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恩澤(晶蘇傳媒,南京210019)
市 場
“一帶一路”:千年之約的自由貿易通道
◎ 蔡恩澤(晶蘇傳媒,南京210019)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這個“世紀工程”不僅給中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更能惠及沿線各國及世界。
5月14日至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圍繞 “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的論壇主題,29位國外元首、政府首腦及聯合國秘書長等3位重要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來自130多個國家的約1500名各界貴賓匯聚于北京懷柔的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共商大計、共繪藍圖,攜手構筑合作共贏的陽光大道。
這是對 “一帶一路”偉大戰略構想的檢視,也是對絲路精神的回眸,更是對 “一帶一路”未來的憧憬。
2013年秋,國家主席習近平基于全球經濟背景和時代特點,以高屋建瓴之勢,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分別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的倡議。這是對全球發展戰略機遇期的重大把握,是面向世界充滿歷史使命感的深情召喚。
探測歷史維度,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變革創新的步伐持續向前。各國之間的聯系從未如此緊密,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愈來愈強烈,人類戰勝困難的手段變得更加豐富嫻熟。“一帶一路”是歷史的延伸,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借助現代聯通手段,人類謀取新的合作的自由貿易通道。
面對現實狀態,地球人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時期,地區熱點錯綜復雜,局部戰爭起此彼伏,恐怖主義蔓延肆虐。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需要新動能推進;區域發展失衡,需要普惠調節;貧富差距增大,南北鴻溝有待新的機制彌合。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曾經是 “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卻成了沖突動蕩和危機挑戰的代名詞。這種狀況不能再持續下去!“一帶一路”可以把世界連接起來,通過貿易暢通,互通有無,促進經濟增長。
“一帶一路”可以達到新的歷史條件下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這也是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淀傳承下來的絲路精神。這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因為人類正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應當通過 “一帶一路”共同利益連接到一起。
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承接古今、連接中外,賦予古老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被譽為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戰略構想、一條和平發展的共贏之路、一項腳踏實地的偉大事業。因為,它根植于歷史,但面向未來,源自中國,但屬于世界,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全球性影響力。
“一帶一路”理念一旦變成現實,將構建起世界跨度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走廊。它涵蓋44億人口,GDP規模達到21萬億美元,分別占世界的63%和29%。該區域是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沿途多為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多數國家后發優勢強勁,發展空間大,處于上升期。中國與該地區經貿合作密切,約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4,近10年貿易年均增長達到19%。
顯然,“一帶一路”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戰略構想,更是沿途國家共同繁榮之有益路徑,是中國夢與世界夢的有機結合。
放眼當下,“一帶一路”風生水起,氣貫長虹。
政策溝通方面,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東盟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哈薩克斯坦的 “光明之路”、土耳其的 “中間走廊”、蒙古的 “發展之路”、越南的 “兩廊一圈”、英國的“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波蘭的“琥珀之路”等,都是“一帶一路”上的大手筆。中國同老撾、柬埔寨、緬甸、匈牙利等國的規劃對接工作也全面展開。
貿易暢通方面,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對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
資金融通方面,亞投行已經為 “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9個項目提供17億美元貸款,“絲路基金”投資達40億美元,中國同中東歐 “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
設施聯通方面,從烏茲別克斯坦 “安格連-帕普”隧道到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從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到英國中歐班列,從埃塞俄比亞吉布提·亞吉鐵路到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輕軌,從斐濟納布瓦魯公路到巴勒斯坦喀喇昆侖公路,大道之行,基礎設施先行。
民心相通方面,“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弘揚絲綢之路精神,開展智力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等建設,在科學、教育、文化、衛生、民間交往等各領域廣泛開展合作,為 “一帶一路”建設夯實民意基礎,筑牢社會根基。
值得關注的是,千年駝鈴,大漠孤煙,貿易是 “一帶一路”上最深刻的印記,最宏大的篇章。西域葡萄和中國絲綢在這里交易,法國酒和中國茶在這里交融,葡萄牙香料和中國陶瓷在這里交集,阿拉伯珠寶和中國鐵器在這里交換……絡繹不絕的商旅駝隊,帶來的不僅是獨特的物產和豐厚的財富,還有中外各自新穎的精神相互滲透以及對舊有生活方式的蕩滌,延續著文明的血脈。
《“一帶一路”貿易合作大數據報告2017》顯示,2016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總額約為9535.9億美元,其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達25.7%,較2015年上升了0.4個百分點。其中中歐班列功不可沒,搭載在中歐班列上的貨物品類日益豐富,從小商品和電子產品為主逐步豐富到紡織品、汽車及配件、機械裝備、家具等;從最初的單向運營,到現在的雙向運營,西班牙紅酒、波蘭牛奶、保加利亞玫瑰精油、德國汽車……越來越多的回程貨搭上了中歐班列國際列車,進入中國市場。
“一帶一路”貿易暢通,首先得益于中國的誠意。和平和發展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中國愿與世界各國在命運共同體的旗幟下利用 “一帶一路”這個平臺,秉持 “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促進生產要素自由合作,為世界共同發展提出的一項具有東方智慧的方案,中國無意利用 “一帶一路”謀求大國霸權。
“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得益于科學的頂層設計。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其中對貿易暢通提出了切合實際的構想,將投資貿易合作列為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建議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 “蛋糕”。同時對信息互換、拓寬貿易領域、 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 拓展相互投資領域、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等方面提出積極的行動路線。
“一帶一路”貿易暢通,也得益于沿線國家政要的高度認同。捷克總統澤曼評價“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創舉”,是 “現代史上的一項重大倡議”。埃塞俄比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說,他高度贊賞習近平主席提出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為推進國際合作、促進世界繁榮所展示出的遠見卓識。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女士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不同的國籍、不同的身份,發出同一種聲音,力挺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對 “一帶一路”的愿景展望是,我們攜手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和加強互聯互通倡議對接的努力,為國際合作提供了新機遇、注入了新動力,有助于推動實現開放、包容和普惠的全球化。
要推動互利共贏,明確合作方向。要結伴成行,相互借力。要本著伙伴精神,牢牢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要堅持在開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不畫地為牢,不設高門檻,不搞排他性安排,反對保護主義。各國要加強合作,對話化解分歧,協商解決爭端,共同維護地區安全穩定。
要密切政策協調,對接發展戰略。加強政策協調,不搞以鄰為壑,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經驗,也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要建立政策協調對接機制,相互學習借鑒,并在這一基礎上共同制定合作方案,共同采取合作行動,形成規劃銜接、發展融合、利益共享局面。要把 “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成果結合起來,同亞太經合組織、東盟、非盟、歐亞經濟聯盟、歐盟、拉共體區域發展規劃對接起來,同有關國家提出的發展規劃協調起來,產生 “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要依托項目驅動,深化務實合作。在基礎設施聯通方面,要推進鐵路、公路等陸上大通道建設,加快海上港口建設,完善油氣管道、電力輸送、通信網絡。在實體經濟合作方面,要大力推進經濟走廊建設,辦好經貿、產業合作園區,進一步促進投資、聚合產業、帶動就業,走創新發展之路。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方面,要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強規則和標準體系相互兼容,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和機制保障,充分釋放互聯互通的積極效應。在金融合作方面,要拓展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降低融資成本,打通融資這一項目推進的關鍵環節。在民心相通方面,要深入開展人文領域交流合作,讓合作更加包容,讓合作基礎更加堅實,讓廣大民眾成為 “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和受益者。
“一帶一路”前景可期,誠如習近平主席在論壇閉幕辭中所言,新的起點上,我們要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推動 “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動力。
(作者為財經媒體專欄作家,晶蘇傳媒首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