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秋
基礎教育的不公平,制造了學區房的異常高價。學區房的異常高價,又加劇了階層之間固定資產價格、擁有財富的兩極化。而財富的進一步拉鋸,反過來進一步讓階層固化。
房改房,天價房
昏暗的單元門里貼滿了小廣告,樓道內散落著剝落的墻皮……這是位于濟南經五緯三路的單位宿舍。因為是濟南名校經五路小學的學區,這里一些待售的房子單價達到了4萬元/平。
這里的房子房齡大都接近或超過30年,基本上都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房改房”,房子大都顯得老舊不堪,樓道中堆著雜物,樓梯上落滿了灰塵,墻上貼滿了求購小廣告,有的房門過于老舊,似乎很長時間都沒人居住。
但似乎沒有人抱怨這些房子的居住條件,超長的房齡也并不影響其高昂的價格。學區二字賦予了這些房子最強的升值動力,一街之隔的非學區房,同質不同命,價格僅僅是學區房的一半。
一位房產中介告訴記者,經五路附近的經五路小學學區房單價大都在三四萬左右,雖然網上房源多,但是房主真正誠心在賣的房子也就20套左右,面積從20平方米到100平方米不等?!懊娣e越小的單價越高,因為總價低,無論是真的為了孩子上學的還是投資客都會優先選擇小面積的房子。”雖然單價這么高,但是房齡大多都在30年以上,而且大多數房子沒有雙氣。
同樣價格高昂的還有名校勝利大街小學的學區房。在緯一路一家房產中介內,經紀人小蔣介紹說,勝利大街小學學區的在售房源也在20套左右,“這邊常年就這些房子,因為本身這附近居民樓就不多,學區房更少?!毙∈Y說,在2016年年底,勝利大街小學學區房銷售量比較多,漲價幅度也很大,“去年年初的時候單價大多都還在3萬元以內,去年年底就漲到4萬了。”
據介紹,勝利大街小學的學區房以開放式小區為主,且大多沒有雙氣,居住條件較差,這樣的房子單價多在3萬元到4萬元之間,而居住條件相對較好的單位宿舍僅有幾棟樓,單價都在4萬元以上?!暗撬奚針敲娣e又都比較大,像開放式小區有三四十平的房子,加上單價低,一套房子一百多萬大家還可以接受,單位宿舍面積都在五十平米以上,單價又高,一套房子總價太高,所以買的人少一些。”
由于勝利大街小學和經五路小學生源太火爆,為了防止有人惡意炒房,教育部門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這兩所學校學區房上學名額用過一次之后過六年才能繼續使用。即便這樣,這附近的學區房大多還是都經過數次倒手。
學區房世相
老小區學區房價格如此瘋狂,新建的被冠以“教育盤”名義的房子同樣銷售火爆。在中國,任何一座城市,只要是有名校屬性,房子的價格天然就超出周邊樓盤。同樣,在中國,似乎任何一個年收入超過20萬元的家庭,都將買學區房視為孩子起跑線上的必備道具。他們為此謀劃良久,心甘情愿地陷入到一場“綁架”游戲之中。
然而名校的入駐,并非如開發商紙面上所描述的那樣簡單,在預期不能達成之后,糾紛便隨之而來。
在某電腦公司工作的陳明(化名),妻子王麗(化名)一懷孕,他就不得不按照妻子的要求為孩子購買學區房,這是夫妻倆當初結婚時就商定的——孩子出生之前一定要有一套好的學區房。說起這個決定,也是有原因的。幾年前,陳明跟王麗還在談戀愛的時候,王麗的姐姐因為沒能提前準備,孩子入幼兒園及上小學都遇到了大麻煩。為了讓王麗的外甥女能入讀一所優質幼兒園,當年陳明和王麗甚至提前兩天輪流排隊幫姐姐報名。后來孩子上小學,也是托關系找人花贊助費好一番折騰。因此那時候他們就商定,等他們將來結婚要孩子時,首先要買一套好的學區房。
自從王麗確定懷孕的那個周末起,兩人每逢休息日都會至少抽出一天時間跟著中介四處看房,希望盡早買到好的學區房。
功夫不負有心人,奔波了6個多月,陳明夫婦終于買到了理想的房子,據開發商介紹,一所濟南眾所周知的名校將入駐小區,盡管花了比周邊樓盤更高的價格,陳明夫婦還是比較滿意。然而事情并非如此順利,2016年8月,陳明獲知,那座名校將不再入駐小區,開發商之前的承諾都成了泡影?!斑@是開發商和教育部門的陰謀。”陳明憤憤不平地表示,他多次參與業主維權,但事情的解決,似乎遙遙無期。
即便是買到了貨真價實的學區房,通過教育改變人生的“康莊大道”也未必平坦。
何女士的兒子小軍今年上初中二年級,就讀的是濟南的一所“名校”。小學階段,小軍就讀的是一所普通學校,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小軍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何女士對劃片的初中不滿意,費了很大的周折才買了一套名校的學區房。
可讓何女士沒有想到的是,進入新學校不久,小軍就表現出了不適應。實驗中學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從實驗小學直接升上來的,大家彼此熟悉,朋友圈較為固定,小軍想要融入很困難。而且,學校學生家庭條件都相對優越,假期都是出國旅游,何女士和丈夫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條件一般,這也讓小軍與同學相處時有自卑感。
這些還都不是最重要的。自從小軍進入實驗中學后,他在小學期間“學習成績突出”的光環就沒有了,新學校尖子生眾多,小軍毫無優勢可言,加之實驗中學授課方式新穎,小軍很不適應,而他那些從實驗小學直接升上來的同學卻如魚得水。兒子越來越沉默,何女士也開始懷疑自己當初買學區房的決定是否正確。
另一種不公平?
毋庸置疑,圍繞著學區房的瘋狂上漲,人們最關心的核心問題,指向了教育公平。何為教育公平?在這個基本問題上,家長與政府的理解,有時并不完全吻合。
在政府看來,取消擇校制,按學區入讀小學等政策的推行,均是基于教育公平的目的。
以濟南為例,2015年,全市實現“100%公辦小學劃片免試就近入學,100%公辦初中對口免試直升”的“零擇?!?;2016年,提出在中小學全面實行“零擇班”。在強化師資配置均等方面,濟南也出臺了一些措施?!拔覀兺七M名師交換和教師交流常態化、制度化,5年來,1148名獲市級以上榮譽稱號的名優教師全部進行了交換,全市11972名教師也進行了交流,占教師總數的28.5%,還有10%以上的管理干部進行交流輪崗?!睗鲜薪逃指本珠L王品木說。
然而必須承認,長久以來義務教育資源分配失衡形成的痼疾,并非一夕間就能通過簡單的政策調整得到轉變。
教育學博士朱新梅表示:“名校與薄弱學校間的軟硬件發展不平衡是由先天因素及多年政策、資源投入傾斜累積而成的,在生源和師資都無法達到平衡分配的局限下,很難通過一些簡單的再投入將其教育質量大幅提升至與名校相當的水平。更何況,對于‘出尖子的潛在需求,使目前國內很多地方的教育投入依然通過項目經費等方式實現向重點學校的隱性傾斜?!?/p>
就近入學的最直接初衷,是打破以往名校與弱校間通過入學試篩選形成的學生分流現象。就這個初衷來說,對薄弱學校當然是利好。
但在資源和教學質量的巨大落差面前,一刀切的對口入學,對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來說,比起以往“公平競爭”形式的入學篩選更令人難以接受?!胺孔觾H僅相隔幾十米,別人的房子就是學區房,就能入讀重點學校,我的孩子卻只能進入‘垃圾學?!绱恕浇逃M非造就另一形式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