播后鎮壓、耙平,可減少曬種,保證苗齊、苗勻。越冬期鎮壓,可抑制地上部生長,促進分蘗,促進發根。返青期鎮壓,能有效地控制春后分蘗,加速中、小分蘗消亡,改善群體透光條件,促進基部節間變短加粗,達到防倒的目的。對群體較大、植株較高的麥田,除控制返青肥水和深中耕外,起身后拔節前鎮壓,可以促進根系下扎,蹲粗莖基部節間和降低株高。
參考文獻:
[1] 王峰.小麥倒伏的成因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10):91.
[2] 宋生,黃清忠.小麥防倒伏高產栽培技術的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2(3):33.
[3] 張曉霞,孫秀宏,王力.小麥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倒伏采取對策[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13(10):24.
[4]小麥防倒伏關鍵技術措施[J].基層農技推廣, 2014,10:42.
[5]小麥防倒伏技術措施[J].安徽 農學通報,2012,10:114.
[6]小麥莖稈特性與抗倒伏關系及其調控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