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俊杰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北京 100044)
日本市郊軌道交通發展模式
蔣俊杰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北京 100044)
日本軌道交通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其市郊鐵路在城市軌道交通中更是占據重要比例。分析日本的市郊鐵路建設與經營模式,將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歸納為3個方面: 1) 經營主體多元化; 2) 主動創造交通需求; 3) 土地綜合開發與主兼業經營策略。通過對日本的分析,希望可以為我國市郊鐵路的建設發展提供借鑒,同時引發對如何利用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的思考。
軌道交通; 市郊鐵路; 衛星城; 日本
面臨著交通壓力的日本東京,在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具有領先地位。東京都市圈44.16%的出行由市郊鐵路提供,其日客運量達到近3 000萬人次[1]。日本的軌道交通長期以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日本式鐵路經營”[2],其中日本民營鐵路在日本城市近郊乃至城際交通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日本的軌道交通經營模式是有效利用民間資本進行城市開發的典范。
目前,對于市郊鐵路并沒有明確統一的概念,各路學者雖然有不同的表述,但其本質基本相同。秦永平[3]認為市郊鐵路是中心城區至其管轄的次級城鎮、衛星城鎮、市郊村鎮的鐵路(有些也可以叫城際鐵路),一般只承擔客運,站間距幾千米,客車行車速度120~200 km/h,可以引導居民和產業向城市中心外遷移,降低中心人口密度,促進新城發展。徐行方等[4]認為市郊鐵路作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為城區及市郊地區或衛星城之間提供鐵路客運服務,可滿足通勤、通學和城市及郊區之間居民往來的需要。綜合各學者觀點,本文的市郊鐵路定位為城市軌道交通的一部分,是服務于郊區和城市中心承擔大運量客流,以通勤、通學為主要目的的軌道交通方式。
由于我國軌道交通正處于建設的發展期,不少學者研究了市郊鐵路與城鎮化建設相結合的問題。林仲洪[5]提出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對城市交通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設市域客運鐵路是城市交通發展的新模式,符合中國特色城鎮化建設需要,有利于轉變鐵路發展方式、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應江黔[6]論述了國家鐵路在城市交通發展與城市開發中的主體作用,認為國家鐵路應充分利用既有鐵路資源,積極參與城市鐵路與城市及市郊一體化開發。趙堅[7]指出城市在大規模建設軌道交通時主要修建地鐵而忽視了通勤鐵路的建設,這樣的發展將會拖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因而發展軌道交通應該包括通勤鐵路(市郊鐵路)。以上這些學者在討論軌道交通建設與城市發展的關系時,均將日本的軌道交通模式作為成功范例,但沒有進行較為具體的分析。
對日本軌道交通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多元經營模式,如孫志毅[8]在探討日本鐵路經營模式時指出,日本大城市圈的民營鐵路公司在日本城市近郊乃至城際交通的發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各大私鐵公司均毫無例外地發展多元化經營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體現了民間資本在軌道交通建設中發揮的價值。葉霞飛[9]等通過研究日本城市軌道交通指出,沿線的不動產開發是日本私鐵兼業的主要經營內容,這一模式是私鐵獲得巨額利潤的直接方式,而且不動產的開發又間接地為所建軌道交通帶來了可觀的運費收入。
本文研究日本城市軌道交通的經營發展,在上述文獻的基礎上,多方面分析了在日本大都市圈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市郊鐵路建設取得成功的原因,對我國發展市郊鐵路提出幾點借鑒。
日本的鐵路經營模式被稱為“日本式鐵路經營”。其軌道交通網絡在大都市區更為發達,甚至可以將就業圈和居住圈擴大到50~100 km半徑范圍的地域,大大地促進了地區發展和都市圈的形成。尤其在東京城市圈,民營鐵路在城市建設與綜合開發方面一直發揮著積極而重大的作用,其經營的線路與市中心地鐵銜接,承擔著城際尤其是城市近郊的通勤、通學運輸,成為東京都城市交通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1 經營主體多元化
日本的城市軌道交通有多個經營主體,形成了互為補充、互相競爭的關系。經營主體從資本所有者角度劃分為:民間資本、民間資本與國家或地方公共團體、國家或地方公共團體。從法律角度劃分為:私法人、特殊法人、地方公共團體,具體見表1。
東京經濟繁榮、人口密集,為了解決擁堵大力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在東京主要有地鐵、JR鐵路和私鐵,分別由不同的經營主體建設和運營。在半徑50 km 的日本東京圈范圍內,地鐵里程為301.10 km(東京地下鐵192.1 km,都營地鐵109 km)、民鐵1 170.50 km,JR國鐵1106.1 km,合計2 577.70 km[10]。其中,地鐵共有12條由2家公司運營,分別是東京地下鐵公司和東京都營地下鐵,JR則主要負責國鐵民營化后的區域性鐵路和部分市郊鐵路,私鐵主要運營的則是市郊鐵路,見表2。

表1 日本城市軌道交通經營主體分類說明
① 特殊法人是依據專門立法而設立的法人,日本鐵道建設公團是依據《日本鐵道建設公團法》設立的,一般來說,特殊法人從事公益性很強的工作,且被置于國家的強力保護和監督之下,設立特殊法人的目的在于有些事務不適于國家直接插手但也不適合直接交給私營企業去運營———來自日本的特殊法人制度和鐵路改革新動向。
注:此表在參考文獻[7]的基礎上,結合最新資料整理編輯而成。

表2 東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主體情況
注:此表參考文獻[2]整理編輯而成。
市郊鐵路具有明顯的準公共產品屬性,這一特點決定了政府并不是唯一的參與主體。東京的市郊鐵路主要分為兩大主體:私鐵公司和JR集團。其中,以私鐵為代表的民間資本力量在市郊鐵路中具有重要地位,且實現了盈利目標。東京的地鐵線路不多,承擔區域鐵路功能的JR和私鐵則在東京城市軌道交通中占據重要地位。雖然東京的城市軌道交通有公營與民營之分,但是為了方便市郊與中心的乘客來往,為私鐵進入市中心提供條件,同時保證地鐵的客運量需求,地鐵、JR鐵路和私鐵之間實現了互聯互通。20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東京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區成為越來越多經濟、科教、政治的聚集地,出現了嚴重的職住分離情況,此時對外圍鐵路進入市區,實現與地鐵互聯互通的需求愈加迫切。目前,除軌距不統一問題和采用直線電機系統的2條線路外,東京其余10條地鐵線路均實現了互聯互通運營[11]。
2.2 主動創造交通需求
日本運用超前的軌道交通建設思路帶動了城市的發展,這是有別于一般鐵路建設思路的。一般的鐵路是在兩個經濟活力需求既存的地點進行修建,是滯后的交通建設,往往形成的是“交通追隨型”。日本則采取逆向模式,用交通建設來帶動發展,通過先行建設軌道交通設施進行沿線開發和多元化經營,從而創造需求保證客源。以東京為例,1868年東京正式成為日本首都時的面積僅為如今山手線東半環為軸線的區域,而山手線西半環則為丘陵地帶。1885年,為了生絲貿易建設了穿越山手區的一條鐵路,鐵路建成之后,周圍的校園、民居和軍營就明顯增多了。1916年開通了山手線電車,內藤新宿町、品川町、澀谷町這些原本屬于東京外圍的市鎮發展成市民居住區,周圍的商業也隨之發展起來。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之后,東京、橫濱燒毀房屋464 900戶,而目黑蒲田電鐵沿線的40余所住宅完好無損,一種鐵路沿線可以安慰居住的社會風潮迅速高漲,從而由重災的市中心向鐵路沿線轉移的居民數量激增。1932年的市區外居住人口較之12年前已經達到2倍之多,因此進行了市制改革,原屬于近郊農村的郡和町村被納入東京市,東京也由原來的15個區擴大為35個區,成為世界第二大都市。
隨著東京市區不斷擴張,城市出現人口過密現象,受到當時倫敦對其周邊衛星城市進行建設的啟發,日本財界巨頭澀澤榮一開始就計劃在東京郊外建設田園城市。在建設過程中,項目發起人認識到要建設連接郊外與市區交通設施的重要性,因此積極展開郊區鐵路的建設,東急大井町線、東急目黑線就是在這段時期建成的。隨后,為了增加客源,保證收入,鐵路建設方積極進行土地開發以創造需求。為了吸引學校入駐,私鐵公司把鐵路沿線土地捐贈給學校,從而使沿線土地很快就發展成住宅區。以東橫線為例,1930年下半年的客運量為550萬人次,在學校完成遷移后的1935年,其客運量達到下半年的1 000萬人次。而本來位于東京西南的丘陵荒地則圍繞著鐵路沿線建設住宅和校區,在較短時間內就發展成為都市地區。
城市的擴大伴隨著地域范圍的擴張與人口的增加,致使城市要承擔較大的出行需求,而且主要以通勤、通學為主,表現在軌道交通方面則是具有潮汐現象。為了保證市郊鐵路穩定的客流量和長期運營績效,要重視衛星城市的建設和市郊鐵路發展的時序。如果衛星城建設開發超前于市郊鐵路建設,軌道交通所帶來的土地升值等利益就會落入私人開發商和業主,不利于為城市公共交通建設籌集資金,如果市郊建設過于超前于衛星城開發,建成后則難以投入運營或在運營初期因缺乏足夠的客流量而無法取得較好的經濟收益[12]。東京的成功則是保證了城市建設與軌道交通建設的同步發展,主動創造交通需求從而保證了客源與盈利來源。
2.3 土地綜合開發與主兼業經營策略
當國內外的城市軌道交通大多處在經營困難、連年虧損的情況下,日本的幾家大型私鐵公司盈利基本都為100%甚至更高。這與日本采用主兼業經營模式的策略密不可分,而能夠進行主兼業發展的基礎就是將土地開發與鐵道經營同時進行。私鐵主要負責城市郊區至市中心的短距離鐵路網,這些私鐵企業在日本鐵路沿線商圈的形成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經營范圍除去交通運輸外,還包括土地和商業房地產的開發,公共汽車、計程車、旅游觀光、飯店設施以及大型百貨公司的經營[13]。
阪急電鐵公司正是將土地綜合開發與主兼業經營模式策略完美實現的例子。原本的阪急電鐵并沒有占據到優質路線,因此他們想到要首先解決客源問題,沿鐵路線進行土地住宅開發吸引住戶,主動創造了交通需求,這一做法還疏解了市中心過高的人口密度。只有住宅顯然不能帶來更高的持續穩定的客源,因此在開發住宅的同時也在沿線建造娛樂休閑場所,例如動物園、運動場、溫泉等,之后又提出在起始站建立百貨商店。這些發展策略在吸引更多觀光乘客的同時也帶動了周圍商業區的發展,保證了客源,提高了營業收入,方便沿線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同時也為城市開發做出了貢獻,達到了多贏的局面。

圖1 軌道交通帶動新城發展模式Fig.1 Development mode of rail guiding the new town
綜合來看,早期日本私鐵的這種經營發展模式分為5個步驟: 1) 購買鐵路建設用地; 2) 購買車站周邊的儲備用地; 3) 鋪設鐵軌并建設車站; 4) 開發車站周邊的土地、住宅等不動產; 5) 在鐵路車站設置百貨公司等大型零售設施。私鐵通過獲取土地并加以開發,帶動了沿線經濟的發展,創造客流并發展兼業,從而保證了穩定的收益來源,以此來彌補鐵路經營造成的損失。這種不動產的開發,從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帶走了一部分居民,隨著住宅和商業圈的形成,以軌道交通發展為依托的郊區新城隨之出現,因此形成了軌道交通帶動新城發展的模式,見圖1。
日本由私人建設運營的市郊鐵路取得成功與之土地綜合開發不可分離,市郊鐵路的建設會帶動新城的經濟增長和土地增值,這是鐵路外部效益的一個重要來源。社會資本參與軌道交通建設的動力是可得利益,這也是推進公私合作在該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使參與市郊鐵路投資的社會資本通過土地開發進行多元化經營,以此作為投資回報機制來回收初期的投資建設成本。在進行土地綜合開發之前,涉及到另一個重要問題,即:土地開發權的利益分配。在土地收益分配過程中,將土地發展權區分為市地發展權和建設發展權兩個層次,其中市地發展權歸屬政府所有,其價值應由政府回收作為公共資產使用;建設發展權的價值應補償給建設開發投資者[14]。
當前,我國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經濟發展速度的攀升,由“大城市病”所帶來的出行距離不斷增加、交通擁堵、職居分離等矛盾日益突出。不少一線城市的衛星城已提前進入交通擁堵階段,超越了其城市發展水平,給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為解決上述問題,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尤其是城郊鐵路,以軌道交通引導城市空間發展成為重中之重。北京S2線市郊鐵路是我國第一條以市郊通勤為目的的客運專線,然而其發展面臨許多問題與障礙,尤其在公益性和經營性方面存在較大爭執[15]。另一方面,為引入市場有效競爭機制、減輕政府財政負擔,以及給市民提供更加便利舒適的公共基礎設施,我國政府大力倡導引進民間資本,拓寬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建設領域的渠道和途徑。近年來,我國市郊鐵路是政府決策、政府投資、政府提供的典型代表,尚未引入其他公共產品投融資模式[16]。調動民間資本參與鐵路建設運營也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多數城市已經開展市中心之外的新城建設,城市發展呈“攤大餅”式,對交通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正是發揮軌道交通對城市形態引導作用的好時機,同時也是積極調動民間資本參與的好時機。
地鐵和公交等公共交通,在載客量和建設成本上次于市郊鐵路,在各大城市爭相建設地鐵的同時,不妨將建設的焦點集中在市郊鐵路。從日本市郊軌道交通的分析中得出我國在建設市郊鐵路時應借鑒以下幾點:1) 新城建設與軌道交通建設應同步發展;2) 市郊鐵路建設要實現投資運營主體多元化; 3) 推動土地綜合開發模式。衛星城的建設要達到緩解大城市病的目的,其市郊鐵路的建設要稍快于衛星城的建設速度,才能實現主動創造交通需求、引導新城發展。在此建設過程中,為了給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服務,同時降低政府財政負擔,要嘗試投資運營主體多元化,并適時推動土地綜合開發。
[1] 甄小燕.中國發展市郊鐵路現存問題解析[J].城市交通,2014(6):45-48.
ZHEN Xiaoyan. Current problems in developing suburban railway in China[J].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2014(6): 45-48.
[2] 齊藤峻彥.私鐵產業:日本式鐵路經營的展開[M].京都:晃洋書房,1993:5.
SAITO Shunhiko.Private iron industry: the Japanese-style railway business expansion[M].Kyoto:Huang Yang study, 1993:5.
[3] 秦永平.我國市郊鐵路規劃和建設中的主要問題與建議[J].鐵道工程學報,2014,31(3):6-13.
QIN Yongping.Main problems and proposals for suburban railwa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some Chinese cities[J].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 2014, 31(3): 6-13.
[4] 徐行方,左波祥.市郊鐵路運營特點及運輸組織方式研究[J].城市公用事業,2010,24(5):1-4.
XU Xingfang, ZUO Boxiang.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suburban railway operation and transport organization mode[J].Public utilities, 2010, 24(5): 1-4.
[5] 林仲洪.中國特色城鎮化建設的鐵路發展新模式[J].鐵道經濟研究,2012(3):1-5.
LIN Zhonghong.A new model of railway development for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Railway economics research, 2012(3): 1-5.
[6] 應江黔.國家鐵路在城市交通發展及城市開發中主體作用的探討[J].鐵道經濟研究,2014(3):1-4.
YING Jiangqian. Discussion on the main role of national railway in urba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nd urban development[J].Railway economics research, 2014(3): 1-4.
[7] 趙堅.大城市群應為城鎮化方向[J].中國改革,2013(3):54-58.
ZHAO Jian.Large urban agglomerations should be the direction of urbanization[J].China reform, 2013(3): 54-58.
[8] 孫志毅.中日鐵路發展模式創新比較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2(9):90-97.
SUN Zhiyi.Comparative study on development mode of railway between China Japan railway[J]. China soft science, 2012(9): 90-97
[9] 葉霞飛,胡志暉,顧保南.日本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融資模式與成功經驗剖析[J].中國鐵道科學,2002,23(4):126-131.
YE Xiafei, HU Zhihui, GU Baonan.Analysis of financing model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Japanese urban mass transit construction[J].China railway science, 2002, 23(4): 126-131.
[10] 李紅昌,劉鐘南,楊永平.日本鐵路考察報告:對我國鐵路產業及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方向的一些建議[J].鐵道經濟研究,2011(1):17-26.

[11] 賀鵬.東京軌道交通互聯互通對北京的啟示[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6,19(3):87-94.
HE Peng.Experiences of Tokyo rail transit interconnection-interworking and lessons for Beijing[J]. Urban mass transit, 2016, 19(3): 87-94.
[12] 趙堅.城市交通及其塑造城市形態的功能:以北京市為例[J].城市問題,2008(5):2-6.
ZHAO Jian.Urban traffic and its function of shaping urban form: taking Beijing as an example[J].Urban problems, 2008(5): 2-6.
[13] 土屋仁志.近代日本鐵路企業的多元化經營與都市商圈的形成[J].國際城市規劃,2014(3):35-40.
HUT Nishi. The role of railroad companies in the formation of commercial districts in cities of Japan[J].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 2014(3): 35-40.
[14] 林曉言,王慧云.鐵路站區土地綜合開發模式及利益分配研究[J].鐵道經濟研究,2015(1):1-7.
LIN Xiaoyan, WANG Huiyun. Study on l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mode and benefit distribution in railway station area[J].Railway economics research, 2015(1): 1-7.
[15] 武劍紅,王璞玉,王超,等.國鐵參與市域(郊)鐵路發展的機遇與路地合作機制創新[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6,38(10):59-63.
WU Jianhong, WANG Puyu, WANG Chao, et al.The opportunity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national railways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urban railways in China[J].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 2016, 38(10): 59-63.
[16] 甄小燕,臧文義.我國市郊鐵路投融資模式選擇[J].綜合運輸,2015,37(4):59-63.
ZHEN Xiaoyan, ZANG Wenyi.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 selection of China's suburban railway[J].China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15, 37(4): 59-63.
(編輯:曹雪明)
Development Modes of Suburban Rail Transit in Japan
JIANG Junji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Japan has maintained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the world, and its suburban railways account for an important proportion in its urban rail transit. An analysis of its developing and operating modes indicates that the country attributes its success in suburban railway development to the followings factors: diversified business operations, creating of traffic demand on its ow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business strategy incorporating both main business and side businesses. It is hoped that the analysis of Japan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burban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help to ponder on how to utilize the private capital in the construdion and operation of infrasfructure.Keywords: rail transit; suburban railway; satellite city; Japan
10.3969/j.issn.1672-6073.2017.03.025
2016-09-13
2017-03-27
蔣俊杰,女,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軌道交通,項目評價,jiangjunjie_15@163.com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地重點項目(15JDJA083)
U231
A
1672-6073(2017)03-01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