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看臺

統計局:新生代農民工成主體 被拖欠工資比重下降
國家統計局公布《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2016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8171萬人;新生代農民工已成為農民工的主體,占全國農民工總量的49.7%;超時勞動情況有所改善,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下降,進城農民工的購房比例提高。
分析師:肥料價格將持續下降 農戶無需囤貨
今年春耕農資價格整體上漲,農戶種地收入減少,種植積極性受挫,加之種植結構調整,部分農戶對后市較為迷茫,有意延后備肥時節,后期對化肥的需求放量仍然有限,因此,后期一段時間,化肥價格還將持續下降。
專家:推行分級診療是強化基層醫療機構建設的關鍵
今年基本建立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5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對外經貿大學社保系主任李長安指出,任務的核心是強化基層醫療機構的作用,破解“看病難、看病貴”。
2017年新農合人均補助標準提高30元
國家衛計委表示,2017年,在新農合保障農村群眾健康方面,我國將提高籌資標準、提升保障績效、完善大病保險政策、加快異地就醫聯網結報。為探索建立穩定可持續的籌資機制,各級財政對新農合人均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提高30元,達450元。
村會玩!這里的老人把農活動作變成“鄉村瑜伽”,80歲還能拿大頂
80歲老太能倒立一分鐘,70歲老漢金雞獨立10分鐘……一年來,河北省張北縣玉狗梁村村民在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盧文震帶領下,每天練瑜伽已經成習慣,玉狗梁農村瑜伽成為壩上農村的一段美談,引領了農村新時尚。
太空蔬菜走向百姓餐桌
不用土壤、無需陽光,僅僅依靠營養液和人工光照通過計算機控制便可以使蔬菜在短時間內快速生長,不用水洗,直接上桌。這個曾經在科幻電影中展現的未來生活場景,如今經過我國中科院20多位科學家集聚研發實踐,卻實實在在地在我國福建安溪縣湖頭鎮植物工廠真實實現。
這種蟲子能吃塑料 垃圾克星來了!
科研人員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蠟螟幼蟲,竟能直接吃掉并消化聚乙烯。實驗顯示,這種蟲子“吃”塑料比用真菌和細菌生物降解的速率快得多。據統計,每年全球大約生產8千萬噸聚乙烯,科研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有望成為解決塑料污染的關鍵。
5年16次翻山越嶺 他們用鏡頭定格村民的幸福瞬間
在貴州大山深處,年輕人外出打工,不少家庭很難找出一張全家福,有些老人和孩子甚至沒拍過照片。貴州師范大學的學生們,用5年時間,16次翻山越嶺,給大山里的村民免費拍攝、打印上萬張照片。
“80后”女鄉醫駐島15年 “舍不得離開”
山東即墨田橫島是座海島,條件艱苦,衛生室自來水都沒通,許多鄉醫不愿去。“80后”王麗娜衛校畢業后,主動上島行醫,一待15年!她曾生完孩子44天就去給村民看病…村民更是待她如家人,每天輪流送飯。“就是沖著村民的這份情誼,我也舍不得離開。”
女醫生值完夜班為病人義務彈鋼琴2小時
王佳琬,北京朝陽醫院麻醉科大夫。2011年,王佳琬在美留學期間曾每天為患癌癥的女房東彈琴,發現房東精神狀態好轉,緩解病情。回國后,值完夜班的她會到候診大廳義務彈琴2小時,“音樂有治愈人的力量,可以使人忘掉煩惱。”
身懷絕技!深山女背夫日背千斤木料如履平地
四川蘆山縣雙石鎮石鳳村,由于林地分布廣泛,道路覆蓋面積不足,每天有100多位村民在山間穿行,用自己的肩膀將木料背出大山。他們當中,有一群女背夫,她們靠一根拐子、一副背夾子,負重一百多斤,和丈夫一道將木料背出大山,補貼家用。
無腿老人靠雙手行走40余年 贍養母親照顧殘弟
河南平頂山老人席天根今年60多歲,被稱為“勵志大伯”。19歲時雙下肢嚴重壞死被迫截肢,他讓母親做了兩個布墊子套在手上,鍛煉用雙手摁地 “走路”,這一走就是40多年……不但把老母親養老送終,還照顧智殘的弟弟多年直至去世,在當地成為佳話。
■責任編輯:邵猷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