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從全球來看,世界在能源轉型中都經過了從煤炭到油氣再到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的過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郭焦鋒表示,從國際發展經驗來看,一個天然氣的快速增長期,基本上會在30年左右,這個經驗對中國來說可以借鑒。

微化工反應技術與智能制造產業化推進會會議現場。(網絡供圖)
“微化工反應技術有著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發展空間,預計未來5~10年,該技術將會在醫藥、農藥、染料等精細化工領域與納米材料上率先得到應用推廣,成為化工智能制造重要的推動力量。”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原會長李勇武指出,未來幾年將是微化工技術產業化的關鍵期,行業要大力開展科技攻關,加大微反應技術和設備的科研開發力度,不斷提高反應系統集成水平,促進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和技術工藝的配套協調,重點提升微反應過程的工藝水平和裝備可靠性。
“我們都說需要清潔能源創新,但創新怎樣才能發生?只有把錢投入到研發清潔能源技術,才能實現創新。”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指出,全球能源行業每年投資超過2萬億美元,而用于研發的投入只有260億美元。
“當前純煉油的產能擴張一定要謹慎。”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表示,當前我國石油化工領域的產業結構調整趨勢是長期的,也是迫切的,預計在“十三五”期間調整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高鐵作為中國高端設備制造的名片,如果流淌的不是中國‘血液’,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
——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科技開發部副主任水琳表示,占領高鐵潤滑油市場,不僅僅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而且對提高我國經濟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