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棋++熊方
摘 要:擬松材線蟲病是由于松樹受擬松材線蟲的侵入而引起一種松樹病害,根據3年來對修文縣擬松材線蟲病的監測調查,其發生具有林緣多發生、單株或集中發生、優勢木易受危害、致死速度快、寄主多樣性等特性。
關鍵詞:擬松材線蟲病;發生;危害;修文縣
擬松材線蟲病,拉丁名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根據Golden的分類系統,屬于墊刃目亞目滑刃總種。寄主馬尾松、華山松、云南松、濕地松、黑松、黃山松等松科植物。修文縣于2001年首次發現擬松材線蟲病,對松林資源安全帶來了巨大威脅,給人民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按照《松材線蟲檢疫技術操作辦法》對枯死松樹進行取樣進行鏡檢檢測,通過3年的監測調查與外部觀察,初步探索出擬松材線蟲病發生危害規律,對開展擬松材線蟲病綜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對預防松材線蟲病意義具有極為重要。
一、擬松材線蟲病的外部表現癥狀
擬松材線蟲病是由于松樹受擬松材線蟲的侵入后,擬松材線蟲在松樹體內繁殖生長造成松樹木質導管受阻而使其枯死的。外部表現癥狀與松材線蟲病相似,在夏秋季針葉失水萎蔫褪綠變黃色至紅褐色,松樹整株枯死,且紅色針葉當年不脫落,樹干有大量天牛寄生痕跡,木質部呈藍色。病害發展過程分4個階段:(l)松樹外觀正常,樹脂分泌減少,蒸騰作用下降,在嫩枝上往往可見松褐天牛啃食樹皮的痕跡;(2)針葉開始變色,樹脂分泌停止,除松褐天牛補充營養的痕跡外,還可發現產卵刻槽;(3)大部分針葉變為黃褐色,萎蔫,可見松褐天牛的蛀屑;(4)針葉全部變為黃褐色至紅褐色,病樹整株干枯死亡。
二、擬松材線蟲病發生特性
1.林椽多發生特性
根據3年的監測調查,檢測到帶擬松材線蟲的松樹病株多數在林分(或林班)的林緣,具有松林林椽多發生特性。具體詳見附表1:《擬松材線蟲病調查發生細班統計表》。
2.單株或集中發生特性
根據3年的監測調查,擬松材線蟲病初侵入發病多是單株或2~5株左右集中發生,翌年后相繼在周邊松樹上傳播感染,對發病枯死松樹清理后,易造成林中空地。具體詳見附表2:《擬松材線蟲調查發生細班病株統計表》。
3.寄主的多樣性
根據對修文縣松林的監測,擬松材線蟲在修文縣主要寄主植物是馬尾松,同時,也危害華山松、黑松,造成造成松木的萎蔫枯死。華山松、黑松受擬松材線蟲侵入的林分主要是馬尾松、華山松混交林和馬尾松、黑松混交林。具體詳見附表5:《擬松材線蟲病監測調查細班表》。
4.優勢木易受危害特性
根據3年的監測調查,擬松材線蟲病的寄主松樹主要是優勢樹種,受害優勢松樹平均胸徑在16~28cm。具體詳見附表3:《擬松材線蟲病調查林分現狀表》。
5.致死速度快特性
擬松材線蟲侵入松樹后,松樹的首先表現癥狀是針葉失去光澤、或出現流淚癥狀,正常情況下,30~60天就枯死。具體詳見附表4:《擬松材線蟲病病樹枯死調查記錄表》。
三、結論與討論
1.擬松材線蟲病是一種致松樹死亡的松樹病害,對松樹的危害非常大。
2.擬松材線蟲的近距離傳播媒介是主要松褐天牛,其發生特性與傳播媒介松褐天牛密切相關。帶有擬松材線蟲的松褐天牛羽化后在健康松樹的嫩枝上取食補充營養,擬松材線蟲通過取食的傷口進入到健康松樹的樹脂道中,由于松褐天牛有趨光性,在取食產卵活動時均喜歡到林椽處松樹上,造成松林林擬松材線蟲病林椽多發生特性和優勢木易受危害特性。
3.掌握擬松樹線蟲病的發生規律及其與松褐天牛的聯系,對開展擬松材線蟲病綜合治理意義重大。
4.開展擬松材線蟲病治理工作對預防松材線蟲病的發生意義極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梁春美.松褐天牛[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
[2] 王明旭,王培新,方國飛,等.松材線蟲[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3] 張金海.擬松材線蟲病的危害與防治[J].林業實用技術,2003(10):32-32.
[4] 李新貴,孔志紅,林皎,等.黔靈公園馬尾松枯死原因的初步調查[J].貴州林業科技,2002,30(3):19-23.
[5] 方光明.擬松材線蟲病導致馬尾松萎蔫[J].江西林業科技,1996(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