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 慧
全球油氣勘探陷入歷史低谷
□ 梁 慧
2015年全球除北美以外地區共獲得120億桶油當量的常規油氣發現,這是自1952年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其中,常規石油發現僅為28億桶,是二戰以來的最低水平。

低油價使得全球范圍內一大批油氣勘探開發項目被終止或延期。李曉東 供圖
自2014年下半年油價大跌以來,全球油氣勘探開發資本支出大幅降低,其中的勘探支出與油價高位時相比,削減幅度達50%以上。全球鉆井數量同向減少,常規油氣新發現儲量逐年降低,2015年創下1952年以來的新低。預計2017年油價仍不容樂觀,勘探作業將繼續保持低迷,但2017年以后油氣公司進一步大幅壓縮上游勘探開發活動的余地不大。
從2014年開始急落的油價目前一直在50美元/桶附近徘徊,這種低油價環境使油氣公司普遍降低了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導致全球范圍內已有一大批油氣勘探開發項目被終止或延期。據國際能源署統計,近兩年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支出減少超過40%。這必將進一步影響油氣公司未來油氣發現儲量,因此,從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2017年以后油氣公司進一步壓縮上游勘探開發活動的余地有限。
據IHS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除北美以外地區共獲得120億桶油當量的常規油氣發現,這是自1952年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其中,常規石油發現僅為28億桶,是二戰以來的最低水平,約占當年新發現油氣總量的23%;常規天然氣發現超過90億桶油當量,連續第五年高于石油發現量。另據BP統計,2015年全球油氣消費量為571億桶油當量,其中石油消費量為350億桶。新發現石油儲量不到石油消費量的10%,石油行業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問題。
高油價時期的新勘探區主要分布在超深水海域、自然條件復雜的海域、開發困難的北極圈,以及超高壓的超深地層。隨著原有勘探區開發程度越來越高,勘探成功率不斷下降,再加上鉆井環境的復雜化,單口鉆井耗費的時間和費用在逐漸增多。油井從勘探到投產最快也要4~5年,最長要15年以上。
在低油價且行業前途不明朗的情況下,油氣公司的勘探活動轉向短期就能實現收益的項目,開發投資也同樣轉向這樣的項目,全球勘探活動活躍度降低。據貝克休斯公司統計,2014年7月北美以外的全球平均動用鉆機1382臺,2016年7月減少了32%,降至938臺。中東地區外的其他地區動用鉆機數降幅較大,其中中南美地區2016年7月與2014年7月相比大幅減少54%,陸上與海上勘探項目降幅均明顯。超深水勘探項目多的非洲海域的鉆井量減少了74%,并且還有減少趨向,而其他海域地區卻有保持平穩的趨勢。陸上鉆井最活躍期出現在油價開始下降后的1個月左右的時間,即2014年7月,海上鉆井高峰期卻出現在油價開始下降的4個月后,即2014年11月。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海上鉆井計劃的調整要比陸上鉆井計劃的調整花費的時間長。
油氣勘探支出占公司總投資的比例,通常因公司的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戰略而異。在油價高位的2013年,大型油氣公司的油氣勘探支出一般在公司總投資的占比約為10%~15%,中等規模的油氣公司一般為10%,重視油氣勘探業務的公司要達50%以上。

深水油氣勘探越來越多地得到石油公司的青睞。李曉東 供圖
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油氣公司普遍進行了油氣勘探成本、開發成本和生產成本的削減。在油氣勘探支出方面,油氣公司全面修改油氣勘探計劃,中止和暫停了在偏遠地區的勘探項目,集中在生產運輸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地區周邊進行勘探,并積極在有新油氣發現的地區推進評價等作業。不僅如此,他們還根據以后的開發和生產條件來選擇勘探項目,重視競爭對手少、規模小和短期內就能進入開發階段的項目,以及陸上、常規、合同條件好和政治經濟穩定地區的勘探項目。
勘探開發專業公司的發展呈現分化。在油價高企的2006~2013年,主要通過勘探活動增加企業價值的石油勘探開發專業公司,在當今的低油價時期,呈現兩種不同的發展狀況。
一種情況是部分勘探開發專業公司獲得勘探成功,剛進入投產階段,現金流狀況良好,仍能夠繼續獨立經營,如Tullow Oil公司和Kosmos Energy公司。Tullow Oil公司在加納的Ten油田已投產,該公司勘探支出在勘探開發總支出的占比,在高油價時期要達到一半以上,而在2016年占比削減到10%,僅為2013年的1/8。Kosmos Energy公司在塞內加爾發現了新氣田,業務還在不斷擴展。
另一種情況是,部分勘探開發專業公司銷售收入出現負值、無力再籌集資金,接近破產,或被資金雄厚的公司收購,或被迫采取“瘦身健體”的資產剝離措施。如2015年美國Samson資源公司,美國休斯敦的薩拉托加資源公司和Sabine油氣公司,為解決現金流緊張和債務水平畸高的問題,均申請了破產保護;加拿大傳統石油公司2014年被卡塔爾投資基金Al Mirqab Capital SPC旗下子公司以15.5億美元收購;英國Afren公司因債務重組失敗在2015年被退市;加拿大African Oil公司,被世界銀行和Helios投資公司收購,獲得資金在倫敦和斯德哥爾摩上市。
此外,為應對業績下滑、現金流緊張的狀況,部分勘探開發專業公司為了持續發展,不得不調整投資戰略,積極剝離非核心戰略地域的資產,使投資區趨于集中,同時削減了勘探支出。如Santos、Occidental、Apache和康菲公司一邊調整投資區,一邊減少勘探活動。
歐美跨國石油公司從2015年中期開始大幅削減油氣勘探支出,減少勘探活動。2015年與實際油氣勘探支出2013年的最高峰相比削減了20%~33%(BP例外),同期開發支出削減了0~26%。根據2016年各跨國石油公司的發展規劃,勘探開發支出較2015年下降16%,其中勘探支出較2015年下降40%。
埃克森美孚公司2015年的上游資本和勘探支出削減了22%,減至254.07億美元,其中勘探支出削減27%,減至26.8億美元。2016年和2017年底前仍會繼續減少支出。但公司仍活躍在勘探的最前線,特別是自2015以來,一直積極在圭亞那、羅馬尼亞、坦桑尼亞和越南偏遠深水區進行勘探和評價鉆井,并在安哥拉、尼日利亞、歐洲(陸上和北海北部)、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的已有基礎設施的生產項目周邊進行勘探作業。該公司還明確了今后將通過收購和投標獲得加拿大東部海域、愛爾蘭、莫桑比克和烏拉圭的勘探權益。埃克森美孚公司是跨國石油公司中資產剝離最少的公司,更注重投資的靈活性,拒絕提供一個明確的資產出售目標。自2013年以來,該公司只出售了100億美元的資產。2016年12月埃克森美孚放棄了伊拉克庫爾德地區的3個勘探區塊。
BP公司的油氣勘探支出,2015年與2013年的最高峰相比削減了60%,延期了所有的偏遠地區的勘探項目,轉而專注于接近開發階段的勘探項目的作業。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2016年延續了較低的勘探支出水平,勘探業務主要集中于墨西哥灣、安哥拉、阿塞拜疆、俄羅斯(同Rosneft合作)、埃及(地中海)和澳大利亞等已有開發的海域項目。該公司2016年剝離30億~50億美元資產,其中包括放棄了澳大利亞灣油氣勘探項目。
殼牌公司2013年包含BG在內的勘探支出為70億美元,2014~2015年為50億~55億美元,2016年大幅削減至25億美元,同2013年相比減少了65%,預計2017年后將保持現有水平。殼牌公司2015年3月退出位于南非卡魯盆地的頁巖勘探項目;雖然2015年7~8月才在阿拉斯加北極圈楚科奇海勘探作業,但在9月就提前終止作業。殼牌以520億美元并購BG公司后,提出在2016~2018年出售300億美元的“非核心”油氣資產,以及在全球范圍內的部分煉化和汽油銷售項目,并將其投資組合聚焦在深水石油開采(特別是巴西深海的部分油氣資產)和迅速擴大液化天然氣業務上。
2015年雪佛龍的上游支出為311.17億美元,比2014年減少16%,但其中勘探支出為33.4億美元,比2014年增加68%,重點投資正在進行的、高回報和投資周期短的勘探項目。預計2016年上游支出為240億美元,降幅為23%,勘探投資重點為國際油氣勘探項目及現有重點在建油氣勘探項目等。2017年上游和勘探支出為173億美元,其中勘探支出為10億美元。
道達爾公司2015年1月表示,計劃將2015年的全年資本支出在2014年260億美元的基礎上削減10%,其中勘探支出從2014年的26億美元降至2015年的18.72億美元。公司在2015年減少了對部分挪威北海成熟油田和美國頁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的投資,退出丹麥哥本哈根以北的頁巖區塊。在2015年秋季繼續推出的4個重點戰略中,雖然勘探戰略占有一席,但在2016年投資預算僅約15億美元。
油氣勘探支出將進一步下降。面對長達30個月的低迷油價,包括埃克森美孚和殼牌公司在內的跨國石油公司在最近幾年都大幅削減支出預算,而勘探領域首當其沖。伍德麥肯茲公司研究預測, 2017年全球勘探投資將略微降低,保持在350億~400億美元,而2016年全球勘探投資400億美元,比投資額最高的2014年下降60%以上,還存在著進一步下降的可能。從勘探投資的占比情況來看,未來油氣勘探支出的削減程度大于其他油氣上游支出,2017年全球油氣勘探支出在油氣生產投資中的占比將降至新低8%。伍德麥肯茲預測,布倫特油價從2019年開始將大幅增長,2019年平均可達77美元/桶。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么勘探支出將在一兩年后恢復增長。2018年全球石油勘探支出將增至400億~450億美元,如果油價回暖狀況確實得以持續,2019年還將進一步增長。
深水勘探仍將保持活躍。近幾年,隨著陸地可供勘探的區域越來越少,加上海上勘探成本不斷下降,效益不斷升高,深水勘探越來越受到青睞。伍德麥肯茲統計顯示,有很多深水區帶的盈虧油價點為50美元/桶,一些深水區的單井成本將下降到3000萬美元或更低。從實際勘探效果來看,近幾年較大的油氣發現大部分位于深水區域。其中較大的深水石油發現包括中南美圭亞那超深水(埃克森美孚)、墨西哥灣深水(美國側為殼牌公司,墨西哥領海側為PEMEX),較大的深水天然氣發現包括地中海東部的埃及深水海域(埃尼和BP公司)、黑海(Lukoil和埃克森美孚公司)、西非塞內加爾和毛里坦尼亞海域(Kosmos和Cairn公司)、加拿大東海岸(挪威國油)和緬甸的深水區(Daewoo)等。并且,最近美國墨西哥灣(BP的Mad Dog II)、圭亞那(埃克森美孚的Liza)、埃及(埃尼的Zohr)和塞內加爾(Cairn公司的SNE)的深海資源商業化進展都超過了預期,這將進一步吸引資金參與深水油氣勘探。未來,在發現周圍地區附近追加勘探作業和新加入的勘探公司將會增多。從勘探活動來看,過去十年深水區的勘探評價井的比例在平緩上升,已經由15%到近20%,這種趨勢不可能在2017年逆轉。此外,北非、東歐和拉丁美洲等油氣供應不足地區的基礎設施良好區域附近的勘探也將增多。但是油氣供應過剩地區、北極海域等高成本的偏遠地區和極端的高溫高壓地區的勘探項目將會被回避掉。
勘探成本將進一步下降,探井成功率將有所回升。隨著油公司勘探預算的縮減,鉆井作業已轉向更容易鉆的井。后勤保障條件差、數據資料獲取難度大及復雜的高風險鉆井不會被列入鉆井規劃中。井設計也傾向于以水平井為主、少取心和少打分支井方向發展。為此,井的平均鉆探時間已縮短三周多。同時地球物理勘探費用支出也在減少。在油價低迷之前,地震勘探費用支出占上游費用支出預算的2%~3%。目前這一比例降至不足1%,2017年回升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因為油氣公司越來越傾向于購買所需地震數據和數據共享。伍德麥肯茲預測,2017年單井勘探成本將比歷史最高的2014年減少一半。據該公司長期跟蹤的40家石油公司的數據,2014年每口勘探井包括鉆井、地震和管理費用在內的作業費用為8600萬美元,在2015年下降了24%,降至6500萬美元,預計2017年可進一步降至4000萬美元。因此,在勘探預算縮減的2017年,鉆井量并不會減少,有望與2016年持平。勘探成功率將有所回升。在過去的十年中,勘探成功率持續下降,平均勘探成功率從40%下降到大約30%。自2015年,這種狀況有一定改觀,2016年探井成功率有所上升,預計2017年達到30%~35%。
勘探作業的盈利能力將增強。據美國能源署統計,全球102家勘探開發石油公司2016年三季度上游盈利48億美元。盡管該數字相對于2011~2014年的盈利低得多,但表明這些公司已從2015~2016年上半年的虧損中恢復。過去兩年,低油價導致資產減值,許多公司出現虧損。但自2016年二季度以來,油價恢復至40~50美元/桶水平,再加上2015~2016年資產減值較大,使上游油氣生產公司的收益增多。業務主要集中在美國陸上的公司(減值損失多于其他公司)的收益也有增加,其中超過一半的公司在2016年三季度有正收益,在2016年一季度這類公司只有9%盈利。2017年,雖然全球油氣勘探支出將進一步下降,但由于勘探成本的大幅降低,也意味著勘探作業的盈利能力將增強,2017年勘探業有實現兩位數增長的機會。
(作者單位:石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