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經亞洲評論》7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的農村人其實不急于落戶城市今天,中國的城鎮戶口可享受住房補貼、優質教育和醫療等資源。而農村戶口的人只有耕地作為主要生計來源。這樣看來,城鎮戶口應好于農村戶口,若農村人有轉城鎮戶口的機會,肯定會爭先恐后?令人意外的是,簡化此類戶籍轉移的改革卻在農村戶口持有者中反應平平。
事實上,中國政府進行了多次戶籍改革,讓農村戶口轉城鎮戶口更容易。但這都基于一個假定——農民工迫不及待想要城鎮戶口。然而筆者與人民大學的陳傳波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現實與該假定恰恰相反。據國家衛計委的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2間,超過60%的受訪者(流動人口)表示會待在城市至少5年,但只有22%愿意把農村戶口轉成城鎮戶口。四川省統計局2014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90%的農民工不想要城鎮戶口。那些把城鎮戶口作為獎勵給少數農民工的項目更是乏人問津。有趣的是,既然城鎮戶口優于農村戶口,那為什么中國的農村人不想轉戶口呢?
問題的癥結在于戶籍的相對價值變了,農村戶口相比城鎮戶口含金量增加了。由于城鎮化的推動,城市邊緣和郊區的農村土地征用補償款增長明顯。鑒于農村土地權與農村戶口掛鉤,農民工不愿放棄農村戶口并不意外。此外,中國政府還增加了對農村地區的扶持。從2003年至2013年,中央政府對農村地區的投入增加了6倍;2004年至2011年,農業補貼和投資增加了百倍多。農村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福利也大為改善。
此外,若農民工生活和工作于大城市,當地戶口對他們仍是不可企及的。同時,農民工又認為中小城市的戶口沒有吸引力。戶籍改革與農民工的位置偏好不匹配是理解他們對改革不感興趣的關鍵。▲
(作者辛迪·范,向陽譯)
環球時報201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