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應霽 美食家、漫畫家、作家。代表作品包括漫畫系列《我的天》《愛到死》《三七廿一》等,美食圖文集《尋常放蕩》《一日一日》《兩個人住》《半飽》等。2016年 4月上線的網絡電臺節目《半飽真好》備受歡迎。
140件 40元港幣的白T恤
白發,白衣,購物袋,人群中很容易就能找到歐陽應霽的所在。一見到攝影師的鏡頭,他對我們輕輕揮了揮手,臉上露出鄰家大叔式的微笑。沒架子,愛說笑,是我們對歐陽應霽的第一印象。
20年前,歐陽應霽還在香港電臺上班,為了省時間,他找朋友定制了一批白 T恤,自己做設計,選擇最好的面料,一次做出 40件,幾年后又加做了 100件。成本僅 40元港幣的白 T恤,從此成為歐陽應霽不變的標簽。
V領白 T恤搭配寬松黑褲子,黑白是永恒的主色調,偶爾加點灰和藍。這種風格一度被視為港式潮人風范,對歐陽應霽來說卻是出于“懶”。“我對吃什么要求太高,只能在穿什么上不費心了。 ”
雖說出生在 1960年代末的香港,歐陽應霽的家里卻每天在上演國際范兒的住家菜。外公是印尼華僑,母親是上海人,又在福建和日本生活過。記憶中,家里的餐桌上總是輪番擺出上海菜、廣東菜、福建菜、印尼菜、日本菜……“他們曾是老上海十里洋場上最靚麗的那類人,對食材和烹調方法都很挑剔,又講究排場。”歐陽應霽說。
“母親做一頓飯,家里的廚師要提前好幾天準備,比如吃印尼烤肉串一定要用炭烤爐,調沙嗲汁要用許多種調料。吃福建春卷,面皮買回來要用濕毛巾捂著,才能保持濕度。”童年時代的歐陽應霽耳濡目染,對食物的精細度要求自然高。
從高大上到接地氣,生活之中的各類美食成為歐陽應霽童年時代的珍貴回憶,而這種經驗更讓他進入大學后,順理成章地成了一名“孤獨的美食家”。常常故意裝成不合群的樣子,不跟同學進食堂用餐,卻一個人跑出去開小灶,心甘情愿地把大部分生活費都花在了“口腹之欲”上。
這個時期的歐陽應霽,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
從吃貨到“飯人”
從一個標準的“吃貨”到全職的“飯人”,可以說歐陽應霽一路都走得既自然又平坦。
在進入香港電臺工作之后,為了賺到更多錢去品味美食,歐陽應霽開始為雜志畫漫畫,卻無心插柳地成了紅極一時的漫畫家——1995年,他的漫畫代表作《我的天》在香港出版,隨后《三七廿一》《小明》《一日一日》也相繼問世。
有了穩定的職業收入和相對自由的工作時間,歐陽應霽開始把“吃貨”的本質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常年隨身帶的購物袋,不是為了凹造型,卻是為了下菜市場方便,香港中環的小菜市場更是他常常約見朋友的會客區。
SARS在香港爆發的那一年,歐陽應霽天天窩在家里做飯,美食書《半飽》也由此而生。因為宅得受不了,他去了以前常幫襯的一家餛飩面店,卻驚訝地發現曾經門庭若市的小店冷清得只有兩三個客人,“吃貨”的危機感油然而生。如果這家店以后沒了怎么辦?為了留住香港市井美食的味道,他開始神農試百草一樣地遍尋街頭巷尾、酒樓茶室,搜集整理了 144個種類的美食佳肴,并完成系列叢書《香港味道》。
不迷信傳說,永遠在現場,這是歐陽應霽作為美食家的生存之道。“我不相信傳聞。我只能去到那個地方,親自試菜,進廚房,一定要在現場,才能動用所有的感官來對美食做出判斷。這是看照片和視頻沒法取代的。 ”
“直到做完《香港味道》這套書,我才真的感覺,搞不好往后這一輩子都要跟食物連在一起了。”他還說。
其實漫畫也好,寫作也好,食物對歐陽應霽來說永遠才是最重要的內容。從食物的味道出發,他深度探索著食物背后的文化,自己本身也從“吃貨”升華為了“飯人”。
下輩子想做一頭豬
“我人生最后的一碗飯,如果我可以自己挑的話,是一碗海膽拌飯……濃稠、鮮甜、腥,所有的海水味道,所有的金黃顏色,都在眼前,都在嘴巴里,都充滿我整個身體,OK我可以死掉了。”2016年初夏,歐陽應霽的最新網絡電臺節目《半飽真好》正式上線,這是他為節目錄下的第一段話。
從漫畫到文字,再到網絡節目,天命之年的歐陽應霽越來越大膽,他把廚房變成一個更為開闊的場所,可以做菜,可以讀書,可以聽音樂,甚至可以做展覽。“我現在把廚房作為一個中心,和很多不同的事情結合,來推廣生機飲食的好處,也會分享一些身體排毒的有趣實踐,還有自制醬料啦、雞蛋料理的做法……我愿意一輩子都待在廚房!”一談起食物,歐陽應霽就興奮得像個小孩。
他的朋友梁文道對他的評價是,“一個奇人”,“儼然生活品位的潮流教父”。蔡康永則把他形容為“表里不一”的甜酒熱冰淇淋,“雖然是我們所熟悉的冰淇淋,但又擁有不可解的面貌。”
“可是一大堆的標簽都放在我身上,年輕的時候也許覺得還不錯,但我已經50歲了啊,真實生活里的事情對我來說更重要。”歐陽應霽說,“生活既要動手,也要動腦,要真正感受到生活的邊邊角角才好。”
白發童顏的歐陽應霽,曾有一句廣為流傳的金句,“下輩子想做一頭豬。”這是他在“吃貨”時期的真實感想,而現在的他卻更為深刻的體會著食物背后的文化和感動。“下輩子還想當一頭豬嗎?”我們問他。“也許不會,不過,下輩子我還是會相信旅行,愛恨美食。”歐陽應霽說。
Bloom x 歐陽應霽
作為美食家,你怎么看待食物?
食物對我來說意味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是歷史、文化,還可以是政治、經濟,它也可以是風花雪月,是很單純輕松的一種享受。我常常覺得我花一輩子、兩輩子、三輩子,投入到食物這個領域里,都很值得。
你去過很多城市,是為了吃世界各地的美食嗎?
我常常會在游覽地一邊走一邊尋找有什么可以吃的,并且我會對一些食器產生強烈的迷戀。誰都無法制止我把這些東西大老遠搬回家。所以,我現在出門都是盡量少帶一點東西,因為我知道自己一去旅行就會在當地買一堆碗和器皿。
那你肯定吃過很多新奇的東西?
最新奇最有趣的食物通常都在當地居民常去的地方,而不是高級餐廳。在巴黎,我特意跑去找一家 1862年就創立的小蛋糕店。如果大家對《追憶似水年華》有記憶,就會知道作者很喜歡吃小蛋糕,這也是法國文化的象征。那里最好吃的薯條是用馬油炸的,你會有一種獵奇的心態。不管我住在哪里,都喜歡那些早上穿件睡衣走到樓下就能買到的美食,美食應該是每個人都可以吃到的,最簡單的食物。
現在國內有很多美食節目,如果你來做會從什么方面入手?
我還是比較關注普通人的體驗,所以我們先不要把自己當成什么美食家,就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感受,用對食物最基本的熱愛跟理解,去探討那些自以為很熟悉,但其實也說不出所以然的美食。如果還能通過發現美食了解不同的文化,那就更有意思了。
當美食家是否需要有和別人不一樣的舌頭?
剛好相反,一路走來,我都覺得自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所以我會很尊重、去欣賞我身邊所有的人。作為美食家,發現他人的美和發現食物的美味有時是共通的。
請和我們分享一些自己在家就能做出來的美食。
素的就是炒土豆絲,酸不酸、辣不辣不重要,原味一點最好。葷的我喜歡糖醋里脊,我愛吃炸的東西。湯的話,我喜歡喝杭州人做的莼菜魚丸湯,莼菜的口感特好玩兒,有點蔫蔫的感覺,要當地、當季才會產。吃飯其實只要找對季節,每天都能吃到最好吃的。
請為盛年女性推薦一個食物養生的方法。
用食物養生的方法很多,除了吃,還有不吃。比如我是不吃早餐的,我們現代人常常吃下過度的食物,尤其是晚餐,所以到了早上,人的身體里其實有足夠的營養,而且身體的很多器官在早上還沒醒過來,如果硬要用一頓豐盛的早餐把它叫醒,會讓內臟有很大的負擔,所以我非常建議盛年女性以鮮榨果汁替代固體早餐,比如蘋果汁配蘿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