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溝溝坎坎,身在局中,你會以為自己過不去了。如果你能靈魂出竅一下,讓自己站在半空,或者穿越到幾年以后,再來和當時的自己說句話,估計你很可能想說:“淡定,淡定。沒什么過不去的?!?/p>
有些人恐懼父母離去,或者江郎才盡還有衰老。比起這些,令我更為恐懼的是擔心以后會埋怨自己,就是在力所能及時沒有努力做一件事,當沒有機會再去做時,會責備年輕時的自己。
著名網球職業運動員李娜的賽場感言
在沒有離開農村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真正到了外面的世界,才發現差距太大了,不只是差一點點,所以那一刻真心感受到了一種自卑,頭一直低著。那時候我就發誓,我一定要去中國最大的城市上學。今天,如果有人問我覺得最驕傲自豪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我覺得能夠給我們70%來自于農村的兄弟們,帶來一份有尊嚴的工作。
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關于夢想的思考
當自己被視為下一個楊紫瓊時,我卻無心久在臺前。記得在片場時,我看到一個女孩子跑來跑去,為所有人安排、謀劃,后來才知道這就是制片,也是我想做的。因為我喜歡操控全局。
我篤信只要你夠專注夠強力,全世界都會來幫你。置身漩渦中的人可能一時看不清那些事的來路,但路走得遠了,你自然就會知道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時間都在給。后來,當中國銀幕數到達5000 塊時,我終于成為夢想中的那個人:電影制片人。
DMG印紀傳媒集團總裁、中國首位好萊塢女制片人吳冰
一個人一生不知要走多少十字路口,一個彎轉錯了就很難回到過去的志愿,因此道路的選擇至關重要。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機遇、變遷,甚至有無限的偶然性,國家的發展、經濟社會的變遷,乃至家庭中細小的問題都會引人轉向,甚至于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1948年我經梁思成先生推薦赴美國匡溪藝術學院求學,1950年學成后,應梁先生信中說到的“新中國百廢待興”的召喚,力辭種種誘惑,毅然從尚為英國盤踞的香港、在軍警挾持下取道回國,投身到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建設和教育事業中,現在想來,如果當時留在美國,便沒有此后幾十年在中國建設領域中的耕耘和收獲。類似的情況一個人一生不知要經歷多少,回顧既往,我自審之所以沒有“轉錯”大方向,很大程度上還是與早年“立志”相關。
著名建筑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良鏞的“選擇”與“立志”
“馬拉拉日”不是屬于我的日子,它屬于曾為自己的權利說話的每一位女性,每一位男孩和每一位女孩。數以百計的人權活動家和社會工作者不僅為自己的權利發聲,同時也努力去實現和平、教育與平等等目標。成千上萬的人被恐怖分子殺害,數百萬人因恐怖襲擊而受傷。我只是其中之一。為此我站在這里,作為那些受到傷害的人群中的一員,我不僅為自己說話,也為那些無法讓人聽到他們聲音的人說話,那些為自己的權利抗爭的人,他們能和平居住的權利,他們能受到尊嚴對待的權利,他們能享有平等機會的權利,他們能接受教育的權利……
2012年10月9日,塔利班對我的左額開槍,他們也射殺我的朋友。他們以為子彈將會讓我們沉默,但他們失敗了。那一沉默中響起了成千上萬的聲音。恐怖分子以為他們能夠改變我的目標,阻止我的理想。但是我的生活沒任何改變,除了已逝去的懦弱、恐懼與無助,堅定、力量與勇氣誕生了。我還是同一個馬拉拉,我的理想依舊,我的希望如故,我的夢想依然不變。我不反對任何人,我要為每一位孩子能接受教育的權利發言。
看到黑暗我們認識到光明的重要,在沉默中我們認識到聲音的重要。同樣地,當見到槍械時我們認識到筆與書本的重要?!肮P比劍鋒”這一睿語如是說。讓我們撿起我們的課本和筆吧,它們才是威力最強大的武器。一個孩子、一位教師、一本書和一支筆可以改變世界。教育是唯一的答案。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在聯合國青年大會上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