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英
摘 要:為提高中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上好語文第一課至關重要。筆者做法是教師采用新穎的自我介紹,給學生留下積極快樂的第一印象;提前了解學生的名字,并盡可能記住他們,讓學生感受被關注;設計復述活動訓練學生的關注力和記憶力;結合專業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突顯語文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各環節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關鍵詞:名字游戲 關注力 記憶力 語言實踐
經過九年的義務教育學習,有些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還是不錯的,但大部分由于在應試教育中的挫敗,對本應感興趣的語文課也已索然寡味。在當前流行的“快餐”文化的今天,要想讓他們沉下心來閱讀文字去賞析經典名篇比較困難。他們喜歡課上看視頻,但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又可能詞不達意,或者不知怎么說,或者因為害怕說錯被別人取笑而不想說。說到寫作就更是難上加難,一是詞匯量少,不知怎樣造句,而且字寫得歪七扭八,錯別字很多;二是就會從網上下載文章,已經不愿動腦自己想;三是讀書少、動筆少,不知怎樣布局謀篇。另外學生普遍存在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薄弱等問題。針對此種情況,語文課再像以前的套路去上課恐怕效果不大。筆者及筆者學校教師嘗試著做些改變,教學目標定為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訓練學生學習的關注力、記憶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寫作能力。為保障實現此目標,要在語文第一課上做好充分準備,給學生定好調子,以養成他們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
一、教師亮麗出場,留下積極快樂的第一印象
語文開學第一課,教師和學生第一次見面,要給學生留下好印象。教師要使出渾身解數,以熱情、開朗、幽默、博學多才、和藹可親、尊重學生等的形象出場,打消學生的顧慮,讓他們不自覺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所以教師的開場白要精心地準備一下,猜謎、游戲、才藝表演……只要學生對你“另眼看待”,目的就達到。筆者曾采用把自己的名字編成謎面讓學生去猜,如筆者的姓名用的是“躬身自省長此生”“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羽扇綸巾,雄姿英發”。此法既復習了古詩詞,又拉近了筆者和學生的距離,給學生一種親切感。也有的教師擅長唱歌,就哼上兩句學生喜歡的歌曲,很有渲染氣氛的效果,學生一定特別喜歡這個教師。反正“十八般武藝”教師都可以盡情使用,討得一個頭彩就成功了一半。
二、玩轉名字游戲,讓學生感受被關注
教師建立好第一印象后,接下來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活動“猜猜他是誰”就是一個很好的活動。教師課前從班主任手里拿到學生的名單,包括姓名、籍貫、出生年月、聯系電話、畢業學校等,然后針對這些內容可以大做文章。教師還可以要到他們軍訓或參加其他活動時的照片。筆者教的電工班先進行專業認知一個星期,筆者就讓別的教師幫忙拍了一張他們上安全教育課的照片。照片上大家都在認真看視頻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只有一個同學在睡覺。這是給學生的一個意外,學生說筆者偷拍,但筆者說:“你我未見面,我就在關注你們”,這樣學生認可了筆者的“關注”。接下來筆者從班上的幾位“名人”開始了解情況。第一位名人是“王震”將軍,筆者請學生們介紹這位“大將”,還有“李達”共和國有文武兩位;另外一位是歌星“韓磊”,筆者用這種方式認識學生別有情趣,這樣學生說話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活躍了課堂氣氛。筆者又從學生名字中找出一些字,比如“鈺、晅、昊”等,讓學生自己講這些字的含義及取名的緣由。每說到某個字,名字與這個字相關的學生就自報家門。教師一下就認識了很多學生,學生也覺得比一個個報名有意思多了。學生感受到自己被關注,就會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所以教師要在一周內把學生的名字完全記下來,隨口就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學生肯定會更加喜歡教師。
三、復述教學內容,強化關注力和記憶力訓練
第三個環節是讓學生看視頻,但先不提具體要求。筆者播放的是“老梁談‘工匠精神”,學生看時很注意,但應該是無意注意,大約4分鐘的視頻播放完畢后,筆者要求學生分組復述如下問題:視頻中介紹了哪些手藝?有哪些代表人物?什么是“工匠精神”?你對哪幾句話印象深?就近分組,每組挑選一位同學回答,回答不上來,組內其他同學可以補充。他們能回答上一大半內容,然后教師請記得多的同學介紹方法。通過復述練習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不游離。接著播放PPT,內容是“語文是什么”,分四大塊都是相同句式,筆者先提出要求3分鐘內把它記下來。學生們想著這回肯定沒問題,都仔細地讀、記,3分鐘后筆者換掉那頁PPT,讓幾個同學來復述,結果由于內容較多,沒有人能記全。筆者讓學生說說都是怎么記的,有的說用筆去記,有的說注意到了句式的統一會減少記憶量,但學生還沒有學會通過聯想進行快速記憶。筆者借機告訴學生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識,不僅注意力必須集中,還要學會一些記憶方法,以后的課堂教學會逐步地教給他們。這個環節既有趣又緊張有競爭性,學生一直都跟著教師走,注意力和記憶力都得到了訓練,一些記得快的學生還獲得了成就感,記得慢的也學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方法,學習漸漸沒有了被動、不情愿的感覺。
四、語言實踐結合專業,突顯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為了讓學生真正喜歡語文課,還得把語文和他們所學的專業內容相聯系,筆者所教的學生是電氣維修專業,在第一個語文實踐活動時區分字義:電氣 、電器、電汽,他們不能完全解釋清楚。筆者一邊解釋一邊滲透語文學習的重要性。第二個語文實踐活動是說說“認知課上都學到了什么?對所學專業了解哪些?對什么內容比較感興趣?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什么期待?下一步打算怎么做?”回答這些問題,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幫助他們用這一思路確定了努力方向,教師也能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和需求。下課前幾分鐘,教師再讓學生回顧一下這節課講了哪些內容?記住了什么?那個內容印象最深刻?并寫下來,讓學生進一步強化記憶所學的內容,培養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
一堂課下來,學生沒有心思逃離課堂教學,他們被每個教學環節吸引,在教師的引領下,感受到語文的美妙和趣味性,學習了一些記憶方法,還在不覺中提升了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不過想讓學生完全改變以往的習慣,還需時日打磨。另外還會有幾個學生一站起來就不說話,教師以后要多關注。教師還要建立學生課堂教學評價表,記錄他們學習的成長變化。時代在變,學生在變,我們的教學改革就要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美)安奈特·布魯肖,托德·威特克爾著.范杰譯.從優秀教師列卓越教師:極具影響力的日常教學策略[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
[2]羅恩·理查德,馬克·丘齊,卡琳·莫里森.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思維訓練課:讓學生學會思考的20個方法[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衡水技師學院、衡水科技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