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素芹
一、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并激發其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是各學科學習的最根本的基礎,語文活動是人的基礎的生命活動。離開人本身,語言無法表達;沒有語言,人也無法自立。語文是人類最要的互相交流的工具,對人類文化構成起著重要的作用,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基本的工具,是人類表達自身的情意,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思維方式的基本工具。語文可以傳達自身的社會價值觀,能夠維持社會活動的正常進行。語文教育對于學生的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也是最好的工具,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的基礎和前提。由此可見語文教育在多種教育中的重要性。
任何的教學活動都是老師和學生的共同進行的雙向活動,要想讓學生對要學習的任務和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首先,老師要正確指引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和態度以及方法興趣。現在的小學生和過去的小學生有很大不同,現在的小學生越來越思想獨立獨特,他們內心的自主意識很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也更強,為任何事情幻想和想象力也比過去的學生大大增強。同時又伴有相應的缺點,他們的思想意志力較差,刻苦鉆研的精神有所缺乏,學習情緒和心態不穩定,容易產生逆反學習的叛逆心理,現在社會誘惑力越來越大,造成學生學習心理的波動性較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求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時期的心理變化的特點來發現學生學習的興趣出發點。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每個學生的心中都有渴望學習,渴望進步和有些的契機點,作為教師,就應該擦亮眼睛,點燃學生的這種學習的熱情。因為要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率最重要的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激發學生對于所學科目的興趣與熱情。研究表明,感興趣是一種很深刻的心理特征,它能影響產生研究事物的強烈意識。學生對一件事情感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動力,這種動力支配他們不斷的研究新知識,深入新領域。這種力量能夠使他們跟容易的去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可以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甚至在學習中,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艱苦當成是一種快樂和一種享受。
二、教學手段多樣化以及課堂教學情境的創造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良好的課堂氣氛的營造,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和求知欲望,更有利于發掘學生的潛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融洽的處理好老師和學生的關系,用微笑講好每一堂課,充滿愛心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對每位學生應該不斷的鼓勵表揚,給學生學習的信心。營造出教師和學生平等相處,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更加民主更加愉悅的教學氛圍,這樣學生會時刻保持輕松愉快的學習心態,主動的參與到教育活動中。由此可見,傳統式的單純的用粉筆在黑板上講課,單純的用嘴巴講解的講課方式是多么的落后陳舊,而且不利于學生立體思維的形成,教材中的很多插圖,教師應該充分的利用,我們應多多利用和揣摩,這樣學生會感覺學習不是單純的只靠枯燥的文字,可以根據插圖,深入的理解背景知識,背景知識理解越透徹,對課文理解越深刻,這也是可以直接利用的非常有效的一個教學的手段。作為一名教師,要對教學手段不斷的創新,不同的教學方法輪流使用,在課堂講課時應該運用多種多樣的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制作新穎的掛圖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但如果連續多次使用,學生就會對它不感興趣,所以不同的教學手段和器械應交替使用,效果才能更好,再結合自行看書就會得到很好的效果。除此以外,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收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文獻,歷史背景,作者傳記等,這樣的方法也可以很有效果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教師自身及時反思及不斷創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思考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冷靜的思考和總結,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中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在每堂課后,及時認真的進行課堂反思,總結得失,是一種不斷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很好辦法。我們老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反思,既要思所得,又要思所失。教學器具也應跟上時代腳步,現在的計算機價格越來越市民化,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重要性,為自己的孩子配備電腦。教師應該考慮課外的多媒體教學,制作課外的多媒體教學軟件,或將課堂教學軟件交給學生,以幫助學生消化在課堂上沒有完全消化的知識和方法,或幫助學生形成能力,特別是對于差生來說,這實在是一個好主意。多媒體教育技術飛速發展,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教師在學習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同時,應該關注教育理論的發展,隨時用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多媒體教學,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四、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就要講究動靜互補。只有"靜",教學成了老師的演講或個人表演,學生就會被動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動",也不成其為教學。所以教師在每講一個內容時,要給學生留有相互探討,積極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也應講究"疏"與"密"的技巧,對非重點的內容,學生自己可以學得懂的部分,則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是教學上的粗線條,是寫意;而對重點部分,特別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則必須是"工筆畫",濃墨重彩,認真描畫。同時,要講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簡單的,學生自學可以學懂的,或內容比較有趣的,可以快節奏進行。內容比較難的,比較枯燥的,比較抽象的,或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則要"慢動作",提問后要留出較多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老師適當的講解也要放慢些語速,讓學生來得及消化。在教學中,應張弛有度,"張",時間不可太長,應以學生身心不會過度疲勞為度;"弛",也不可過度,應不致使學生注意力渙散。
總之,正確的認識到教育過程中的存下缺陷的問題,我們才能針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改進加以提高,不斷去除落后的教學方法,創新出更科學可行、有實際效果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這樣學生也能夠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做到積極主動的對待學習任務,我們更應該對學生負起責任心,認真備課,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正確有效的的運用高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明確教學的目的,不斷提高教學的效果。積極主動熱情的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事業當中,體現教師的人生價值,完成好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