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琴?熊麟?陳密


摘 要:利用巴里坤氣候觀測資料及牧草統計資料,對巴里坤天然牧草產量、覆蓋度等與氣象因子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得出:溫度和降水是影響巴里坤牧草產量和覆蓋度的主要氣候因子,其中溫度對牧草春季返青期早晚影響較大,而夏季降水量是決定牧草中后期產量和覆蓋度的主要氣候因子。
關鍵詞:牧草;產量;覆蓋度;氣象因子
巴里坤縣位于新疆東北部,地處天山東段北麓,其中巴里坤草原是新疆第二大草原,有效使用面積近20萬畝,草原四面多山,炎熱的夏季,高山上和山谷盆地中氣候涼爽,牧草豐富,適于發展畜牧業,每年5-10月,牧草茂盛,牛羊成群,是各游牧部落居留的好地方。近幾年,隨著本區氣候變化,牧草生長規律也出現了顯著的變化,牧草年產量和質量波動趨勢明顯。本文采用2006-2016年巴里坤臺站逐月平均氣溫、平均降水量、日照等觀測資料,選取2015年5-9月牧試站4個樣本區域牧草產量、覆蓋度觀測資料,通過分析巴里坤牧草生長期間的溫度、降水等氣候因子變化,及其變化對牧草生長發育的影響,以期掌握生態環境變化規律,開展合理放牧,保護本地區天然草原可持續發展。
一、巴里坤氣候特征
1.溫度
由表1可知,巴里坤站2006-2016年平均氣溫3.7℃,近11年平均氣溫總體呈現下降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66℃/10a。11年間年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2013年,達到4.4℃,最低值出現在2011年,僅2.8℃,年平均氣溫最高年份較最低年份偏高1.6℃。近11年巴里坤年平均最高氣溫為32.6℃,最高值為35.0℃(2006年),最低值為30.4℃(2013年);年平均最低氣溫為-31.2℃,最高值出現在2009年,為-26.9℃,最低值出現在2012年,為-33.0℃。
2.降水量
根據巴里坤站降水觀測資料分析(表2)2006-2016年平均降水量為264.0mm,其中2015年降水量最多,達到了364.0mm,較11年平均值偏多100.0mm,其次為2007年,2013年年降水量最少,為188.2mm;降水量年際間變化較大,最高年降水量與最低年降水量相差175.8mm;近11年期間年降水量呈增多趨勢,氣候傾向率為41.2mm/10a。近11年中巴里坤年平均相對濕度為51%,年相對濕度正距平有6年,其中2014年相對濕度最低,為48%,其次是2006年,為49%,相對濕度最高年份為2015年和2016年,達到了53%。
3.日照
根據巴里坤站日照觀測資料分析(表3),2006-2016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061.8h,其中2011年日照時數最多,達到了3217.2h,較11年平均值偏多155.4h,其次為2013年,2016年年日照時數最少,為2901.7h;日照時數年際間變化較大,最高年日照時數與最低年日照時數相差315.5h;近11年期間年日照時數呈減少趨勢,氣候傾向率為-78.97h/10a。
4.凍土
根據巴里坤站凍土觀測資料分析(表4),2006-2016年平均最大凍土深度為227cm,其中2008年最大凍土最深,達到了264cm,較11年最大凍土深度平均值深37cm,其次為2011年,2007年、2010年凍土深度最淺,為197cm;凍土深度年際間變化較大,最高年凍土與最低年凍土深度相差67cm;近11年期間年最大凍土深度呈減少趨勢,氣候傾向率為-20.8cm/10a。
二、巴里坤牧草生長與氣象因子的關系
1.氣象條件對天然牧草產量的影響
通過對天然牧草產量對應的氣象條件統計分析得出:巴里坤天然牧草產量和高度取決于牧草生長期溫度的影響,氣溫越高,≥0℃的積溫就高,對應的牧草產量就高。同時,降水對于牧草產量也具有重要作用,降水適宜時,促進牧草增長,牧草產量增加;降水不足無法滿足牧草正常生長發育需求時,牧草生長受阻,提前現黃尖、高度后縮和干枯等現象,嚴重影響牧草生長和產量的形成,造成大范圍減產;但降水過量,陰雨寡照導致氣溫下降,牧草生長期所需熱量減少,也會抑制牧草發育進程,致使牧草產量下降。統計2015年5-9月巴里坤4個試點牧草產量可知,5月牧草鮮重總產量982.0g,干重總產量418.0g;6月牧草鮮重總產量1142.0g,干重總產量514.0g;7月牧草鮮重總產量為1185.0g,干重總產量604.0g;8月牧草鮮重總產量905.0g,干重總產量522.0g;9月牧草鮮重總產量745.0g,干重總產量334.0g。巴里坤2015年氣象條件與常年相比,氣溫略偏低,降水偏多,日照偏少,牧草長勢相對較好。由以上分析可知,影響牧草前期生長的主要氣候因子為溫度,降水量決定牧草中后期高度、產量的形成,尤以6、7月份降水量最為重要。
2.氣象條件對牧草覆蓋度的影響
分析牧草覆蓋度與對應氣象條件得知,熱量充足、降水合適是牧草覆蓋度較高的重要條件,反之,陰雨天多、熱量不足、光照缺乏時,牧草覆蓋度偏低。與常年相比,2015年巴里坤年平均氣溫與歷年相比偏少0.1℃,年降水偏多100.0mm,年日照時數偏少63.5h,凍土深度與常年相比淺3cm。統計2015年5-9月巴里坤4個試點牧草覆蓋度可知,5月牧草平均覆蓋度為42.25%;6月牧草平均覆蓋度為46%;7月牧草平均覆蓋度為49%;8月牧草鮮平均覆蓋度40%,干鮮采食率為67%;9月牧草覆蓋率為42%。
三、結語
1.溫度和降水是影響巴里坤牧草生長發育的主要氣候因子,其中溫度對牧草產量和覆蓋度影響較大,特別是6-7月份降水量是決定牧草中后期高度和覆蓋度的主要氣候因子。
2.在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巴里坤大部分地區牧草生長季常出現高溫干旱天氣,嚴重影響牧草生長,加劇土壤失墑,牧草受旱生長遲緩,同時還會引發草原蟲鼠危害,因此建議各地應根據當地牧草長勢,結合天氣預報,及時開展打貯干草生產,并采取合理的輪刈制度,加強草原生態環境保護。
參考文獻:
[1]旭花,劉建文,楊忠仁,等. 氣象因子對4種天然牧草生長特性的影響[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
[2]李英年,周華坤,沈振西. 高寒草甸牧草產量形成過程及與氣象因子的關聯分析[J]. 草地學報,2001(3).
作者簡介:鄭琴(1986-2-)女 ,漢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巴里坤縣人,本科 ,工程師,從事管理崗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