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恒
摘 要:大豆是我國傳統種植作物,原產地就在我國,有著五千年栽培歷史,古稱為菽,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主要種植地區是東北地區、河南地區等。大豆既是糧食作物也是經濟作物,它的種子含有豐富植物蛋白質。通常用來做各種豆制品、榨取豆油、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飼料。深得市場大眾及農民種植青睞,有較大的市場需求。但是,想要種出高產低價的大豆,要充分的學習適當的技術。
關鍵詞:大豆;病蟲害;防治探討
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2015年河南省秋糧種植結構發生巨大的新變化,玉米、大豆種植面積發生實質性逆轉。玉米種植結束連續14年持續增長勢頭,由連升變縮減。而大豆種植面積連年滑坡現象實現剎車,由連減變猛增。其中,玉米種植面積比上年縮減8.6%,大豆則猛增123.4%,減少的玉米種植面積基本上改種成了大豆。面對我省大豆種植的高漲熱情,農業技術部門應當投入相應資金對大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研究和推廣。實現我省,大豆種植的高效生產。
一、大豆病害防治探討
1.灰斑病的防治
大豆種植的苗期,如果子葉出現圓形或半圓形的綠色斑點,之后隨著大豆種苗的成長,在成株時期,原來葉片上的綠色圓形斑點會變為中心灰褐色成像、邊緣褐色成像的圓形斑點,這種斑點從外形來看酷似青蛙的眼睛,因此灰斑病又被農民形象的成為蛙眼病。當然,由于外界環境以及植株本身病菌侵害程度,圓形斑點也會呈現出不規則的圖形。該病菌主要侵害的是成株期的植物葉子,當然有時作物的苗、莖、種子也會不幸受到感染,最后導致葉片枯萎脫落,作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而病死。
對于此病菌的防治技術來說,要根據大豆植被不同的生長環境、患病的不同時期進行區別探討。例如:在種植階段的預防,如果大豆種植在濕潤而多雨的地區,對于此病菌的防治就可以使用福美雙或多菌靈藥劑,半比進行拌種,使得每100公斤種子用藥基本維持在0.3公斤。然而對已經患病的植株進行治療,常用藥劑有多菌靈膠懸劑(通常按40%的比例進行配藥)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通常按50%的比例進行配藥),每畝用藥量不得超過100克。當然也可以選擇對患病植株進行噴藥治療,這時就要嚴格按照病情發展狀況,對患病植株進行間隔噴藥,一般情況下噴藥的間隔天數應在7天至10天,共噴2次~3次。
2.霜霉病的防治
被該病菌感染的大豆植株作物,當第一片真葉完全展開后,植株葉面上葉脈兩側逐漸開始出現綠色斑點。待到植株成株期,葉面上就會出現黃綠色的圓形或者不規則的班痕,這些斑點的邊緣比較模糊,隨著作物的生長黃綠色的斑點逐漸會變為褐色斑點,而葉片的背面也會呈現一層灰色的霉層。
由于該病菌主要危害的是植株的幼苗時期的葉子及豆粒狀態。所以,對該病菌進行防治要從種子選擇起步,選用優質抗病強的種子,排除攜帶病菌的種子。當然為了預防土壤中含有該病菌,農民在實際種植活動中可以對土地進行輪作。除了農業方式預防以外。更要掌握藥劑治療技術。對患病植株的救治,可以使用乙磷鋁可濕性粉劑或甲霜靈可濕性粉劑兩種藥劑。
3.菌核病的防治
該病菌的主要侵入點是植株的主莖部位,但呈現病態的部分卻是主莖部位往下的一段距離,病態主要形狀呈現為不規則形的水漬狀,顏色呈現以淺褐色或者乳白色為主。病菌感染可以在莖上下蔓延,最終導致植株莖死亡。
針對這一病菌的防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之前我們強調良好的輪作不僅會改變土壤質地,也會使得土壤中有害物質明顯減少,但是不合理的輪作會加大植株患病概率。例如,菌核病病菌的感染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其他植物(例如:向日葵、油菜等)的種植過程,因此在大豆種植區域選擇時要選擇沒有與向日葵、油菜等植物進行輪番種植的區域,同時種植也要盡可能的遠離向日葵、油菜等植物的種植區域。其次,針對已經患病的土地,要在種植前進行翻土作用,將表層土的菌核翻入土內。第三,對于種植區域內已經患病死亡的植株進行燒毀殘莖,以減少剩下健康植物感染的可能。當然,也可以采用藥劑手段進行防治。
二、大豆蟲害防治探討
在大豆種植過程中除了要關注病害對大豆生產的影響之外,也要適當的探討蟲害對于大豆農業種植的影響。
大豆種植過程中主要的蟲害是指豆天蛾、造橋蟲、硬蓋蟲、食心蟲等害蟲對大豆農業生產的威脅。豆天蛾幼蟲喜食大豆植株莖葉,使得豆苗只剩下光桿,不會結莢。同樣造橋蟲對于大豆幼苗嫩葉十分喜愛,使得大豆植株在沒有成熟之前就已經枯死。然而,造橋蟲的繁殖能力特別旺盛,對于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有著較高的要求。總之,由于害蟲本身的生物特征以及蟲害活動的隨意性和靈活性使得防治十分困難,因此對于大豆蟲害防治必須采取綜合的技術與方法。
1.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相對于其他三種防治是較為綠色、健康的方式,通過改變土壤自身環境減少蟲害。主要手段就是將深層含有害蟲的土壤,經過翻壤手段,將害蟲裸露到地表,經過生物鏈作用使它們自生自滅。但是,這種防治手段有較大的局限性,只適合于初期的預防。
2.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是采用農藥對害蟲進行提前防治和事后殺死。首先,要對種子進行包衣,有效的防止鼠害等蟲害對種子的啃咬。其次對土壤進行藥劑處理。例如:對于硬蓋蟲的防治則可以采用藥劑噴灑的方式。藥劑具體使用要結合植株生長的狀態及土壤本身蟲害環境,具體分析。通常情況下,對于硬蓋蟲的防治可用敵百蟲粉劑噴撒,每667平方不超過2千克。總之,藥劑的采用要從環境整體把握,不能為了實現作物增產而降低作物質量,特別是不能使得作物有害于人體健康。
三、結語
總的來說,在大豆種植病蟲害防治方面,要想提高大豆產量和質量,就要結合種植的具體情況,以整體觀對大豆種植病蟲害防治進行探究與實踐。這樣才能達到產出優質大豆,提高產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代東明.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措施 [J].中國農業信息,2016(9).
[2]魏林楠.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 [J].北京農業,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