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增(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天津300202)
觀經濟全球化趨勢中的美國經濟和中國“一帶一路”
◎ 李文增(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天津300202)
經濟全球化是指在生產不斷發展、科技加速進步、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一國和地區的范圍而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一體化過程。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客觀進程,給各國經濟發展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在這個發展趨勢中,歐美部分發達國家卻出現了與其相悖的貿易保護主義的不和諧聲音。今年1月20日,美國新一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就職演講中發表了不少與歷屆美國總統不同的看法,引起廣泛關注。聯系此前他在總統競選演說和其他重要場合發表的言論,可歸納其中的幾個重要問題進行分析,值得關注。
唐納德·特朗普在就職演講中說道,“我們正參與到一項偉大的全國性事業當中:重建我們的國家,重塑對全體人民的承諾。我們將一起決定未來很多年內美國乃至全世界的道路。今天的就職典禮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今天,我們不只是將權力由一任總統交接到下一任總統,由一個政黨交接給另一政黨。今天我們是將權力由華盛頓交接到了人民的手中,即你們的手中”。
他接著說,“長久以來,華盛頓的一小群人攫取了利益果實,代價卻要由人民來承受。華盛頓欣欣向榮,人民卻沒有分享到財富。政客們塞滿了腰包,工作機會卻越來越少,無數工廠關門”。“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政府由哪個黨派掌控,而是讓政府由人民做主?!薄拔覀儓孕艊沂菫榉杖嗣穸嬖诘摹N覀儑蚁胍獮楹⒆觽兲峁﹥灹嫉膶W校教育,為家庭提供安全的生活環境,為每個人提供好的就業崗位”。
然而早在十九世紀,偉大的革命導師恩格斯就曾指出:看待一個政黨和個人,不是看其說了什么,而是看其做了什么。那么,我們從特朗普的政府組閣上看到的卻是,閣員基本上以資本家和富豪為主體(如表格所示)。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們不禁要問:資本家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嗎?能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嗎?
就在特朗普就任總統的次日,美國廣大民眾,包括首都華盛頓在內的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等主要城市組織了上百萬人的反特朗普大游行。同時,在全球各地有超過200萬的示威者聲援“婦女向華盛頓進軍”大游行。
此間有分析人士指出,多年來存在的種族歧視以及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使得美國社會矛盾持續上升,而2016年特朗普勝選美國大選更加劇了社會的分裂。盡管他在競選以及就職儀式上呼吁并保證將美國人團結起來,但其行事與執政風格以及在移民、環境、新聞自由等問題上的政策立場或將激起更多美國民眾的反對,美國社會或將進一步被撕裂,而他的白宮之路也或將布滿荊棘。
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提到,“幾十年來,我們以美國工業的衰落為代價為別國的工業輸送營養,為別國軍隊施以援助,但對我國軍力的耗損視而不見。我們曾經致力于保衛其他國家的領地,卻忽略了我們自己的領土。我們曾經將成千上萬億美元轉移到海外,我們自己的基礎設施卻年久失修、長年荒廢。我們幫助其他走上了富裕之路,我們自己的財富、力量和自信卻逐漸消失在地平線上。我們的工廠一個接一個倒閉,而我們成千上萬被落在后面的工人被長久忽視。我們中產階級的財富被剝削,再被分配給世界其他國家”。
雖然近幾年美國經濟已走出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泥潭,并逐步復蘇,但從半個多世紀的一個較長時間跨度來看,卻是從鼎盛的資本帝國經濟時代逐步走向衰落的時代。特朗普的這段演講大體反映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經濟在發展中所表現出來的窘態,也就是美國經濟逐步走下坡路的狀況。然而,特朗普將此狀況歸咎于美國過度地支援別國的所謂 “舍己為人”行為。
從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長河來看,美國經濟之所以走到今天這一步,主要是由于美國在二次大戰結束之后走上了一條霸權主義的錯誤道路造成的。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后美國已成為世界頭號的經濟大國和強國,擁有世界近70%的黃金儲備,且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然而美國卻以意識形態和冷戰思維面對戰后各國重建之發展形勢,先是出錢、出槍、出炮、出飛機,支持當時的中國國民黨政府打內戰,數年的戰爭最終失敗并消耗了大量的財力物力。
時隔不久的1950年,美國又集結一些國家的軍隊,以聯合國軍的名義,不僅占領了朝鮮,而且將戰火燒到中國的鴨綠江邊,最終激起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美國在這場長達三年的朝鮮戰爭中最終失敗,同樣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和軍力。朝鮮戰爭失敗后,美國并沒有吸取教訓,而是繼續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發動了越南戰爭。越南戰爭比朝鮮戰爭持續的時間更長,消耗更大,最終導致了美元危機和以美元為核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之崩潰。
時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至本世紀的2011年12月,以美國為首發動的長達十余年的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等大小戰爭,又花費了數萬億美元的軍費,并且給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國家造成了重大的戰爭創傷和經濟衰退,引發了影響到今日的國際難民潮。
正是由于在二戰后連年不斷地對外實施擴張、侵略和戰爭,不僅使美國缺乏強有力的投入來增強其原有的工業經濟,而且過度發展虛擬經濟,日益脫離實體經濟。最終導致制造業逐步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表示,“從今天開始,我們的國家將擁有新的遠景。從今天開始,只有美國第一——美國第一。每一個關于貿易、關于稅收、關于移民、關于外交的決定,都會為了美國工人和美國家庭的利益而做出。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國界不受其他國家的破壞,他們生產了本屬于我們的商品,偷走了本來要投資在我們國土上的公司,毀掉了我們的工作機會。只有保護,才能有真正的富強。我會拼盡每一口氣,為你們奮戰到底。而且我永遠,永遠不會讓你們失望。
我們會拿回屬于我們的工作。我們會重新守衛住國界。我們會奪回我們的財富,和我們的夢想。在我們遼闊偉大的國土上,我們要建立新的道路、高速公路、橋梁、機場、隧道和鐵路,人民不再依靠福利,而是回到工作崗位,依靠美國人的雙手,美國人的勞動,重建我們的國家。我們將遵循兩條最簡單的原則——買美國的商品,雇美國的工人”。
盡管這些言論表明其對美國歷史上的一些侵略行為有所反思,感到得不償失,不如用這些人、財、物來進行國內的道路、高速公路、橋梁、機場、隧道和鐵路建設。但其在振興美國工業和擴大就業方面采取了美國利益至上的 “買美國的商品,雇美國的工人”貿易保護主義的辦法,顯然是不妥的,也是難于行通的。
以著名的汽車城底特律債務破產案為例,“汽車之都”緣何走向 “債務破產之城”?底特律本是美國汽車工業的發源地和大本營,曾牢牢主宰美國汽車市場,福特、通用及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巨頭均發源于此,并因這家公司的總部齊聚于此,成為了世界著名的 “汽車之城”。1914年,由老福特首創的流水線作業不僅帶動了美國汽車產業的蓬勃興盛,更直接帶來了美國20世紀20年代的 “柯立芝繁榮”,成為美國進一步崛起的基石。20世紀50年代及60年代早期,底特律是美國最繁榮和富有的城市之一,民眾以居住于此而自豪。在20世紀50年代的鼎盛期,底特律位列美國第五大城市,擁有將近200萬人口。
然而,底特律卻逐步走向了衰退,并在2013年發生債務危機,成為美國迄今為止實施破產保護的最大城市。底特律走向破產,或者說美國汽車工業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有:一是其汽車產業的技術進步緩慢,競爭力逐步下降。即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日、韓和歐洲汽車業的興起,在國際化競爭面前,美國汽車市場的份額不斷被瓜分,汽車廠商的衰退導致了底特律經濟的衰退,加之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了底特律致命一擊:三大汽車公司裁員14萬人,2009年,克萊斯勒和通用相繼宣布破產,到2013年6月30日,底特律的長期負債總額超過140億美元。最終導致財政發生嚴重困境。
二是過度發展虛擬經濟導致制造業的工人出現“懶惰”現象。近期有媒體報道,去美國開玻璃(生產汽車用玻璃)廠的玻璃生產大王——中國民營企業老板曹德旺吐槽:在美國開玻璃廠,竟然招了70歲的老技術工人。原因是美國的年輕人寧愿吃“低?!币膊划敼と恕H绻麤]有低保,寧愿上街鬧事,也不工作。美國人既不存款,也沒有掙錢給后代攢錢的習慣。因此這種只活在當下的思想影響了美國各個制造行業的發展。在美國能買到的質量好的產品大多是Made in China。有人做過比較,1.2萬元人民幣在中國可以買到手工藝很好的榆木長桌,而在美國卻幾乎只能買到一張三合板的桌子,這樣極高的人工成本導致了Made in the USA很難有市場。
三是環境惡化,人口減少。隨著汽車產業競爭力的下降和稅收的減少,底特律的犯罪率失控,社會動蕩不安。各個公司和個人紛紛搬離,人口銳減導致稅收基礎減少,形成了惡性循環。
從這宗著名的破產案可以看出,美國工業的衰落并不是由于其發揚風格、對外援助的結果,而是由其體制機制導致制造業的技術進步緩慢和制造業的勞動者干勁兒的下降,以及城市社會管理不佳等因素造成的制造業對外競爭力的逐步下降所決定的。
決定事物發展變化的決定因素是內因而不是外因,這是唯物辯證法所揭示的普遍規律。因此,通過貿易保護中心的辦法來重振美國制造業是很難行得通的。
盡管近些年美國經濟逐漸復蘇,但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深陷系統性困境的情況下,美國的經濟能否獲得持續穩定發展,也是難于令人樂觀的。在此背景下,不論是特朗普的競選演說,還是總統就職演講所提出的所謂的 “為美國人民服務”,不過是作為政客(至多是作為所謂的政治家),為爭得選票和爭取 “民心”,并為資本家集團獲取更大的利益所采取的策略,或是以此掩蓋美國作為頭號經濟大國的某些困境。無論如何,特朗普都難于通過貿易保護主義的手段來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而獲得成功。作為頭號經濟大國的美國新一屆政府應該深刻地反思過去多年實施的國際霸權主義及其國內的經濟體制機制問題,并且應該從全球層面,全面準確地評估經濟全球化給人類帶來的諸多積極成果。
歷史證明,改革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合作共贏才是正確選擇。中國當今的經濟發展得益于國際合作和自身的不斷努力創新和進取,同時也為國際經濟發展做出了諸多貢獻。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國家期間,首次提出共建 “絲綢之路經濟帶”。同年10月,他又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二者共同構成了 “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旨在與沿線國家乃至全球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共享中國發展成果。2016年第七十一屆聯合國大會首次將“一帶一路”倡議寫入決議,并得到成員國一致贊同,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倡議的普遍支持。今年的5月14日至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29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論壇,這不僅是對中國新發展理念的實踐,也是中國新理念引領世界新發展的體現,中國必將在未來的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中獲得進一步發展,并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為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天津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