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謙+張罡+翟向陽
摘 要:南水北調潮河一標雞蛙河為常流水坑洼狀態,嚴重影響渠道開挖及填筑施工,在施工過程中采取打井降水、設置導流溝、換填的方法,克服了地下水位高、高填方基礎等施工難題,積累了一些施工經驗。
關鍵詞:南水北調;雞蛙河換填;施工方法
中圖分類號:TV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12017719-072-02
1 工程概況
1.1 工程概述
雞蛙河位于主渠道樁號SH(3)138+846處,河道呈V型南北穿越總干渠,寬10m左右,深2m左右,原始地面高程在渠道底板116附近,河內有常流水,周圍地下水豐富且水位較高,無法滿足重夯地基處理條件,該部位上部為砂壤土,下部為輕壤土,屬高填方基礎,并未設置左岸排水建筑物。
設計要求,雞蛙河采用換填處理,換填前需對該施工部位進行導流并降水,換填范圍需滿足飽和砂土液化處理范圍要求并滿足總干渠道開挖、填筑相關技術要求。
1.2 施工特點、難點及應對措施
1.2.1 地下水位高。雞蛙河為常流水坑洼狀態,該樁號周圍地下水豐富且水位較高,嚴重影響渠道開挖及填筑施工。根據該段所處土的滲透系數、地下水位分布情況及施工特點,該部位采用井點降水,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周圍,井點位置應距基坑邊2~2.5m,以防止井點設置影響坑邊土坡的穩定性。為減少導流溝的水流量及避免破壞高填方區域基礎,水泵抽出的水直接排至下游渠道。
1.2.2 導流。由于該處河內有常流水,且并未設置左排建筑物,造成無法正常施工,必須將雞蛙河進行改道處理。結合現場情況,將雞蛙河引至暖泉河左排建筑物,將原設計左岸截流溝尺寸大小改變以滿足永久導流雞蛙河,根據現場多方勘測,該截流溝尺寸調整為底寬3m,兩側坡比不變,高程調整為115m~114m。
1.2.3 高填方基礎。該處地質條件較差,含雜質較多,且土質變為黑色壤土,屬于高填方基礎。根據現場踏勘,需對雞蛙河河道進行開挖換填處理。采用粘粒含量均滿足要求的土料進行施工,施工前將取得土樣送至第三方試驗室復核,試驗室對土料擊實數據和自由膨脹率進行試驗對比,當試驗數據基本一致時,方可用于現場施工,嚴格控制施工質量。
2 施工方法
2.1 施工道路
2.1.1 場地清理。道路施工范圍內的樹根、雜草、垃圾采用ZL50裝載機進行清除,并裝運至指定渣場。清理后裝載機推平后,輔以人工整平。
2.1.2 路基施工。路基基礎:路基寬度為8.5m,先采用ZL50裝載機清除表層30cm厚的腐殖土,再對基礎進行碾壓壓實,采用裝載機鋪筑30cm厚素土,并碾壓密實。道路結構層:選用石質均勻、弱風化、無明顯裂紋的硬質石料或級配較好的砂礫石作為結構層的填筑料,結構層壓實厚度為30cm。要求路基橫斷面呈拱形,中間高、兩端低,路拱橫向坡度為2.5%,最后采用22T振動平碾進行路基碾壓。
2.1.3 泥結碎石路面。設計路面為泥結碎石路面,寬度7m,兩側路肩寬度0.5m,壓實后厚度15cm。中石、粘土比例為6:4。石料采用采用新鮮無風化、級配良好的碎石,無其他雜物。粘土內不含腐殖質和其他雜物。
2.2 雞蛙河導流
雞蛙河導流為永久導流,從樁號SH(3)138+788.1~SH(3)139+144.2段按底寬3m、溝底高程115m~114m、斷面用30cm厚的M7.5的漿砌石護砌,將水引致暖泉河。
由于該導流溝地下水位高,為確保農田側的穩定,基礎開挖深度為漿砌石基礎下30cm,采用拋石處理,開挖采用人工配合1m3反鏟挖裝,15t自卸汽車運輸,基礎采用人工按照設計坡比精修到位。
2.3 施工降排水
根據該部位的地下水位分布情況及施工特點,透系數為6.23×10-4cm/s;雞蛙河換填范圍寬度100m、長度30m;考慮后期施工基礎挖深、換填碾壓以及井內回淤問題,挖深為3.5m(重夯處理影響深度為3m),降水深度為最大挖深下1.5m;井內按3m水深及1m的回淤,開挖范圍降水井井深14m、井數為20眼;間距為13m。
2.4 土方開挖
2.4.1 測量放線。待降至預定水位后,開始測繪橫斷面圖,報批后測設開挖輪廓線。開挖到預定深度后,及時請監理及設計對基面進行確認,是否還要繼續清理及挖深。最后測量驗收斷面計算出開挖工程量。
2.4.2 施工方法。開挖前,詳細了解工程地質結構、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質情況。先放好坡頂線、坡底線,經復測及驗收合格后開始開挖。開挖按照測量放線測設的開口線自上而下分層分段施工,一次開挖4m直接到位。嚴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懸的開挖方法。基底開挖采用機械開挖時,預留30~50cm厚保護層采用人工開挖,確保開挖設計高程施工,避免超欠挖。坡面開挖采用機械開挖時,預留30~50cm厚保護層采用人工開挖,確保按設計坡度要求施工,避免超欠挖。
2.5 土方換填
2.5.1 基礎驗收。換填施工前,對基礎開挖工作面進行驗收,經監理工程師檢查驗收合格簽證后方可進行回填施工。換填施工前,應對基礎進行碾壓,采用不少于10t振動碾,碾壓不少于5遍。
2.5.2 碾壓參數。根據2010年11月潮河一標渠道填筑碾壓試驗成果,采用土料最大干密度:1.82g/cm3,最優含水率:13.2%,粘粒含量11.2%,進行渠道填筑。碾壓參數控制現場碾壓施工,振動碾:20t,松鋪厚度:40cm,碾壓遍數:6遍(單趟算1遍,第1遍為靜碾,后5遍為動碾,行走速度為1.7km/h)。
2.5.3 鋪土。鋪土采用進占法,采用挖掘機裝土,自卸汽車運輸,推土機平整,人工配合。鋪土厚度采用打樁和水準測量的方式進行控制,嚴格控制松鋪厚度。含水率控制在碾壓試驗要求規定值。鋪土前,對土料含水率進行檢測,不在規定值時對其進行含水率調整。當含水率大于施工控制含水率時,對其進行翻曬;當含水率小于規定要求的含水率時,需要加水進行調整含水率。
2.5.4 碾壓。碾壓采用22t振動碾碾壓,碾壓時采用進退錯距法,行走方向應平行于基坑中心線,行走速度不大于2km/h,振動碾每一遍碾壓軌跡搭接寬度大于0.5m,然后按照監理批準的該種土料同種設備的碾壓試驗參數進行碾壓。
2.5.5 質量檢驗。質量檢測采用環刀法取樣,測定干密度值。取樣部位應有代表性,且應在面上均勻分布,不得隨意挑選,在壓實層厚的下部1/3處取樣,若下部1/3的厚度不足環刀高度時,以環刀底面達下層頂面時環刀取滿土樣為準,填筑土料的壓實度不小于98%。
2.6 封井
對該種水井采用在總干渠開口線或坡腳線范圍內的水井對渠底高程(地面高程)4m以下采取最大粒徑不大于50mm的砂礫石充填后夯實,對2m~4m之間采用C10混凝土進行封堵、上面2m采用粘性土與渠道填筑的相同指標進行換填;對在總干渠林帶范圍內的2m以下采取最大粒徑不大于50mm的砂礫石充填后夯實、上面2m采用粘性土與渠道填筑的相同指標進行封堵處理。
2.7 臨時設施拆除
雞蛙河施工比較單一,擬先采取人工拆除電纜、電線等降排水所建的臨時措施。
3 質量控制措施
(1)嚴格上崗培訓,特殊崗位的作業人員須經被授權部門培訓合格發證后持證上崗。(2)加強技術交底,施工操作全程貫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檢查、工后有驗收的一系列操作管理方法。(3)落實工序檢驗,貫徹誰施工誰負責質量的原則,層層落實質量措施,責任到人。(4)實行工序交接,各工序實行操作者掛牌,質量責任清楚。
4 結束語
換填后經過檢測,密實度明顯增大,承載力顯著提高,震動液化消除,效果直觀可靠。實踐證明通過換填增強了地基的穩定性,達到了高填方基礎要求,為后續施工提供了有力的質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