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父母跟上這個時代
軍靴
昨晚正看書,被表姐一個電話叫到她家里。推門進去,表姐臉色鐵青:跟他們說了多少次,微信上騙子太多。不聽!現在好了,買這幾盒“保健品”,一萬四!錢就算了,吃出毛病來怎么辦?
年過七十的二姨、二姨夫也知道是上了當,喏喏地說了原委。
春節前,二姨被老鄰居拉進一個“老年養生保健群”。群里的兩個小伙子每天噓寒問暖,好幾個老太太甚至感動得認了其做干兒子。
感動的結果就是,正月十五那天,小伙子開始在群里賣“美國科學院獨家研制”保健品,七千塊一箱,兩箱一療程,杜絕一切惡性疾病源頭。
表姐說她想不通啊,媽媽從小教自己買東西要看商標,如今怎么會上當?二姨也想不通,那么貼心的“干兒子”,怎么會賣假貨呢?
我勸表姐,平時看著老人朋友圈不對勁,就該提醒他們。表姐回了一句:我早就把老人家屏蔽了……
像表姐這樣,微信里先把長輩屏蔽掉的,周圍實在不少。
可是別忘了,我們不耐煩地屏蔽了父母的朋友圈,也阻止不了聳人聽聞、劣質雞湯和虛假廣告成為他們的貼心知己。
某作家說過,中國老年人最喜歡關注的信息來源,往往是背景不明的健康養生營銷號,它們一邊制造聳人聽聞的消息,一邊提供所謂“健康養生”的知識,推銷各種“靈丹妙藥”。
這種營銷幾乎遍布全中國的每個地區,并且逐漸實現了本土化滲透。
有時候真覺得,微信里,我們跟爸媽好像生活在兩個世界。
但是,該責備的,是父母嗎?
傳統農業社會,社會變遷極慢,知識更新更緩,長輩的經驗皆為財富,他們是社會和家庭的權威。進入現代社會,社會變遷急劇加快,經驗再也不足以指導未來,以前的權威,就開始慢慢淪落為邊緣人,被進入城市的晚輩越甩越遠。
老年人,年輕時的信息匱乏和篤信權威在他們身上打下了深深烙印。年近黃昏時,他們還要克服這種烙印,努力學著用微信、逛淘寶。他們認真又笨拙地學習如何不被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拋棄,戰戰兢兢地想要離子女近些。
而伴隨著互聯網長大,已經掌握網絡話語權的年輕人,當然能在各種自媒體上,對上一輩盡情吐槽或者控訴,卻少有人提醒我們,已經與時代格格不入的父輩,活得也不容易。
如果你不是那個嫌棄自己父母的孩子,那就帶著他們一起趕上這個時代吧。
心相決定人生
稻盛和夫
升學考試后失敗不久,我感染了結核病。當時,結核病是不治之癥,而且我的二位叔父、一位叔母都因結核病而死亡,我的家庭被稱為“結核病家族”。
那時我一心想找點寄托,便一知半解地埋頭苦讀了一本書——《生命的真相》。
“我們內心有個吸引災難的磁石。生病是因為有一顆吸引生病的贏弱的心。”
讀到這一章節,我牢牢盯住了這些話。
生病由心相投影而至的說法有些殘酷,但對那時的我來說卻恰恰說準了。原來我叔父患了結核病,離開自己的家療養時,我非常害怕傳染,總是捏著鼻子跑過叔父睡覺的房前。而我父親毫不猶豫地承擔起看護的責任,我哥哥也認為不會那么容易感染而坦然處之??傊?,只有我非常嫌忌親戚生病,總在回避。于是,非常厭惡生病的我的那顆贏弱的心吸引了病災。就因為害怕,害怕的事情就在我的身上發生了。
幸虧后來結核病治愈,而我也在大學教授的關照下,進入京都的電瓷制造工廠。其實這是一家隨時都會倒閉的公司。
同期進入公司的幾位同事每每相遇,都在抱怨,發泄不滿,商量著什么時候辭職。不久,同事們相繼辭職,另尋他就,只剩下我一個人留在公司孤軍奮戰。
此時的我改變了以前進退兩難、猶豫不決的心態后,反而豁然了,心情也愉快了。知道怨天尤人是枉然,于是內心有了180度大轉變,決心使出干勁搞好工作,努力參與研究。
心境的變化似乎有了回報,研究成果日見成效。好結果有目共睹,隨之上司好評如潮,而自己則更加忘我工作,然后收獲更好結果,由此進入了良性循環。
終于,我通過獨特方法,首次在日本成功合成、開發了應用于電視機晶體管里電子槍上的精密陶瓷材料。隨后,基于此時掌握的技術和積累的成績,我創辦了京瓷公司。
從改變內心想法的瞬間,我的人生開始轉運。
以前的惡性循環終止,良性循環隨之開始。從這段經歷中,我體會到人的命運不是像鋪設的鐵軌一樣被事先定下來,而是根據自己的意志能好能壞。
人生有盛衰榮辱,即使認為自己的命運是用自己的雙手開拓的人,其人生低谷與高峰、幸福與不幸也是由自己的心相呼喚而至的。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由自己播下的種子。
的確,所謂命運,在我們的生命期間儼然存在。但是,它不是人類力量無法抗拒的“宿命”,而是因我們的內心而改變。人生是由自己創造的,能夠改變命運的只有一個,就是我們內心的強大。
思維方式的畫筆在人生的花園里描繪出每個人自己的人生彩圖。因此,人生色彩如何,取決于你的心相。
不甘平庸就付諸行動
吉吉
閨蜜和我聊天,說她最近幾天非常焦慮,她都擔心自己快抑郁了。起因是她的一個好友下定決心要考研,并且向她匯報了自己的“決心”。閨蜜對照自己的生活,每天像個陀螺一樣高速旋轉,上班忙得暈頭轉向,下班做飯做家務,周末還要陪孩子去上各種輔導班。她說非常討厭自己這種狀態,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解放”出來,做點兒自己喜歡的事情,總之很失落。
我把她的哭訴理解為,發現自己生活瑣碎且平庸,非常不甘心,但是又不知道該怎么改變這種狀況。
據我所知,很多年輕媽媽都是這樣的。孩子小,生活壓力又大,每天被瑣碎的家務淹沒。心有不甘,卻似乎無法改變這種狀態。誰不想提升一下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時間呢?不但沒時間,每天還特別趕。
同為媽媽,同為年過而立的“大齡女青年”,其實我也經常焦慮,我的焦慮源于很多時候我想寫東西,卻總是被打斷,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等著我去做。
問題是,我認識的很多作家,比我還忙,書卻出了一本又一本,而且交友、旅行、閱讀樣樣不耽誤。為此我經常反思,恨不得哪天可以跳出我的人生。
最近發現一好友在學古箏。她上大學時就想學古箏,但那時沒錢,后來不差這筆錢了,又沒時間。但是,她真的是太想學了。而且學古箏這么簡單的心愿,竟拖了十年之久。于是不管不顧,最近硬著頭皮報了名。當然學起來并不順利,畢竟孩子小,老公工作又忙。
她說好幾次想過放棄,于是拼命鼓勵自己,明明那么喜歡,一定要堅持啊。然后不知不覺中,竟學了一年多,她自己回望這段日子也很驚訝。去學古箏這件事,最大的改變是讓她知道了,原來生活還可以有另一種可能。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它至少證明,當你執拗地將某件事情列入你的計劃,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你就有時間去學去做了。最怕的是,你一直想,卻一直沒有開始做。
所以,怕就怕,你明明不甘于平庸,卻又不去行動,不肯改變。
沒錯,很多時候,堅持小小的夢想,真的是很難很難,那種辛酸難忍,只有自己明白。可是很多年過去后,回望這段歲月,你心中只有嫻靜從容,很美好、很幸福。所以,心中有什么未完成的夢想,勇敢地去追逐吧,別讓它一直擱淺,直到成了你心中的傷。
如果你習慣了像陀螺一樣旋轉,那么,停下抽打自己的鞭子,告訴你的家人,你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你需要每周有一點點時間,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但問題的關鍵是你自己,你必須果斷地邁出那一步,勇敢地行動起來。
學會拒絕
燕京
前幾天和表弟一起吃飯,中途表弟電話響了。從表弟臉上的表情以及說話的語氣來看,應該是同學需要他幫忙,但很明顯他又十分不樂意。
果然,電話一掛斷,表弟就開始吐槽。打電話的是表弟的室友,一直在外面做兼職,一碰到學校有什么事情,就會打電話托他們幫忙解決。
剛給表弟打電話便是因為有一份報告要提交給輔導員,所以要表弟替他跑一趟。我說你為什么不直接說自己有事,然后予以拒絕?。克f我們既是同學,又是室友,這樣一點小事都拒絕,那多傷感情。
我不覺有些好笑,你這樣不情不愿地答應人家,才是真正的傷感情。
表弟睜大眼睛看著我說,哥,你還真說對了,我幫他真不算少,但是在寢室,我反而感覺他和其他兩個人相處更親密。
我說很正常啊,你雖然答應了人家,但全世界都聽出了你那不耐煩的語氣,對方肯定知道你不樂意。但你的應允又讓別人不好意思再謝絕你的幫助。
表弟若有所思。最后在我的建議下,給室友回了個電話,表示現在自己走不開,對方很愉快地表示理解。
其實很多時候,拒絕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懂得拒絕。
當別人向你尋求幫助時,你完全可以依據自己的意愿和當時的情況作出反應,哪怕是拒絕。
也許你覺得難為情,可在對方眼里,那才是最真誠的回應。
三毛說,不要害怕拒絕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當。
在我們的傳統思維中,拒絕別人似乎是一件很難為情的事??勺屑毸剂?,其實拒絕從來就不是一件讓人難為情,甚至羞于啟齒的事。
當別人向你提出某種超出你能力、或是違背你意愿的訴求時,最可怕的后果不是你恰當地予以拒絕,而是你明明不愿意,卻礙于各種原因答應了下來。
于你自身而言是一種心理上的背叛,而對別人來說,更是無形中將對方陷入了人情上的尷尬。
真正的情感絕不會因為你合理的拒絕而變得疏離。同樣,你那些不情愿的應允,非但不能讓你們的感情得以拉進,反而容易疏遠。因為當你不情不愿地幫助別人時,人家記住的不是你的付出,而是你那滿臉不快的表情。
所以,你都不懂得拒絕,又哪來真正的朋友。
好的底牌一定要提前亮出來
紅糕
楊姐說,他們公司一個非常能干的員工最近提出了離職,這個姑娘入職快一年了,工作態度非常積極,也展示了一定的能力,在同一撥入職的新人中成長也算比較快的,她原本是打算重用這個姑娘的。
“那她為什么要離職呢,你有沒有問原因呢?”
“我問了,首先她對工作崗位不是很滿意,她原本應聘的是活動策劃,但當時這個職位沒空缺,市場部又急需要人,就安排她去做市場專員了,其次最近幾個月因為缺人,她工作壓力有點兒大,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一直計劃招人。其實前不久有個活動策劃已經提出了辭職,我原計劃把她調過去,但是沒想到她這么沒耐心。”
“正準備給她調崗這事,你有沒有和她提過呢?”我追問。
“她辭職的時候和她說了,但她已經找好了下家,而且待遇比我們這邊要好,所以已經留不住她了?,F在的年輕人啊,真是一點職業忠誠度都沒有!”楊姐嘆息道,不難看出,她有些遺憾。
可是,領導總是給員工畫大餅肯定是不對的,如果你器重一個員工,為什么在了解她的職業規劃后,明知她不喜歡那個工作崗位,不早日想辦法給她調崗?在有了給她調崗的機會后,為什么不盡早讓她獲得消息?此外,她工作壓力大已經好幾個月了,為什么一直處于“計劃招人”的狀態?器重的意思,難道只是嘴上說說“我很器重你”或者只是在心里默默器重?
作家劉墉曾寫過一篇文章,有一次他請工人幫他粉刷房子,驗收后,他對工人的工作還算滿意,加之覺得他們工作十分辛苦,于是又額外給了工人一點獎勵算小費,結果工人收下的時候很不好意思地說:你要是早告訴我會有獎勵,我會把這個活兒做得更好一點兒。劉墉這才知道對方并沒有用盡全力,于是發感慨道,有什么好處要提前讓對方知道,早日亮出底牌,事后的獎勵除了讓對方覺得你“很暖”,對事情本身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
是的,對人好,一定要趁早。好的底牌一定要提前亮出來,即使一時不能兌現,也要告訴對方一個期限,而不是讓對方絲毫看不到受惠的可能。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無論是給你干活,和你做朋友,還是跟你一輩子,對人好一定要趁早,千萬不要想著來日方長,日后再回報,因為那時,人家已經跑啦。
所以,別讓那個值得你對他好的人等太久,更別讓他一次次失望,對人好,一定要趁早。
記住別人的好
方石泉
陪妻子去看一個朋友,剛坐下沒多久,這位朋友便聊起了一些家庭瑣事,其中一件事讓我聽后覺得不是滋味。
事情原委大概是,她去年買房差了一些錢,向一位平日熱心的親戚借,親戚開始答應,可到她要交房款去取時,親戚卻說沒錢。這下,氣得她不問青紅皂白扭頭就走,從此不相往來。
剛好,她的親戚,我們也認識。于是,妻子在一旁說:“你親戚平日不錯的,某某事、某某事都幫過你,人家可能也遇上事了,你不要因為這生人家的氣,要記住別人的好,心情就會越來越好,親情也會越來越濃!”
記住別人的好,親戚如此,朋友如此,同事也該如此。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會這么想這么做的。有一些人凡事只想到自己,只要是一事不盡如意,即使你以前做過再多再好的事,幫過再多再大的忙都等于零。
親戚不相往來,朋友斷絕關系,同事不打照面,成了陌路人。這些人不是記好而是記壞。
由于這些人記不住別人的好,經常埋怨別人,不但自己心靈受到很大的打擊,還嚴重影響到家庭的氣氛。這就像是溫室里的蘭花,忽然間空調失控,而無法適應環境,很容易就枯萎了。
其實,一個人的心態很重要,以理性的心態面對問題,放下得失心,轉個心念,“心寬,天地就寬”,凡事都只是一個想法而已,只要自己想通了,處處都能看到別人的好。
記住別人的好,是一個人對人對事的寬容態度,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如果人家不幫忙,你就想不通,這也說明你斤斤計較,處世沒度量。
“記人之好,忘人之壞,記人之長,忘人之短”說的即是諒解、克制、包容的胸懷。
但是記住別人的好,并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它是隨著人們知識不斷豐富,智能不斷增加,修養不斷提高,才能悟出這人生的道理。也就是說,與一個人的思想品性、社會閱歷、人生抱負、文化修養等因素息息相關。
記住別人的好,一個人才能夠解人之難、補人之短、揚人之長、諒人之過,從而產生強烈的凝聚力和親和力。反之,只會嫉人之好、鄙人之能、諷人之壞、責人之誤,使人厭之、懼之、避之。
記住別人的好,是一種人生修養。我們稱頌,為人厚道、寬以待人;我們鄙夷,尖酸刻薄、苛求于人;我們欣賞,相逢一笑泯恩仇;我們不齒,冤冤相報無盡休。
記住別人的好,是肯定自己也承認他人,是對人謙遜真誠,待人禮讓大度,也是能夠寬恕別人無意間對自己的傷害……換言之,它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
在人的一生中,記住別人的好,更是一種頗具價值的思想。一個人只有以大海之闊和天空之高的胸懷,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處人所不能處,才能最終超然于紛繁、喧雜之世,健康快樂、從容瀟灑,同時也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博大起來。因此,可以說它又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記住別人的好,以寬容之德孕育人生,人生才有價值;記住別人的好,以寬容之情澆灌生活,生活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