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汝珍++劉華偉
摘 要:探索西洋小南瓜栽培技術,為西洋小南瓜在雷州種植提供依據。
關鍵詞:西洋小南瓜;栽培;示范推廣
一、目的
我市為了提高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的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降低糧比例,提高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科技推廣費的使用效益,增加治理項目的科技含量,增強農業綜合開發為我市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能力。
二、小南瓜示范基本情況及栽培主要技術措施
1.牽頭實施單位:雷州市楊家農業技術推廣站。
2.示范面積和地點:示范面積300畝,楊家鎮安欖洋農科所生產基地。
3.品種:黃金2號。
4.播種期:11月1日-5日。
5.深耕細作:拖拉機犁耙4次,使土壤細碎,有利于齊苗、壯苗和前期生長。
6.合理密植:深溝寬畦,畦寬7米,溝深25厘米,雙行植,株距25厘米,畝植760株。
7.地膜覆蓋:用寬120厘米黑地膜 覆蓋兩邊畦面,防止雜草生長,提高地溫,縮短生育期,為下莊作物播種爭時間。
8.施足基肥:畝施過磷酸鈣50公斤,高濃度西洋復合肥50公斤,尿素5公斤,有機肥200公斤。
9.淋施壯苗肥:苗生長3葉期(真葉),用0.5%尿素加1%芬蘭液肥,加菌種一號500倍,加惡霉靈800倍,淋施促壯苗和防猝倒病、立枯病。
10.適時整蔓,提高光合利用率,減少淌耗養分,提高抗病能力。整蔓最適時期是蔓長一米左右,植株基部長出橫蔓3-4條時進行剪蔓,將伸出橫蔓全部剪除,將主蔓向畦內牽直。
11. 巧施伸蔓肥:主蔓伸長1米(出地膜),用牛犁溝,畝施尿素7公斤,高含量富瑞德復合肥15公斤,氯化鉀15公斤施后蓋土。
12. 適時補施座果肥:雌花生長70%,鴨蛋大時,灌淺水畦溝,畝用尿素10公斤,氯化鉀5公斤,撒施畦溝中。
13. 病蟲防治:西洋小南瓜病害重于蟲害,害蟲主要是薊馬、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病害主要是枯萎病、疫病、白粉病和葉斑病。防治方法:植株生長3-4片真葉期用惡霉靈5ml加甲霜。霜霉威20克或普力克20毫升加多菌靈20克沖水15公斤噴施,或加入肥水淋施,防治猝倒病、立枯??;生長6-7葉期,用83增抗劑50ml加病毒A15克加這個靚5克,加阿維菌素10ml,兌水15公斤噴霧,防治病毒病、薊馬和蚜蟲。往后根據病蟲發生情況,選擇對口農藥,及時施藥防治。疫病用烯酰嗎啉加甲霜·霜毒威,白粉病用嘧菌酯加白大夫或腈菌唑。
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經濟效益:今年外運菜示范推廣面積300畝,洋田由于今年秋、冬季雨天多,對冬種外運菜種植季節及產量影響極大,我站為了完成示范推廣任務,在田間濕度較大情況下,進行播種,前期生長緩慢,長勢較差,加上寒潮比去年同期早15天,造成單瓜小,商品瓜率低,因此產量低,效益差。今年種植300畝,通過實地驗收,平均畝產965公斤,總產量28.95萬公斤。其中商品瓜13.17萬公斤,平均畝產439公斤,單價1.18元/公斤,產值518.3元/畝,總產值15.49萬元;次品瓜15.78萬,平均畝526公斤,單價0.30元/公斤,產值157.8元/畝,總產值4.734萬元,合計總產值20.283萬元,平均畝產值676.1元/畝。
2.社會效益:當年我市冬種小南瓜受多雨天氣影響,普遍減產,但在示范區周邊村:官村、和家、黎郭、下井、安欖等村委會種植面積3600多畝,平均每畝917公斤,畝產值972元,比其他村一般管理種植的畝產864公斤,每畝增產53公斤,每畝增產值51.2元,總增產值13.312萬元。社會效益較顯著。
四、結語
我市冬閑田面積30多萬畝,冬季無霜,氣候條件非常適宜冬種外運菜,又不影響雙季稻生產。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冬閑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是農業綜合開發發展目標。通過示范推廣和技術培訓,帶動洋田區農民種植外運菜積極性,為推進我市農業傳統型向現代化轉變,促進農業生產向可持續發展方向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值得繼續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