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鑰
摘 要:我國石油資源蘊藏豐富,但同樣面臨著嚴峻的石油資源短缺問題,提高采收率技術的發展經歷了近幾十年,人們必須要提高采油技術,來提高采收率,這樣才能保證油田的高產、穩產。下面是本文對新型采油機械小工具做出的一系列分析。
關鍵詞:采油;新型抽油泵
一、自鎖式脫節器
(一)工作原理。1、對接時,隨抽油桿下入泵內的鎖爪首先套住中心桿的縮徑部分,在其導向作用下而下移,當觸及中心桿的軸徑部分時,在桿重作用下徑向張開并繼續下移,張開后的鎖爪外徑大于鎖緊套內徑,從而迫使鎖緊套壓縮彈簧下移,當鎖爪移至中心桿的第二個縮徑部分時,在其本身彈力作用下恢復原形,同時鎖緊套在彈簧壓縮力作用下而上移,套住鎖爪,該脫接器對接過程完成,使抽油桿與活塞可靠地連接在一起。2、正常抽油時,鎖爪受鎖緊套的包緊作用不能張開,能可靠地承載。3、檢泵時,只需上提抽油桿,當脫接器上提至釋放接頭處時,鎖緊套受其阻礙下移,從而解除對鎖爪的鎖緊,使鎖爪與中心桿脫開,并順利起出抽油桿。
(二)特點。自鎖式脫接器結構簡單,下井操作簡便。上、下沖程雙向鎖緊,工作可靠,過流面積大,流阻小。
二、新型抽油桿扶正器
(一)結構。新型抽油桿扶正器由扶正器中心桿、抽油桿尼龍扶正體、抽油桿接箍三部分組成。
(二)原理。采用國內高強度耐磨單體尼龍一次成型,套在抽油桿扶正器中心桿上,在井斜部位或斜井隨抽油桿配套下入該扶正器,起到抗磨扶正作用,有效保護油管、抽油桿不受磨損,延長管、桿使用壽命。
三、可溶式扶正器
(一)結構及特點。可溶性扶正器,是針對機械濾砂管下井中與井壁磨擦易損壞,引鞋和濾脫開等問題而研制的??扇苄苑稣鞯姆稣w,采用高強度可溶性材料加工成型,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和耐磨性。它的使用既實現了防砂管柱下井過程中的扶正與保護,又不影響防砂失效后對防砂管柱的后期處理。從而提高了防砂成功率,延長單井生產周期,降低采油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二)主要技術指標:
密 度:1.67g/cm3
抗壓強度:20.7MPa
抗折強度:6.3MPa
在60℃污水、鹵水、HL壓井液、 1%HCL和1%NaOH溶液中浸泡72-96h后基本失去強度。
四、超越離合器
抽油機安裝超越離合器,是在不改變抽油機原有工作制度、不改變其井下人工舉升設備的條件下,達到提高機采系統效率(進而達到節能或增產目的)的有效技術手段。
(一)主要原理。抽油機安裝超越離合器后,使得原雙向動力傳動系統變為單向動力傳動,不平衡負荷不再反拖電機發電,提高了電機和皮帶的傳動效率;單向傳動(或超越)造成平衡塊以不均勻的角速度進行旋轉,使得抽油桿“慢下快上”,提高了井下泵閥的工作效率和液體的上行流動效率。
(二)主要特點。1、提高抽油機機采系統效率,進而達到節能或增產的目的; 2、改善井下流體的流動狀態,減弱脈動性的負面影響,減輕結臘和砂卡現象的發生; 3、延長井下采油泵的檢修周期,改善電機和皮帶的工作狀態;
五、新型抽油泵簡介
CYB44/63型防砂式稠油泵
(一)結構及其特點:。1、結構:該泵由泵筒、抽稠結構、環空沉砂結構組成。2、結構特點:A 泵筒為一整體缸筒,它由雙通接頭和扶正體固定在泵的外套中間,泵折裝方便。B 抽稠結構:采用反饋長柱塞使泵在下行過程中產生下行加壓力,克服了因油稠造成的光桿下行困難。C 環空沉砂結構:由泵筒和外套所形成的環空與泵下部連接的沉砂尾管連通,組成一個沉砂通道,沉砂管底部接絲堵,形成泵下沉砂口袋。從而防止泵在停抽或工作中砂卡和砂堵。
(二)工作原理。上行程時,下柱塞的進油閥關閉,泵筒儲油腔中原有油井液體,隨著腔室減小,壓力增大,液體打開反饋長柱塞的排油閥排至泵上油管內,完成泵的排油過程。下行時,反饋長柱塞的排油閥關閉,下柱塞中的機械開啟式進油閥打開,井內液進入泵儲油腔室,完成一次進油過程,隨著泵的不斷抽汲,將井內液體排至地面。下行程時,由于排油閥呈關閉狀態,泵上液柱壓力作用在長柱塞上,推動泵柱塞下行,克服了原油粘滯阻力過大造成桿柱下行困難,保證了泵在稠油井中的正常工作。
泵在抽汲中或停抽時,如果砂子下沉,由于泵上柱塞擋在泵筒上部,使砂子不能再落入泵筒內,而是通過泵筒與外管之間的沉砂通道沉到泵下沉砂管內,從而可防止泵在抽汲中或停抽時砂卡。作業時,起出泵下尾管清除沉砂管內砂子。
(三)適用條件:1、油井固井質量好,套管完好無變形、無破損。2、原油粘度≤4000MPa.S的稠油井、稠油出砂井。(地面50℃脫氣原油粘度)。3、油井含砂≤2%,含砂>2%的油井應與其他油層防砂工藝結合起來應用。4、泵內橡膠件適應在井溫≤250℃條件下工作。
(四)施工步驟:1、壓井,起出原井管柱。2、探沖砂至設計位置。3、下防砂稠油泵管柱,泵下尾管根據井況確定在100-300m,尾管下端接絲堵。下泵前,必須檢查柱塞及泵的各部螺紋是否牢固。然后方可下井。(若方案要求防砂則應先進行防砂)。
下脫接器上接頭及抽油桿柱,桿柱下到泵上15m時,應放慢下放桿柱(以防撞壞脫接器)對接脫接器后一定要碰泵。上提防沖距,一般按抽油桿每1000m上提0.8m為宜。若用作業機試抽,上提桿距離不要超過泵的最大行程,以防柱塞出泵筒。試抽合格后交井。
參考文獻:
[1]吳昊,李玉鳳.淺談采油工程新技術的發展前景及展望[J].化工管理,2016(02):87.
[2]謝安平.淺談石油鉆井中跟套管鉆進技術的應用[J].化工管理,2014(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