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摘 要:隨著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企民企融合成為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重頭戲,江西康達竹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國企民企融合而成的中小型混合所有制企業。本文基于出口業務占60%的江西康達竹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做為案例,探討中小型混合所有制經濟在財務規范管理的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混合所有制;國企民企融合;財務規范化管理
一、案例公司基本情況
(一)民營企業基本情況:江西康達竹制品集團有限公司,系于1993年7月28日經江西省奉新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注冊號為360921210002121號《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元,法定代表人:賴學桂。所屬行業為制造業,產品主要出口歐美及中東。
(二)國有股權企業基本情況:SZ成立于2014年9月,注冊資本金10億元,,為南昌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100%持股。主營業務包括金融、大宗商品交易、股權投資、資本市場、工程地產投資五大板塊,目前投資集團總資產約80多億元。
(三)江西康達竹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情況: 2015年11月,公司增資985.0746萬元,由SZ全部以貨幣出資, 2016年3月,經股東會決議同意江西康達竹制品集團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變更后注冊資本為人民幣48,000,000.00元,名稱變更為“江西康達竹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民營企業引進國有企業前的財務管理情況
(一)企業董事會由家族企業父子倆擔任,從采購到銷售均由家族企業成員負責,老板是唯一領導者及決策者,其內部結構簡單,管理層次較少,大小事均由老板拍板,企業無需執行制度,如遇急辦特辦事項,老板組織,執行力非常快,效果特別好,這種管理體系,成員間具有較高的信任與合作能力,因而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抗風險能力,能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但是,一旦老板不在或不重視的事項或項目,下面則推行緩慢,甚至無法推進執行。
(二)以上治理表現在財務管理方面主要是,所有收付款事項均由老板口頭或電話知會出納辦理,無需找財務審批簽名流程,會計核算主要是事后根據出納收付款后的單據來做帳。財務制度形同虛設,很多采購銷售過程獨自完成,內部控制脫離實效,老板過度強調短期利益而忽視了企業的長遠發展,投資者既是經營者也是所有者,從而對于財務管理中的職責區分、嚴格監控、會計信息監督都帶來極大的不利。
三、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財務管理情況
(一)SZ于2015年11月增資后改組董事會:董事長、總經理(家族成員兩名),董秘(職工代表一名),SZ委派兩名董事,共五名董事。SZ并委派一名財務經理和一名營運總監。財務經理主要負責付款審核工作,發現不符合領導交待的情形時,暫不付款,請示領導后再付,營運總監主要負責采購部及監督所有損害SZ做為大股東權益的事項。
(二)以上表現在財務管理方面主要是,大部份材料采購付款,都要通過SZ進駐的財務經理請示領導,在得到領導同意后付款。由于領導不在一線,自己本身又有本職工作要處理,情況不明,職責不清,如此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影響,但如果不加干涉,又擔心康達無法達成自己的投資目標。很多情況下,SZ在維護自己做為大股東權益的同時,也規范了財務管理,但畢竟雙方均從各自利益考慮問題,沒有一桿雙方都認同且用來度量的稱,矛盾總不可避免,影響企業生產經營與發展。
四、矛盾解決的方法
(一)現代企業財務規范化管理
1、現代企業財務規范化管理是指將公司財務的整個過程進行規范,在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前提下,對企業業務流程、部門設置、崗位分工及權限劃分進行分析,本著服務業務、理順流程、查錯防弊、強化管理的目的,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標準財務管理系統。要求企業一切經營管理活動必須以財務為中心,強調各部門和人員的崗位職責與財務流程設計,通過財務標準化,使各部門乃至整個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與財務活動有機的結合,使各級領導能夠清晰地了解本部門的經營業務活動與財務流程,準確把握本部門的關鍵控制點與控制環節,做到心中有數,手續透明,職責明確,權利適當。
2、找到一桿雙方都認同且可用來度量的稱才是解決矛盾的終極辦法,不以任何一方的利益為目的,而是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而這正是現代企業財務規范化管理的要求。
(1)公司建立權責分明的財務規范化管理制度,交董事會全體成員一致審議通過后,打印制度,分發各部門廣而宣傳之。SZ財務經理在審核付款單據時,不需要向領導請示是否可以付款,而應該嚴格按制度、程序辦事的原則,任何人均無權違反制度要求,若制度在執行的過程中有些方面需要完善的,也只有通過修訂制度,由董事會全體成員一致通過后,方可變更,變更之前必須按制度執行。
(2)遵循財務活動規律管好和用好企業資金,使資金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而不唯領導安排來分配資金。嚴格執行財務規范化管理制度中的付款審批制度、資金管理制度以及擔保、關聯方交易等制度要求。
3、混合所有制經濟是資本集中的一種形式,分散資本集中到同一個企業之后,要求不同的所有者之間形成一種凝聚力,共同謀取企業的發展。資本的集中,還要求不同的所有者及其委托代理人,都必須遵循法律規范、公司的契約和章程,防止和減少內耗,以避免企業由于人際關系的緊張而導致資本的撤出和企業的解體。
參考文獻:
[1]朱曉瓏.對我國家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的探析[J].價值工程,2009
(12).
[2]張宗益.公司治理熱點透視與實證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