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輝 甘榮坡
發展溝域經濟 加快脫貧攻堅
——菖蒲鄉發展溝域經濟的初步探索
□ 曾國輝 甘榮坡
菖蒲鄉位于尋烏縣西南部,與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接壤,全鄉人口1.5萬人,下轄8個行政村,91個村小組,2015年在冊貧困戶637戶2165人,農業產業長期以種植柑橘為主。近年來,受柑橘黃龍病影響,該鄉絕大部分果樹被砍除,群眾增收致富渠道明顯收窄,急需進行產業轉型。面對嚴峻形勢,該鄉不等不靠,主動作為,認真謀劃,真抓實干,充分把握境內山地不高、雨水充沛、氣候濕潤、土地肥沃、日照豐富、交通便利等優勢,以脫貧攻堅為引領,以加快發展溝域經濟為主要抓手,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積極推廣種植藍莓、羅漢果、石榴、獼猴桃等特色產業,為農業產業轉型試探新路,全力打造尋烏產業轉型試驗區。經過該鄉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梅花落地千畝藍莓基地、楊公帽山千畝石榴基地、菖蒲鄉千畝羅漢果基地和坪崗百畝百香果基地等多個溝域經濟示范基地,產業轉型邁出堅實步伐,溝域經濟活力初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該鄉主要抓好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圍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開發鄉村旅游、發展休閑農業的目標,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摸清境內溝域的自然資源、產業基礎、文化資源、旅游資源等稟賦條件,扎實做好溝域單元選址。比如,梅花落地千畝藍莓基地和楊公帽山千畝石榴基地位于虎石村,占地規模大,地形較為平坦,土壤肥沃,山水相連,生態秀美。同時,兩個基地還擁有較為悠久的堪輿文化歷史。一千多年前,唐代堪輿大師楊筠松的主要傳人劉江東在虎石村行走,為紀念楊筠松命名了楊公帽山;梅花落地千畝藍莓基地周邊有五座山峰,陰雨天氣時有如五朵梅花從天而降,被劉江東命名為梅花落地,并沿用至今。良好的地形地貌和深厚的文化積淀,為發展溝域經濟,領略堪輿文化,發展鄉村旅游奠定了扎實基礎。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原則,以企業為主體,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通過大力開展招商引智工作,引進有實力的投資商和有頭腦的創客發展溝域經濟。比如,投資開發梅花落地和楊公帽山溝域經濟示范基地的企業主要負責人是尋烏縣知名企業家,資金實力雄厚,對發展新的農業產業很有熱情。該企業注重靠大聯強,與聯想控股成員企業青島佳沃集團合作發展藍莓產業,與鄭州河陰合作發展石榴產業,通過與行內高端企業合作,迅速提升了自身的種植、管理和營銷能力。又如,投資開發坪崗百畝百香果基地的企業主要負責人是80后,有豐富的電商從業經驗,善于運用新媒體進行網絡營銷,其種植的百香果甜度高、品質好,包裝精美生動,深受消費者喜愛,產品供不應求。
緊緊圍繞符合菖蒲本地氣候環境、容易存活見效、市場需求旺盛、方便推廣普及、有利脫貧攻堅這個產業發展方向,精心開展替代產業遴選工作。比如,藍莓,被譽為水果之王,屬于高檔水果,含有大量對人類健康有益的物質,包括抗氧化物,靴酸、抗菌成分和豐富的食用纖維等,國內市場未深度開發,行情看好。梅花落地藍莓基地投資商通過與聯想集團控股企業青島佳沃集團合作,采取“統一提供種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銷售”的方式進行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特征明顯。豐產期間,預計每畝產量可達2000—4000斤,銷售價每斤30—50元,每畝產值6—12萬元。再比如,石榴營養豐富,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特別是軟仔品種市場行情較好,且容易種植推廣。楊公帽山石榴基地投資商通過到鄭州河陰引進國內最好的軟仔石榴品種進行種植,明年就可部分掛果,后年可全面掛果,豐產期畝產2000斤,銷售價每斤20-25元,每畝產值4—5萬元。

堅持把溝域經濟發展與脫貧攻堅相結合,注重鼓勵產業基地加大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牢牢抓住發展產業、帶動貧困戶發展這個關鍵,引導帶動貧困戶進行產業轉型,帶動促進當地農民脫貧致富。一是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藍莓、石榴、羅漢果、百香果等基地,每天需要勞力150余人,其中聘請貧困戶在40人左右,人均工資80元/天,全年可實現收入18000元以上,幫助貧困勞力走上了“朝出晚歸”的就業之路,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二是推廣種植技術。坪崗百畝百香果基地今年種植比較成功,很多果園工人和周邊群眾學習到了種植技術,表示明年將嘗試種植百香果。目前,該基地正在建設可培植10萬株百香果幼苗的大棚,預計明年該鄉百香果種植規模可達到500畝以上。三是促進鄉村旅游。今年以來,該鄉以溝域經濟為依托,帶動了采摘、休閑、娛樂、餐飲等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發展。百合山莊農家樂在縣內及龍川上坪等地知名度不斷提升。
堅持把溝域經濟發展作為全鄉工作的重要任務,積極協調解決溝域經濟推進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為產業轉型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營造良好環境。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切實加強溝域經濟的組織領導,主要負責同志高位推動,各溝域經濟示范基地由一名班子成員和若干機關干部結對聯系,著力破解工作中遇到的節點難點問題。特別是由鄉主要負責同志帶隊到廣西、福建等地實地考察,開拓視野,攪動思維,增強發展新產業,發展溝域經濟的信心。二是完善基礎設施。通過整合災毀園地治理、河道綜合治理、扶貧項目等方面的資金,著力改善溝域經濟示范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改善人居環境。三是加強用地保障。積極幫助用地單位,搞好土地流轉,利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機遇,傾斜用地指標。四是協調信貸資金。邀請農業銀行、贛州銀行等多家銀行機構,實地了解產業發展進展,協調解決產業扶貧信貸通貸款。五是強化宣傳引導。積極邀請宣傳廣電部門到溝域經濟基地采訪、報道,并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廣泛深入進行宣傳,著力提高知名度。
綜上,該鄉在發展溝域經濟方面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產業風險較高、示范效應不足等問題,發展成果仍需時間檢驗。下一步,該鄉將在尋烏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尋烏縣關于加快溝域經濟發展的意見》出臺為契機,扎實推進溝域經濟示范基地創建工作,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斷優化發展思路,加強總結提升,彰顯發展特色,努力闖出一條溝域經濟發展新路,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溝域經濟帶來的效益。
曾國輝、甘榮坡,菖蒲鄉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