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深入,經濟水平有了長足的進展,然而,環境污染問題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2012年以來,霧霾吞沒了我國部分城市,如北京、西安等地,它是一種大氣污染物,霧霾的出現甚至影響了人們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學習。因此,霧霾治理必須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雖然,我國部分城市采取了有效的技術措施和法律措施,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將格里斯托克斯理論引入霧霾治理問題中,從該理論中受到一些啟發,首先對我國霧霾的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然后,針對我國治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能為霧霾治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霧霾;格里斯托克斯理論;問題;對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2.248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和工業技術的發展,帶動了我國經濟建設,人們的生活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我們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即環境污染。霧霾作為本世紀的新型污染物,席卷世界各地,各國也在治理過程中努力探索有效的治理手段和工具。總所周知,解決霧霾問題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場漫長的博弈。格里斯托克斯理論為霧霾霧治理問題提供了先進的理論知識,本文將其應用與霧霾治理中,希望為后續探索者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方法。
1 我國霧霆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我國政府環境保護部門信息封鎖,公開度不高。首先,我國環保局在霧霾治理、空氣污染預防和控制方面的信息披露工作仍存在很大不足,信息公開度不高,這表明他們對于霧霾治理工作盲目自信,無法積極調動廣大市民參與其中,忽視了公民參與的重要性。其次,信息披露缺乏有效性。我國部分地區在治理霧霾工作中,將本地環保局環境科學研究院作為重要的研究機構,它實則隸屬于政府,業務范圍雖然很廣,涵蓋了環境科學、環保規劃、支持環保產業的發展、清潔生產等工作,但這些工作所披露的信息缺乏有效性,無法為實際霧霾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和技術手段。
(2)市民環保意識差。對環境改善投資比較大,但公眾對環境的認識依然非常消極,而且環境質量差。盡管國家在霧霾治理中投入了較大的人力物力,我們或許會發現,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但沒有從實質上改變公眾對環境認識。因此,改善環境和促進公眾意識應該是一致的。總體而言,中國公民環境意識的增強,對霧霾治理十分重要。
(3)政府環保部門治理手段單一。目前,我國地方各級政府負責當地的空氣污染物減排和治理,地區企業接受政府的管理,通過安裝脫硫脫硝裝置降低空氣污染物的排放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我國在細顆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控制方法相對比薄弱,沒有找到更多技術性手段解決霧霾問題。治理手段的缺乏,無法滿足我國治理霧霾的實情,這也暴露了技術發展的滯后性。
2 基于格里斯托克斯理論完善我國霧霆治理的具體對策
(1)制定詳細的信息披露計劃,不偏離實際。目前,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程度無法體現霧霾治理實情,阻礙了治理工作的進展。因為霧霾污染信息公開度較低,導致我國大部分公民對政府行為的認識率也很低,而且很可能是對治理霧的措施和行為的誤解和沖突。因此,為了從根本上消除這種信息不對稱,或是可能產生誤會,從根本上打消市民的猜測和偏見,尤其是地方環保局應重視信息披露工作,制定詳細的信息披露計劃,深化信息披露程度,豐富信息披露內容,并執行開放、透明的管理方式,主動接受市民的監督檢查,獲取更多信任,調動公民積極性,使更多的人參與到霧霾治理工作中來。
(2)加強公民參與霧霆治理意識。首先,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宣傳是一種倡導霧霾治理理念最有效的方式,它能夠使公民全面、快速地了解治理方針和理念,為治理工作貢獻一份力量。通過政府直接發布信息,或開展各種形式的環保活動,讓市民對直接受益者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并自覺地反思自己的日常行為是否造成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綠色消費觀念植根于公民的思想,逐步提高公民環境保護意識,使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關系不僅是命令與服從,而是相互信任、互利共贏的和諧關系。其次,提高公民的環境質量。提高環境質量應加強人們對霧的認識和了解危害程度,使他們真真切切地認識到霧霾污染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最后,提高公民責任意識。霧霾問題作為當今最重要的民生問題之一,沒有公民參與是無法真正解決的。政府在實施治理計劃時,離不開公民的支持,然而,很多公民對自身責任認識不足。如今,公民參與霧霾治理活動已成為必然趨勢,只有加強他們的責任意識,才能讓更多的人以身作則,投身到治理工作中來。
(3)開發多元化霧霾治理工具,實現科學管理。首先,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綠色發展。根據空氣質量問題,地方政府應選擇從長遠的眼光來看解決方案,其中最困難的,就是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美麗城市”必須要通過“綠色城市”,產業結構優化是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其次,完善技術標準,提供無縫服務。對于網站建設技術標準是同等重要的,以避免“僵尸網站”、“百搭網站”,政府應著力完善網絡設計、數據庫建設,如規范頁面鏈接,人們詢問霧霾相關的治理政策時,應該最大限度地滿足這樣的要求,實現線上和線下的整合,提供政府與公民之間的無縫服務。最后,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對治理工作進行公開考核。市政府和環境保護部門應當將環境保護局網站建設和管理作為考核目標和考核內容。要評定治理工作的好壞,必須制度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優化內部管理,給予環保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員相應的獎勵或懲罰。對不合格項目的有關部門和人員限期整改、定期學習、定期考核,并公開考核結果,進行公開檢查。同時,要建立社會監督評價體系,在每個環節設立投票渠道,鼓勵公民參與投票活動,建立公開型、互動型的考核制度。
3 結語
霧霾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它作為工業社會發展的附屬品,滲透到我們的生活。我國在治理霧霾問題上,應該學習世界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結合自身霧霾治理工作的實際情況,探索因地制宜的治理理論,豐富技術手段,提高公民環保意識,爭取早日戰勝霧霾,讓藍天白云永不離開。
參考文獻:
[1]曹運星.地方政府環境污染治理中公民參與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15).
[2]戴星翼.論霧霆治理與發展轉型[J].探索與爭鳴,2013(12).
[3]何興貴,劉宏煊.西方治理理論評述[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2011(08).
作者簡介:孟祥一(1975-),本科,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大氣、噪聲治理及監測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