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云龍
摘 要:高原地區是我國進行農業改革的重點地區,促進高原地區的農業機械化發展,必須從高原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著力解決農機設備適應性不足問題。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發展原則;高原特色
本文從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出發,重點探討農業機械在高原地區的普及原則,找出有效適應高原地區發展農機設備的策略方法。
一、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問題
1.農機裝備結構不合理。當前高原農業機械化設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機設備的結構不合理,現有農機設備還不能滿足農業發展的現實需求,農機設備與農機需求不匹配。首先,由于高原地形環境相對復雜,導致農業投入嚴重不足,加上農業機械作業量相對較小,導致高原地區的小型農機設備較多,適于高原環境的大型農機設備相對較少,大型農業作業機具很少用于合作化生產。其次,高原地區目前使用的主要都是只具有單一功能作業機具,具備多功能的復合作業機具較少,可以配套復合機具使用的設備更少。第三,目前現有的農機設備往往只適用于傳統的農業種植項目,還不滿足農、林、牧、漁綜合需求,機械化水平遠遠不滿足高原特色農業發展需要。例如,云南地區的農機管理還存在制度陳舊,管理體系不完善,農機管理人員數量不足,服務水平不滿足農戶需求問題。
2.農機政策支持度不足。促進高原地區的農機發展,必須有強有力的配套支撐政策,但是高原地區現有配套農機政策的支持度不足。首先,目前我國已基本完成了國家頂層的農機推廣政策的制訂,但是省、市、縣級配套農機政策不足,不僅缺少必要的政策法規,而且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出臺必要的農機設備發展的激勵政策,因此制約了高原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其次,我國高原地區農業發展速度相對滯后,這就使得農業機械普及政策的支持度相對較低,有限的資金很難全面配給并滿足農戶的購進農業機械化的需求,由于政府在相關方面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不足,因此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嚴重的制約了農機設備的發展速度和普及質量。例如,雖然國家加大了農機補貼力度,但是補貼高性能設備的較少,存在補貼主機多,補貼配套設備較少,農機設備均衡性差問題。
3.農業規模化程度不足。農業規模化程度直接影響到農業機械化普及,由于高原地區農業規模化程度受到限制,因此嚴重的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首先,高原地區多為山地,平地規模較小,耕地地塊的面積有限,有限的農業規模還不足以支撐大型農業機械設備的快速普及。其次,在現行土地政策下,農業用地按照人口等因素分配給不同農戶,現行的家庭承包制度制約了規模化農業發展,這種小規模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導致機械化推廣的成本較高,機械化掉頭轉彎的時間增多,不僅增加了農業機械化操作的成本,而且機械作業的效率相對較低,難以發揮出機械設備的優勢。由于作業效益不高,制約了農機的普及發展。
4.農民素質較低的問題。農民的文化素質直接影響到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和農機設備的保養質量,由于高原地處邊疆地區,受不同的地理、文化和經濟等諸多綜合因素的影響,因此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這為普及農機設備也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首先,農村人口具有高中以學歷的相對較少,對于新機械、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和認知度相對較差,不僅技術觀念相對淡薄,而且缺乏必要的農業機械操作常識。其次,地處邊疆的高原地區農民對農業機械的認識還較為膚淺,對現代智能化的機械設備缺乏長遠的眼光,沒能發揮出機械設備的實際作用。第三,邊疆高原地區的農機技術推廣難度較大,需要普及的內容較多,目前還需要加強基礎性教育工作。例如,云南農業經濟水平相對較低,大多數家庭不具備購買農機設備能力,人員素質差,再加上地方政府補貼政策不足,因此阻礙農機設備發展。
二、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基本原則
1.針對地區實際制訂發展政策。促進高原地區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必須從高原地區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找準農業機械化發展普及的著力點,全面提高農業機械的適應性。首先,重點滿足高原地區糧食生產的任務需求,圍繞著促進糧食生產來發展農業機械。其次,針對農村地區勞動力不足的實際問題,注重運用農業機械來代替勞動力,圍繞解決糧食生產的重點環節進行農機發展引導,解決好播種、施肥中需要的機械,并且開發可以節水、節肥的農業機械設備。第三,推廣促進特色農業發展的農業機械設備,著力圍繞著區域綠色農業發展需求,大力推廣特色農業機械項目。例如,云南高原地區可以圍繞著林果種植,三七種植來發揮特色農業機械設備。
2.引進適于山地的農業機械。滿足高原地區的農業發展需求,農業機械必須適應山地特征,全面提升與高原地區山地環境相適應的農業機械發展。首先,根據高原地區農林牧漁的綜合發展現實需要,加快推廣適應不同環境的綜合型多功能農業機械設備。其次,圍繞高原地區林業與農業經濟綜合發展的現實需求,以及退耕還林的實際情況,應當根據高原特色林業的需求,提高林業種植的機械化水平,實現林業機械設備與農業機械設備的結合發展。第三,圍繞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和區域性農產品加工基地的發展需要,應當加強高原保溫大棚等設施設備相適應的農業機械設備,進而滿足農產品的加工、存儲等需求,全面提高農機設備對特色農業的適應性。
三、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推廣策略
1.推動農村土地流轉。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解決高原地區農業經濟發展不足的問題,促進高原地區特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應當推動高原地區土地流轉,擴大農業規模化經營范圍,改善農業機械的作業條件,滿足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基本需求。首先,在土地流轉的前提下,進行綜合的土地整治工作,在規模化的土地上進行農業機械化推廣,全面提高農業機械推廣效率。其次,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改善農業機械化作業的條件,在區域設計的基礎上,引導農戶加入新農合組織,依托農合組織推廣大型專業農業機械設備。第三,合理配置高原地區適用的農業機械設備,根據農藝要求和農業作業質量標準,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
2.注重農業農機的結合發展策略。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是與高原特色農業結合開展,只有滿足高原地區特色農業發展的現實需求,才能科學把握高原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合理性。首先,結合現代農業種植技術適當的推廣農業機械化設備,實現農機設備與農業種植技術的深入結合。其次,注重創辦農業機械化生產基地,提高農業機械設備的示范性,形成規范化和標準化的農業機械平臺。第三,圍繞高原特色農業需求,創新農機設備的研發基地,根據高原地區的實際情況,發展專業化的特色農機設備,解決農機研制瓶頸問題。
四、結語
高原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應當從高原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著力研究當前高原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的問題,重點提升農機設備的高原適應性。
參考文獻:
[1]張桃林.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推動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J].中國農機化,2011(1).
[2]徐艷.農業機械化進程的建議與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1, (14):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