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宋玉春 鐘大海 周一兵 潘亞男 翟瑞龍
化工板塊應走“基礎+高端”發展之路
□ 本刊記者 宋玉春 鐘大海 周一兵 潘亞男 翟瑞龍
從2012年4000多噸增加到2016年的2萬噸,茂名石化高密度聚乙烯IBC專用料TR580M的產量翻兩番,年增效2000萬元。燕山石化已開發出3D打印產品及四大品種耗材,首個商品化產品3D繪畫筆已進入浙江省教育系統采購名錄并實現出口,利潤率近50%。這就是高端化學品的力量。
作為名列世界500強前列的公司,中國石化需要從形象上、精神氣質上體現出大公司的力量——高端化。高端化決定著中國石化在全球石化市場中的地位,亦關乎中國石化的未來發展。發展高端化學品已成為中國石化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選擇。王玉普董事長高瞻遠矚,指出化工板塊要堅持“基礎+高

中韓石化試產高端防水卷材專用料。圖為該公司技術人員和北化院專家守在控制室,密切關注每一個參數的調整。 付松 攝
中國石化應依托現有產業及技術基礎,從延伸產業鏈角度來發展高端化工產品。端”不動搖,在扎堆的大路貨中沖出重圍,為中國石化未來發展和國家高端化功能材料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目前,全世界的石油化工工業都處于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轉折期,一大批技術創新突破和新興產業的誕生正迅速改變著全球石油化工產業的現狀和競爭格局。全球范圍內,基礎化工產業的市場潛力被充分挖掘,世界各國正積極調整化工產業結構,將發展高端化學品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作為未來的重點。
發展高端化學品是國家化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大勢所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處于結構調整陣痛期,化工企業面臨市場低迷、產能過剩等一系列問題,產品結構低端多、同質化多、低附加值多,化工企業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差別化、高端化發展,由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中高端轉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發展高端化學品是滿足中國石化自身需求的有力保障。中國石化發展高端化學品既是順應市場需求,同時也滿足自身快速發展過程中對各種高端化學品(高性能材料及其單體、功能化學品、合成材料助劑、油品添加劑、油氣田化學品等)的需求。中國石化在自身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將對各種高端化學品(關鍵中間體、功能化學品、高性能合成塑料/纖維/橡膠等)在產品數量、質量和性能上提出更高要求。同時,加大高端化學品的自主創新力度,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也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發展高端化學品是中國石化立足于現有產業基礎、調整產品結構的必然要求。中國石化已經初步建成以石化產品為原料的下游化工產業框架,在塑料助劑、橡膠助劑、煉化副產C4/C5/C9/C10綜合利用及α-烯烴、高性能聚烯烴、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及工程塑料等高附加值產品生產方面均取得較大進展,有條件在發揮現有產業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具有差異化、高性能的高端化學品,促進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形成“基礎+高端”的產業布局,提升企業的經營業績。
近年來,中國石化化工板塊積極推進高端化發展戰略,一批新開發的高端化學品已經成為一張張名片,不斷為中國石化品牌形象增光添彩。
茂名石化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3年成功開發了36個化工新產品及專用料,其中18個新產品填補國內空白,8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0個成功打入德國考泰斯、德國舒馳、美國特百惠、瑞典宜家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13家知名跨國公司供應鏈,累計增效5.33億元。
2016年以來,燕山石化采用北化院自有技術建成20萬平方米/年中空纖維膜生產裝置,產品廣泛用于工業廢水處理、海水淡化等領域,目前已銷售產品約2000平方米;與北化院合作,加快推進引進美國NL公司納濾/反滲透膜技術建設4萬支/年納濾/反滲透膜組件裝置相關工作,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
齊魯石化新產品研發也取得突破。9.0D海馬絨產品首次推入市場,填補國內粗旦纖維該品種的市場空白。公司還成功開發生產出“寬分布茂金屬聚乙烯”等4種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各項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深受市場歡迎。
天津石化2016年利用氣液法流化床聚乙烯成套技術開發1-己烯共聚聚乙烯F181PU、聚乙烯LM2790D、聚丙烯中高流動性高抗沖擊PPB-M17等3種新產品,其中后兩種產品填補國內空白。2017年推出了超透明熱成型聚丙烯吸塑專用新產品PPR-ET02。
上海石化2016年開發的發泡聚丙烯專用料E680E產品,填補了國內發泡聚丙烯專用料領域空白。
揚子石化2016年開發的高熔融指數、高抗沖、高模量聚丙烯汽車專用料,產品各項主要指標與國外同類產品相當,具備了替代進口料的潛力,填補國產產品的空白。
福建聯合石化成功開發高端聚丙烯BOPP雙峰專用膜料,是市場上十分難得的優質BOPP專用薄膜料。
滄州煉化成功試生產出第一批高純度食品級聚丙烯,填補了該類產品在國內的空白。這種聚丙烯雜質含量極低,可用于生產電子類產品,且綠色環保,達到食品級要求。
三大合成材料是中國石化直接面對市場競爭的產品。中國石化轉戰高端能否成功,主要看三大合成材料能否成功轉向高端。中國石化一直把高性能合成材料開發作為化工業務調結構的重要抓手,依靠聚烯烴產品開發重大科技專項支持創新,支撐化工業務提質增效。
長期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利用“863”“973”等科技計劃,對重點化工新材料技術研發進行系統支持。總體看,目前我國高端合成材料領域的技術和產品以跟蹤仿制為主,自主創新的少,高端合成材料產業無法滿足國內迅速增長的迫切需求,一些高端產品嚴重依賴進口,例如工程塑料樹脂自給率不到40%。
目前,中國石化三大合成材料的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合成纖維長期虧損,一直找不到理想的解決方案;合成橡膠從2013年也開始虧損,中高端膠種的生產能力占總生產能力的比例為28%,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合成樹脂產能全球第一,但國內的市場占有率逐年下降,面臨煤化工、MTO、PDH等多原料路線的挑戰,系統內部分企業盈利能力低甚至虧損。中國石化的三大合成材料與其他廠家,特別是國外大公司的產品相比沒有明顯優勢,必須盡快轉型。
中國石化三大合成材料業務要想走出困境,必須主動作為,搶占高端產品市場。今后幾年,要對關鍵技術和產品進行攻關,在裝備、生產工藝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進一步增強在合成材料行業的核心競爭力,趕上國際合成材料發展的步伐,把中國石化合成材料業務真正做強做優。
發展高端化工業務任重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哄而上,必須選準一個切入點。中國石化要結合自身優勢,針對高端化學品“專、精、特、新”的特點,以“頂替進口、產品差別化、精細化、產業鏈延伸、自身發展需要、支撐國防軍工和新興產業”為切入點,做好高端化學品的產品方案選擇及技術研發規劃,逐步形成 “有市場、有技術、有原料、有基礎”的優勢,從而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延伸產業鏈,以實現價值最大化,降低自身發展所需高端化學品的對外依存度,并搶占新興產業高端化學品的制高點。
依托現有產業及技術基礎,從延伸產業鏈角度發展高端化工產品。以做大做強現有高端化學品業務、拓展產業鏈和增加急需的業務領域為重點,梳理現有的高端化學品生產技術和儲備技術,進行現有裝置升級或擴能,優化完善儲備技術并適時進行工業轉化,加快升級換代品種的研發。加快部署一批具有優勢和應用前景的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高性能塑料及薄膜、功能化學品、關鍵中間體,以及用于新興產業相關高端化學品項目,延伸石化產業鏈并支撐高端材料的發展。
著力發展中國石化自身產業發展急需的高端化學品。針對中國石化在油氣開采與集輸、煉油、乙烯與合成材料生產過程中需要的功能與特性化學品,如壓裂助劑、表面活性劑、驅油聚合物、阻聚劑、抗氧劑、聚烯烴成核劑、橡膠防老劑與促進劑、環保增塑劑,以及特種材料、關鍵聚合單體和中間體等,加快開發新型、高性能產品,促進中國石化自身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積極發展可應用于國防軍工和新興領域的高端化學品,注重產品的功能化和高性能化。“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防軍工和新興領域的發展將為高端化學品開辟新的、巨大的市場。為滿足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以及滿足資源與環境保護、人類健康和舒適生活和高端制造行業(如3D打印)等領域對高端產品的需求,支撐新興產業發展,通過自主開發和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積極開發特種工程塑料、高性能碳基材料、新型液晶顯示材料(OLED等)、新型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超級電容電解液等,并對特種功能性材料及其單體、生物基化學品等進行超前研發布局,搶占國防軍工和新興領域的高端化學品發展先機。

在廣州2017 Chinaplas國際橡塑展上展出的汽車輕量化材料。 閔強 攝
適時進行規劃的動態優化,分階段實施技術研發,為高端化學品項目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高端化發展與中低端發展方式不同,還必須進行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
積極建立和完善鼓勵創新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激勵機制。激烈的市場競爭增大了優秀技術人才流失的風險,如果不進行科技人員激勵機制的改革,技術發展將難以持續。要通過創新增效提成、混合所有制、技術孵化企業等機制創新,讓具體做出貢獻的技術人員得到實惠,才能更好地激發廣大技術人員的創新活力。
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策略的運用,以形成商業秘密的有效管理和保護。要通過采取專利申請和Know-how保護相結合的知識產權策略,在某些優勢領域超前布局并搶先申請專利,對商業秘密進行有效保護。在競爭優勢特別明顯的領域,可考慮買斷他人的相關知識產權,以保持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獲取超額利潤。
高端化發展同樣離不開穩定的生產和高效的市場營銷。中國石化今后應加快建立和完善科研、生產和市場服務緊密結合的一體化運行機制。高端化學品產業需要科研創新、生產運行、市場開發和應用服務等多方面的高度協調和快速反應,應建立科研、生產和市場服務緊密結合的運行機制。如燕山石化發展1-己烯產品中采取“開發-生產-銷售”一條龍的模式很好地支撐了項目的成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