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根
摘 要:隨著人們對羊肉消費數量的增加,羊肉價格不斷攀升,大大激發了農區肉羊規模化養殖的積極性,但由于對羔羊的飼養管理重視不夠,技術措施落實不到位,導致羔羊成活率偏低,而制約了養羊業的健康發展和效益的提高。
關鍵詞:羔羊;成活率;提高;技術措施
近幾年由于羊肉價格節節攀升,農區肉羊規模化養殖的積極性不斷高漲,養羊場數量及飼養量不斷增加,飼養密度也越來越高,提高羔羊的成活率面臨著嚴峻挑戰,只有采取綜合技術措施,才能切實提高羔羊成活率。
一、建設科學規范化的羊舍
1.產房及欄舍的建造
羊場的產房應建在生產母羊相對集中、 排水排污方便的地方。產欄為木質結構,制成漏縫羊床且距離地面有30厘米的高度,糞尿直接排到排污溝內,保持羊床干燥清潔。每個產欄面積2平方米左右。產欄數量約為生產母羊數量的15%。
2.母仔舍的建造
羊場母仔舍由室內結構和運動場組成,按每8~10只母羊設置一個隔欄,小群飼養帶仔母羊,便于觀察管理,舍內羊床采用全木質漏縫結構,運動場內設遮蔭蓬,遮蔭蓬下的地面要求比周圍地勢高,不能積水,以便羊只在雨天、炎熱夏季室外運動和臥息。
二、羔羊的飼養與管理技術
羔羊的飼養管理,要從母羊懷孕期、從先天胎兒抓起,因此,分為胚胎期和生后期。
1.胚胎期加強懷孕母羊的飼養管理
在母羊懷孕前期,指懷孕開始的前三個月,胎兒發育較慢,所需要的營養沒有顯著增多,但要求懷孕母羊能夠繼續保持良好的膘情,日糧以優質牧草為主,青干草和鮮青草或青貯料配合,搭配營養全面的精飼料,特別是要保證充足的蛋白質、 礦物質和維生素。日糧可由50%紫花苜蓿、30%干草、15%青貯玉米和5%的混合精料組成,在管理方面,要避免吃霜草或霉爛變質的飼料,不要讓羊群受驚嚇,不飲冷水,以防發生早期陰性流產。
在母羊懷孕的最后2個月,是胎兒迅速生長的時期,初生重的90%是在母羊懷孕后期增加的,所以懷孕后期母羊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量明顯增加,母羊和胎兒共增重8公斤左右,熱能代謝比空懷母羊提高20%左右,所以,母羊在懷孕后期可在維持飼養基礎上增加20%左右,應減少喂給體積大、營養濃度低及難消化的粗料,并根據膘情適當增喂精飼料,但要防止過肥,以免產羔困難。精飼料中適當添加一些多維素,以滿足鮮青草受控的維生素不足。
2.生后期加強初生羔羊的管理
羔羊出生后,適應能力較低,抵抗力差,容易發病,因此,做好初生羔羊的護理,是減少羔羊發病死亡、提高成活率的關鍵所在,由于初生羔羊體溫調節機能很不完善,所以做好防寒與保溫尤為重要,羊舍的溫度要保持在5℃以上,羔羊出生后,應立即掏盡和擦干口腔、鼻腔內的粘液,利于呼吸暢通,以免誤咽羊水,造成異物性肺炎,將羔羊頭部、四肢、腹下粘液擦干,身軀部讓母羊舔食干,冬天動作更應迅速,以免受凍著涼。母羊舔羔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促進羔羊體溫的調節和胎糞的排出,二是可促進母羊胎衣的排出。
羔羊圈舍狹窄擁擠、骯臟潮濕、賊風侵襲、污染嚴重,都可引起羔羊疾病的大量發生。因此要搞好清潔衛生,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將羊舍及運動場,每天清掃并保持干凈,定期沖洗和消毒,夏季5~7天1次,冬季7~10天1次,對周圍環境進行徹底消毒。產房羊只轉走后,對產圈的隔欄、羊床及地面采用高壓水槍徹底清洗,待干燥后再進行徹底消毒,3~5日后轉入其它羊只。勤換產欄墊草,保持產欄清潔干燥及母仔羊衛生,夏季欄舍通風良好,冬季能夠防寒保暖。還要細致觀察羔羊,查看精神狀態、食欲、糞便等是否正常,做到有病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對死羔及其被污染物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控制傳染源,并根據本地及本場的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對危害嚴重的傳染病進行預防接種。
初乳具有較高的酸度,能有效刺激胃腸黏膜產生消化液和抑制腸道細菌活動,含有較多的抗體和溶菌酶,初乳比常乳的礦物質和脂肪含量高一倍,維生素含量高二十倍,含有較多的鎂鹽、鈣鹽,鎂鹽有輕瀉作用,能促使胎糞排出。羔羊出生十幾分鐘后就能站立,這時應人工輔助使之盡快吃到初乳,因為初乳中的抗體會隨分娩時間的延長而迅速下降,同時羔羊胃腸對初乳中抗體的吸收能力也是隨出生時間的延長而下降,羔羊在出生后36小時已不能完全吸收完整的抗體蛋白大分子物質,所以早吃初乳是促使羔羊體質健壯、減少發病的重要措施。
無母孤羔及一胎多羔羊,可采用寄養、擠其他母羊奶哺喂或用牛奶人工補飼。羔羊的寄養,母羊對親生羔羊的識別主要靠嗅聞尾根及頭鼻的氣味是否和自己相同。為此須將代理母羊的尿液、奶汁或羊水擦抹于寄養羔羊的尾根、頭鼻等處讓其與母羊在一個圈內,這樣一般都能順利達到目的。但在放入時還要注意觀察,以免個別母羊不接受而撞傷、撞死寄養羔羊。對缺奶而又無處寄養的羔羊,需要實施人工哺乳。
羔羊在產房經7~10天與母羊單圈飼養后,進入較大群體的母仔羊舍, 8~10只母羊并羔羊為一欄,此期羔羊以母奶為主。剛混群時,要細心觀察羔羊是否找到自己的“奶媽”和是否能吃飽奶,對未找到自己 “奶媽”要人工幫助。對于人工哺乳的羔羊實行單圈飼養,但要注意增加活動空間和多曬太陽。羔羊出生10天后開始訓練吃草吃料,因隨著日齡增長,僅靠母奶已滿足不了羔羊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必須及早調教采食草料,刺激胃的快速發育,以便較早利用非奶營養物質滿足羔羊生長發育。精飼料飼喂時用開水拌成散沙狀放入食槽內,或與切碎的青干草、胡蘿卜等混合喂給。既便于采食,又利于消化吸收。早期補飼不僅可使羔羊獲得更完全的營養物質,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其消化器官的發育和消化吸收機能的完善,混合精料喂量。正式補飼時,干草也要切碎放在槽內喂,先喂粗料,后喂精料,而且要定時定量按頓喂給,不要零喂,否則上膘慢。
一般羔羊到3-4月齡即可斷奶,一方面為了恢復母羊體況,另一方面也鍛煉羔羊的獨立生活能力。對于一年產兩胎的母羊,如果其羔羊發育良好,可采用一次性斷奶法,即將母仔斷然分開,不再合群。斷奶后,把母羊轉移走,羔羊仍然保留在原來羊舍飼養,盡量給羔羊維持原來的羊舍環境。斷奶以后,羔羊按性別、大小、強弱分群,加強斷奶期羔羊的飼養管理。此階段羔羊變為全吃草料,食物結構發生了改變,稍不注意就會引起拉稀,影響羔羊正常生長發育,甚至會造成死亡,因此,斷奶初期,在精飼料和飼喂方式上與哺乳期不要發生大的變化,可在飼喂精料時拌入少量的奶粉,以防應激過大,選用優質的豆科干草或青飼料,不喂給帶雨水和露水的青飼料,含水份高的青飼料稍作晾曬后飼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