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漢語發射路徑現象探析

2017-07-07 13:19:06鄭國鋒陳璐陳妍林妮妮沈樂怡

鄭國鋒陳璐陳妍林妮妮沈樂怡

語言研究

漢語發射路徑現象探析

鄭國鋒陳璐陳妍林妮妮沈樂怡

(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200237)

本文以漢語中虛擬位移發射路徑為分析對象,基于Talmy發射路徑的定義及分類,分析歸納漢語中發射路徑的具體分類和界定標準及其在漢語中的表達習慣。研究發現,由于使用趨向動詞和帶有方向性的動作動詞,漢語中發射路徑中的介詞可被代替或省略。二者的搭配使用代替了介詞的指向性功能,同時從表述形式上體現了漢語的悟性思維和對稱審美。

虛擬位移漢語發射路徑

一、引言

Talmy指出,虛擬運動是一種描述非真實現象的認知表征模式,是語言用移動動詞表征靜止的實體或抽象物。①本文有關Talmy論述均來自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 1(Talmy,Leonard,Cambridge,MA:MIT Press,2000,PP. 99-175)。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出發,這里“實體”的所指是具有物理性質且真實存在的實物,而“靜止”的概念是指視覺感知上實體并未發生移動。他將虛擬位移現象具體劃分為六大類,筆者采用鐘書能的譯法:發射路徑(emanation)、模式路徑(pattern paths)、相對框架路徑(frame-relative motion)、出現路徑(advent paths)、通達路徑(access paths)和延伸路徑(co-extension paths)。②鐘書能、傅舒雅:《英漢虛擬位移主體認知對比研究》,《外語學刊》2016年第2期。

鑒于敘事性小說中包含的語言現象較為完整,因此筆者選取了四本中國近現代文學中頗具代表性的作品,進行研究分析。數據表明,漢語發射路徑在六大類中占據了明顯的比重;又因在客觀的生活中,存在許多具有發散特征的事物,如常見的聲、光、視線等,在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引導下常常被賦予發射式虛擬運動的特征,故筆者在本文中以發射路徑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漢語中發射路徑的分類和界定做詳細的闡述。

二、發射路徑的定義和分類

發射路徑指的是發自始源物的無形之物沿著某一特定路徑到達特定目標物的虛擬運動現象,其區別于其他虛擬位移的最大特點在于其位移主體本身也是不可觸的,是“虛擬”的,如聲、光、影、味、視線等。筆者沿用Talmy對發射路徑的分類原則,將其劃分為方向路徑(orientation paths)、輻射路徑(radiation paths)、影子路徑(shadow paths)和感知路徑(sensory paths)四大類,其中方向路徑又可被分為圖示路徑(prospect paths)、匹配路徑(alignment paths)、指向路徑(demonstrative paths)、目標路徑(targeting paths)和視線(line of sight)。

筆者共搜集漢語發射路徑語料388條,其中各路徑所占比例如圖1所示。

圖1 漢語中各發射路徑所占比例

所有的虛擬運動過程都含有始源物、位移主體、起點和終點,各類發射路徑的虛擬運動特征主要體現在這四類要素中。

1.方向路徑

Tamly認為方向路徑強調位移主體的線性連續性,描述的是線性連續的無形之物從始源物的表面發出,沿著某一方向或路徑持續遠離的位移過程。根據筆者的分析,這里的始源物應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運動趨勢并帶有端點的物體,如蓄勢待發的箭。另一類是在特定環境中呈現出帶有“臉”狀表面特征的物體,“把辦公桌放在角落里,面朝著窗”。(自編例句),這里的“辦公桌”就被視作一個平面,“朝”是位移動詞,暗示了位移路徑。

(1)圖示路徑

Tamly認為圖示路徑即為方向路徑中典型的以具有“臉”狀表面的物體為始源物的一類,其四類構成要素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圖示路徑的構成要素

例如:

門口馬路上也有一個彪形大漢站著,背向著門,不住地左顧右盼。①茅盾:《子夜》,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第2頁。

所謂“臉”狀表面指的是表現出明顯朝向性的表面,并不僅局限于正面。上句中,“彪形大漢”的后背被視為路徑的起點,與門之間形成了特定的路徑,“向”字是該虛擬運動的關鍵,它體現了“彪形大漢”與門之間的距離增大或縮小,而“背”一字確定了運動方向,兩者距離逐漸增大,但實際上“彪形大漢”與門并未發生相對位移。敘述者以“背向”二字生動地體現了其虛擬運動過程。

在圖示路徑中,周圍環境對于始源物“平面”性質的判定很重要,即使自身并不具有物理性的表面,觀察者在認知轉換中賦予其概念意義上的平面,使其可作為始源物。如:

搖籃(校址)也挑選得很好,在平成縣鄉一個本地財主家的花園里,面溪背山。②錢鐘書:《圍城》,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154頁。

從學校的整體外觀上看,它并不具有完整的平面,但在“學校、溪、山”的組合中,觀察者賦予其平面的特征。同時在漢語的許多表達中,為了追求語言的韻律感和對稱美,往往將“朝”、“向”等表達動態性和方向感的介詞省略,上句中的“面溪背山”,實際在表意中暗含著“學校”到“溪”、“山”的虛擬運動,但并未在字面上體現。

(2)匹配路徑

Tamly認為匹配路徑的界定標準中概念語言或認知語言意義上的線性目標物必須帶有前端,因為其線性和端點兩大特征,使其運動趨勢帶有明顯的指向性。筆者認為,線性目標物自身需具有能動性。其四類構成要素描述如表2所示:

表2 匹配路徑的構成要素

位移主體從始源物的前端出發,沿著虛擬的軸向路徑,做直線運動,到達周圍的某一實物。由于匹配路徑中目標物的限制條件較為苛刻,因此在筆者搜集的語料中并未發現這一發射路徑表達。但從漢語日常語用習慣來看,此類表達確實存在,如:

殲擊機迎著朝陽排列在停機坪上。(自編例句)

此處“殲擊機”作為線性目標物,動詞“迎”虛擬出了運動方向和趨勢,殲擊機自身的能動性,使其具備了在靜止時被動態化的條件。正是由于在人的認知體驗中,這一線性目標物的確能發生真實運動,觀察者才能采取以動寫靜的手法,讓其在自己的視覺框架中達到動態效果。因此筆者認為,在匹配路徑中,始源物的能動性是其能被描述為虛擬運動的必要條件。

(3)指向路徑

Tamly認為指向路徑的鑒定標準在于其虛擬路徑充當了人的向導。其四類構成要素描述如表3所示:

表3 指向路徑的構成要素

人的視線或注意力會隨著該物體的指向移動到目的物。其區別于匹配路徑之處在于匹配路徑強調的是線性目標物的虛擬運動,而指向路徑的關鍵在于其指示作用,以虛擬的路徑指引人們的注意力的轉移。

秀貞轉到我的面前來,看我仰著頭,她也隨著我的眼光看向那張畫。①林海音:《城南舊事》,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7頁。

由上句可知,指向路徑中的“線性帶端點的物體”也可為無形之物,如“我的眼光”,這里的眼光模擬了從“我”的眼睛到畫的一條虛擬路徑,秀貞的目光隨著“我”的視線的指引,移動到畫上。因此,判定指向路徑的根本在于人的注意力是否被一無形的路徑指引到達某一目的地,同時,始源物只需滿足線性及帶有一端點的特征,是否為實物并非為判定指向路徑的必要條件。

(4)目標路徑

Tamly認為在目標路徑中,無形中介物的虛擬運動模擬了后續運動的軌跡,如表4所示。

表4 目標路徑的構成要素

其中,中介物的存在是關鍵。這一中介物是虛擬的,它從某實物的前端出發,模擬運動到目標物,其運動軌跡明確了后續運動的方向。另一實物的后續動作將沿著中介物事先規劃好的軌跡,運動到目的地。這一動作可為真實的,也可為虛擬的。正是因中介物提供的預設軌跡,后續運動的方向和路徑得以確定。

由于語言環境的限制,在筆者所搜集的語料中這一語言現象只占一小部分,但是通過下例可以看出這一表達在日常生活的表述中還是十分常見的。

我看到身旁的許多來賓,把鏡頭對準自己的孩子,不住地按下手中相機的快門。②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在上句中,中介物從相機鏡頭運動到孩子,設定好孩子的影像即將發生的運動軌跡,在快門按下后,影像會沿著這一軌跡運動,而這一運動是虛擬不可見的,但因其語言表述中“對準”、“瞄準”等詞使用,包含了中介物為瞄準目標后的下一秒另一實物所發生的運動規定了運動軌跡,使其與后文中的感知路徑相區別,也是目標路徑的一個界定標準。

(5)視線路徑

Tamly認為視線路徑是以語言模式和認知結構為基礎所形成的概念。其四類構成要素描述如表5所示:

表5 視線路徑的構成要素

需要強調的是,關于視線的虛擬位移指的是視線的轉移,也就是說只關注于視線的側面移動。其動詞不僅可為如“看向”等的感官動詞,還可用“轉向”等非感官動詞來表達其視線的虛擬運動,明確其視線移動的方向。

辛楣按住酒壺,眼光向席上轉道。①錢鐘書:《圍城》,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72頁。

在上句中,無形的線路由人的眼睛發出,雖然所使用的動詞“向…轉”是非感官動詞,但描述了人視線的側面轉移,在例句中即表現為眼光從酒壺到席上的轉移。由此可知非感官動詞表達虛擬位移現象的原因是:其強調的是目光的轉移,關注視線的側面變化。

2.輻射路徑

Tamly認為輻射路徑中包含的發射路徑指的是放射性物質從能量源出發并持續穩定的向外擴散的過程。其四類構成要素描述如表6所示:

表6 輻射路徑的構成要素

它包含了三個要素及三大過程,三要素指的是放射源、放射物質以及目標物(目標物通常不具有放射性),三大過程指的是放射物質從放射源釋放,沿路徑移動最后與目標物(能量接收物)接觸的過程。與方向路徑不同,輻射路徑中的位移路徑是可以被感知的,“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燈光(路燈)從樹葉的密層中灑下來,斑斑駁駁的落在二小姐她們身上。②茅盾:《子夜》,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第8頁。

在上例中,“路燈”作為具有放射性的能量源向外散射出肉眼看得見的光束,沿著一定路徑穩定地移動到目的地,在此處即為“二小姐”,由于我們并不能看到光線移動的過程或者說我們并不能真正地分辨出每一根光線,但由于光束的確出現在觀察者的視覺框架中,使其確信這就是光線移動的痕跡。

3.影子路徑

Tamly認為影子路徑的表述是語言概念化的表達或者說是一種感知表達。其四類構成要素描述如表7所示:

表7 影子路徑的構成要素

一有形之物的影子在某一表面上可見,則該過程被心理投射為是影子從該有形之物虛擬運動到彼表面上。比較之后不難發現,其實影子路徑的概念與輻射路徑的定義存在著相似性,但影子路徑卻并不屬于輻射路徑的范疇。根據Tamly的解釋,從物理學角度分析,光線的傳播是通過光子的運動實現的,如輻射路徑中的(光線)從太陽到達手掌體現了主體虛擬運動前進的方向,然而粒子物理學中并沒有理論支持存在影“子”從始源物發出進而運動到影子的輪廓,因此影子路徑被單列成一種類別。

斑鳩和山雞也來飲水,把彩色的影子投入在水塘中。③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上例中,“彩色的影子”似乎從始源物(斑鳩和山雞)運動到了目標物(水塘),這是一個典型的影子路徑的表達結構。但從筆者搜集的語料來看,這種表達卻并不常見。在漢語中更為常見的表達往往不會以影子的始源物直接作為主語,而是側重于強調光源在影子投射過程中的重要性,將光源作為句子的主語,實現投射的動作。此外,漢語中還有另一種情況,光源和始源物會同時被省略,直接將影子作為句子的主語,對于施事者的強調被最小化。因此在漢語中影子路徑的句子構式通常是“光源或始源物(可省略)—影子—目標物”。例如:

(1)西斜的太陽光把一些樹影子都投射在那石階,風動時,這五級的石階上就跳動著黑白的圖案畫。①茅盾:《子夜》,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第169頁。

(2)門一開,男人長長的影子投進屋里。②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search.(3)墻壁上搖曳著他自己的影子。③巴金:《寒夜》,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4年版,第321頁。

例(1)就是漢語中常見表達的典例,“太陽光”對應著光源,是句子的主語也是投射動作的施事者,“樹影”即影子,“石階”就是此處的目標物。而在例(2)中不難發現,這里光源和始源物都不是主語,而是將“男人的影子”作為主語,對形成影子的施事者(光源)和本體(影子的主人)的強調在此處被最小化,著重強調了影子投進的結果。

但是,并非所有包含“影子”這一意象的描述都可被視為影子路徑,此處的例(3)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句中雖然有“影子”,但因為缺乏表現投射過程及路徑的動詞或介詞,筆者認為不能視為影子路徑。

4.感知路徑

Tamly認為感知路徑包括視線的發出和接收,只能用感官動詞來描述。其四類構成要素描述如表8所示:

表8 感知路徑的構成要素

這類虛擬運動涉及了兩個實體的概念:體驗者和被體驗者,同時此虛擬運動還包括在體驗者和被體驗者之間做單向直線運動的無形物。始源物既可為體驗者也可為被體驗者,當體驗者被看作是始源物,位移主體像探針一樣被觀察者發射出去時,它可以探測到遠處的目標物。當被體驗者被看作為始源物時,“刺激物”由被體驗者發出,運動至體驗者,刺激其感官體驗。

(1)韓太太瞪著眼遠眺鴻漸身后的背影。④錢鐘書:《圍城》,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211頁。

(2)女人的碎笑聲從樓上傳來。⑤同④,第133頁。

在例(1)中,“韓太太”充當了被體驗者的角色,“背影”則是體驗者,“韓太太”的眼光像探針一樣被發射出去,以“韓太太”與“背影”兩點的連線為移動路徑,最后探測到達鴻漸身后的背影。而在例(2)中,位移主體則由體驗者發出。笑聲作為刺激物由女人發出,刺激了觀察者的聽覺體驗。

同時在漢語的表達中,被體驗者有時也可省略,如:

(3)尖音刺入四小姐的耳朵。⑥同①,第319頁。

此處“四小姐的耳朵”是體驗者,但由于“尖音”的發出者未知,故觀察者在描述時并未提到。從例句中可知,“刺入”明確表明了聲音以耳朵為目的地,沿某一無形路徑做直線運動。所以,被體驗者的有無并非感知路徑的必要判定條件。當被體驗者未知或根據語境可推斷出時,常可被省略。

圖1告訴我們,感知路徑在發射路徑中占據較大比重,可以認為,人類的五官是一切認知活動的起點,是發現和認知世界的基礎。故筆者對其進行進一步分類,從聽覺、視覺、嗅覺三個方面分析,數據顯示在感知路徑中(見圖2),聽覺和視覺比重相當,嗅覺所占比重較小,原因在于人們在認知事物的時候,視覺和聽覺是信息接收和傳遞的主要途徑,是在不直接接觸事物的情況下最直接快速的認知方式,遵循人際交往中“適當距離”原則,①胡佩迦:《漢語中感官知覺詞的隱喻認知義考察》,《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因此多數情況下不會與事物近距離接觸,同時,從信息重要性的角度考慮,氣味承載的信息量最少,如此一來嗅覺的虛擬位移情況就相對少得多。

圖2 感知路徑亞類分析

三、漢語發射路徑的特點——介詞

數據統計發現,漢語發射路徑中介詞的使用與英語表現出明顯的差異,英語中介詞是發射路徑的關鍵特征之一,往往通過介詞的使用表現虛擬位移的方向和路徑。漢語中則不然,漢語中有兩類特殊的動詞:趨向動詞和方向性動作動詞。趨向動詞代替了介詞的指向功能,動作動詞則包含了該功能,因而出現不使用介詞的現象。

圖3 發射路徑中有無介詞情況的比例

1.趨向動詞

趨向動詞屬于現代漢語中詞類劃分中實詞里的動詞,經常用在別的動詞或形容詞后表示趨向。常見的趨向動詞包括:上、下、來、去、進、出、回等。②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頁。比如:

(雷參謀)受過訓練的腳步聲打入吳少奶奶的耳朵。③茅盾:《子夜》,長江文藝出版社年版2010年版,第53頁。

上例中,“打入”一詞中“打”表示動作,趨向動詞“入”充當“打”這一動作的補語,表示其路徑和方向,替代了介詞的作用。“腳步聲”作為位移主體由雷參謀(被體驗者)發出,沿著某一直線虛擬運動到吳少奶奶(體驗者)的耳朵里。動作動詞和趨向動詞的聯合使用完整地表述了虛擬位移的過程,這是漢語中特有的表述形式。

2.方向性動作動詞

漢語的動作動詞中有一類是帶有方向性的,這種方向性使得動詞兼具虛擬運動的方式和路徑,不需要介詞的輔助。

在上述感知路徑的例(1)句中,“遠”作為形容詞修飾“眺”這一動作動詞,“眺”表示了向遠處看,本身帶有方向性,不需要介詞的輔助來表示虛擬位移的方向和路徑。視線從韓太太的眼睛出發,沿軸運動直至方鴻漸的背影。而對應的英語表達往往用“stare at”來表示“眺”的意思,需要介詞“at”來確定視線虛擬運動的目的地。漢語中帶有方向性的動作動詞的獨立使用涵蓋了虛擬位移的運動要素,也是漢語發射路徑的另一大特點。

筆者認為這是因為漢語中存在大量帶方向性的動詞所致。早在上古和中古時期,當時人們主要以造字來豐富其詞匯,賦予有細微差別的事物以特定的字。因此,單音節的字往往含有復雜的語義概念,比如“射”就包括了方向、動作、路徑。但是,高度發達的漢字系統也造成了語言社團的記憶負擔。④趙宏:《語言文化探索》,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73頁。所以,發展到近現代時期,漢語詞匯出現了明顯的雙音化趨勢,從而使得帶方向性的動詞數量大大增加。

中國自古以來崇尚形散神合,僅依靠具體語境、自身語感或語用習慣來表達和理解。有時將介詞去掉也不會影響讀者的理解,甚至會更符合中國人的悟性思維。

(1)樓上忽然發出了一陣哄笑。(自編例句)

(2)從樓上忽然發出了一陣哄笑。(自編例句)

筆者發現,以上兩個例句皆不影響讀者的理解,從而看出介詞在此句中可有可無。這是因為“中國人的悟性思維在漢語語法中所體現的‘人治’,重意合,重意念連貫,結構不求齊整,因而在某些層面‘語法是軟的,富于彈性’和靈活性。”①②鄭國鋒:《宏事件特征與英漢語位移運動事件的切分——一項基于語料庫的對比分析》,《外國語文》2014年第6期。

連淑能曾指出,漢語追求均衡美和對稱美,常用對偶、排比、重復、重疊的表達法,以及常用同義詞組合和反義合成的四字格。③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3頁。筆者在搜集的發射路徑語料中發現,部分語料是以四字格的形式出現。四字格修辭不僅對于字數有要求,其形式上也要求對仗工整,因而此類修辭實際上是一種語義濃縮,多余的成分必須省略,只保留實詞。舉例來說“面溪背山”,運用了反義合成,即使省略其動詞后本該存在的介詞,也清楚表達了事物的具體位置,同時達到異中求同的美。此外,漢語還追求整齊勻稱、對仗工整的美,比如“坐北朝南”,“朝”表示的是“朝向”,如若不舍棄“向”這一虛詞,則無法達到整齊、對仗的效果,所以漢語發射路徑中介詞的省略是中國人追求對稱和均衡美的體現。

四、結束語

發射路徑是六大虛擬位移類別中分支最多、界定條件最細微的一種,同時又在漢語虛擬位移事件中占據了較大的比重,筆者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出發,以Talmy對于英語中發射路徑的分類和界定為基礎,將漢語中的發射路徑分成了四大類——方向路徑、輻射路徑、影子路徑、感知路徑。

筆者根據自己的發現對漢語中的發射路徑界定確定了明確的標準,并對其思維模式及運用習慣進行了總結,并且發現了漢語中介詞使用頻率明顯低于英語。而這是由于漢語中特有的趨向動詞和漢語雙音化過程中產生的方向性動作動詞的存在,動作動詞和趨向動詞的聯合使用完整地描述了虛擬位移的整個過程,從而代替了介詞的指向性功能,這種特殊表述形式是漢語的悟性思維和對稱審美的體現。

(責任編輯:言順)

Analysis of Emanation in Chinese

ZHENG Guofeng,CHEN Lu,CHEN Yan,LIN Nini,SHEN Ley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This thesis targets at emanation in Chinese fictive motion.Based upon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Talmy’s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emanation,it analyses the specific classification and defined criteria of Chinese emanation,as well as expression patterns in language structure.It is found that the preposition can be replaced or omitted,because of the traits of directional verb and action verbs which imply directions.Meanwhile,in terms of the form,the combination of them embodies wuxing(epiphany)and symmetrical aesthetics in Chinese.

fictive motion;emanation in Chinese

本文為華東理工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基金項目“漢語發射路徑研究”和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課題編號:201610251092)階段性成果。

鄭國鋒(1973-),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教授,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研究方向:英漢語對比,認知語言學,敘事學;陳璐(1996-)、陳妍(1996-)、林妮妮(1994-)、沈樂怡(1996-),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研究方向:英漢語對比。

H14

A

1008-7672(2017)03-011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免费视频| 99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国产精品污视频|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欧类av怡春院|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欧美亚洲香蕉|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成|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国产毛片网站| 97在线免费| 久久不卡精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免费黄|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欧美日韩第三页|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日韩在线影院| 999精品在线视频| 99精品视频播放|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啪啪国产视频|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国内精品免费|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麻豆国产精品视频| 综合网天天| 99精品在线看| 在线va视频| 亚洲嫩模喷白浆|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91久久大香线蕉|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二区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欧美亚洲激情| 3344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狠狠干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性欧美精品xxxx| 久久黄色影院|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婷婷六月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