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蘇軾的飲食養生思想

2017-07-09 12:23:36王友勝
中國蘇軾研究 2017年2期

◇王友勝

蘇軾集儒學、道學、佛學及醫學修為、美食養生于一身,將保養身形與修養心性合二為一,形成了獨特的養生理念和方法。明末清初學者王如錫專輯蘇軾的養生之論,編為《東坡養生集》一書,內容包括蘇軾飲食養生、服藥養生及修煉養生等資料。蘇軾還是宋代著名的美食家,自稱“老饕”,自嘲“我生涉世本為口”(《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自笑平生為口忙”(《初到黃州》);又擅長烹飪、釀酒,常將關涉酒、茶、肉、魚、蔬菜等釀造、焙煎及制作的實踐生活及飲食體驗攝入其詩文作品,堪稱飲食文學創作的高手。初步統計,蘇軾有關飲食的詩詞多達百余首;所作27首賦中,與飲食有關的即多達9首;就文而言,比較集中地反映蘇軾飲食思想的有《蘇軾文集》卷七三《雜記》中收錄“草木飲食”30條,《格物粗談》卷下收錄“飲饌”78條,舊題《物類相感志》中收錄“飲食”103條。細讀其飲食題材作品及相關記載,我們會發現,蘇軾的飲食除適口、飽腹外,其實還蘊含著豐富的養生思想,食養理論是他整體養生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有學者對蘇軾的飲食題材創作成就進行探討,但從其飲食實踐及飲食作品的視域闡釋其養生思想與方法的論述尚不多見,筆者擬對此做一專題探析,以引起學界的進一步關注。

一、蘇軾飲食養生的思想淵源

飲食養生指通過用適當的飲食調養以達到補益精氣、協調臟腑、抗衰延壽等目的的養生實踐活動。蘇軾早年所作《儒者可與守成論》說:“夫武夫謀臣,譬之藥石,可以伐病,而不可以養生。儒者譬之五谷,可以養生,而不可以伐病。”此雖是從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立論,但也說明他早期持有藥石只能治病、五谷方可養生的飲食養生理念。中國古代飲食養生的傳統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傳說中的養生家彭祖、孔子、張仲景、嵇康、陶弘景、孫思邈等均十分重視飲食養生,蘇軾的飲食養生思想即淵源于前代眾多醫家的中醫典籍及養生理論家的食養理念。

早在遠古時期,先人就掌握了谷物種植和畜牧技術。周代先人已經關注飲食養生,宮廷除置膳夫、庖人、獸人、漁人、鱉人、臘人、酒正、酒人、漿人、凌人、籩人、醢人、醯人、鹽人等專司食飲各項工作外,另設“食醫”一職,《周禮·天官·冢宰》載:

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饈、百醬、八珍之齊。凡食齊視春時,羹齊視夏時,醬齊視秋時,飲齊視冬時。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調以滑甘。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麥,魚宜蓏。凡君子之食,恒放焉。

食醫專門掌管周王與貴族階層四季飲食及分量調配的工作。春秋時孔子提出“二不厭”“三適度”“十不食”的食飲原則:

指出祭祀時要盡可能選用上好的米來燒,魚、肉要切割得盡可能細些,便于咀嚼和消化,食品要有色、香、味,要按時飲食、適量飲食等,除此以外,還要符合“食不語,寢不言”的飲食衛生習慣。成書于戰國時代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在世界飲食養生科學史上最早提出平衡飲食的原理,《藏氣法時論》篇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其中“五谷為養”是指稻、黍、稷(粟)、麥、菽(大豆)等谷物和豆類作為養育人體之主食;“五果”系指棗、李、杏、栗、桃等水果、堅果,“五畜”指牛、犬、羊、豬、雞等禽畜肉食,“五菜”則指葵、韭、薤、藿、蔥等蔬菜。意即谷物等主食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所謂“助”“益”及“充”,則是指水果、蔬菜和肉類等作為主食的輔助、補益和補充,都是相對“養”而言,是對“五谷”營養的補充。現代營養學也認為,只有全面、合理的膳食營養,即平衡飲食,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

秦漢以降,飲食養生的理論家與中醫養生的典籍不絕如縷。舊題彭祖《攝生養性論》載,人之食飲,“不欲甚饑,饑則敗氣。食戒過多,勿極渴而飲,飲戒過深。食過則癥塊成疾,飲過則痰癖結聚”。闡述了食飲的時間、分量及過量食飲后的危害。相傳彭祖是顓頊的玄孫,歷經唐虞夏商等時代,活了八百多歲。《楚辭·天問》說他善于食養,“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長(悵)?”東漢醫圣張仲景《金匱要略》特別提到要食后保養:“食畢當漱口數過,令牙齒不敗口香。”指出飯后要注意口腔衛生,做到食后漱口。三國曹魏時嵇康作《答難養生論》曰:

養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絕,此四難也;神慮轉發,此五難也。

其中第四難“滋味不絕”指嗜食肥甘厚味,與結尾所提倡的“慎言語,節飲食”,都是就飲食養生提出的要求。南朝時期提倡飲食養生的代表人物是著名醫藥家、煉丹家,人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其《養性延命錄》卷上《食誡篇》比較全面地闡釋了飲食禁忌的方方面面:

故養性者,先饑乃食,先渴而飲。恐覺饑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飲,飲必過。食畢當行,行畢使人以粉摩腹數百過,大益也。青牛道士言:食不欲過飽,故道士先饑而食也;飲不欲過多,故道士先渴而飲也。食畢行數百步,中益也。

又提出不勉強進食:“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饑強食則脾勞。”脾胃是人體健康的“后天之本”,注意節食,保護脾胃,是得以健康長壽的關鍵。

隋唐之際的藥王孫思邈《千金要方·食治方》詳細論述了果實、菜蔬、谷米、鳥獸對養生的功效,再次強調了《黃帝內經》中平衡飲食的思想,如其中引扁鵲話說:“安身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指出飲食的宜忌是養生之根本。又云:“食飽令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數百遍,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則食易消,益人無百病,飽食則臥,食不消成積,乃生百病。”倡導散步、摩腹、叩齒等餐后養生環節。其《保生銘》所謂“食了行百步,數將手摩腹”,也是同樣的道理。宋初養生家蒲虔貫的《保生要錄·論飲食門》強調飲食不可偏食:“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則傷而生痰;所惡之物,不可全棄,棄則臟氣不均。”實際上也是《黃帝內經》中講的平衡飲食的道理。

蘇軾學識淵博,廣泛汲取包括傳統養生理論在內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其《讀道藏》詩曰:“嗟余亦何幸,偶此琳宮居。宮中復何有?戢戢千函書。”所謂《道藏》“千函書”,自然也包括大量有關醫藥養生之書。蘇軾豐富的飲食養生理論,來源于自己大量的養生實踐,同時也與他廣泛收集民間食養方法與汲取古代食養理論不無關聯。其《止水活魚說》一文引孫思邈《千金要方·人參湯》論證止水、活水之別,指出“鯽魚生流水中,則背鱗白,生止水中,則背鱗黑而味惡”。《記惠州土芋》則引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的《神農本草經》,謂芋即土芝,有“益氣充饑”之效。其《桂酒頌》敘中轉引《本草》語,指出桂枝有“利肝腑氣,殺三蟲,輕身堅骨,養神發色”等療效,實“為百藥先”。蘇軾在惠州還曾手寫數本嵇康的《養生論》以贈羅浮山道士鄧守安等人。凡此等等,無不證明蘇軾的食養活動受到傳統養生理論的滋養與熏染。

二、蘇軾飲食養生的科學實踐

蘇軾一生東漂西泊,南羈北宦。他不偏食,注重飲食結構,所到之處皆入鄉隨俗,能很快適應并喜好當地菜肴。他的飲食品種豐富多樣,五花八門,既有蔬菜、水果等素食,又不乏魚肉等葷食。其飲食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欲,更多的是為了養生、健體、治病,乃至延年益壽。《黃帝內經·素問》提出的“五谷為養,五果為助, 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平衡飲食養生理論,在蘇軾長期的食飲實踐活動與大量的食飲題材作品中,都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首先,我們來看其“五谷為養”。“五谷”之說是逐漸形成的,一般指稻、麥、黍、稷、菽五種糧食作物。其中黍指玉米,也包括黃米,稷指粟(高粱),菽指豆類。我們可以把這類食物統稱為五谷雜糧。 蘇軾以五谷及由此加工而成的各類食品為主要食材,其品種異常豐富,如占城稻、粳稻、云澤米、米粉、粟、粱、粳米、黃糯、菽、寒具(馓子、環餅)、酪粉、薏苡、玉糝羹、山芋羹、豆粥、豌豆大麥粥、黃耆粥、槐葉冷淘、酥煎、新麥湯餅、槐芽餅、餅餌(餃子)、水餅、涼餅、湯餅、筍餅、青蒿餅、為甚酥(油餅)、薯芋及蕈饅頭等,可謂豐富多樣。北宋時,水稻還沒有成為主要的飯食,人們還是以豆類、麥子為主食。蘇軾在黃州特地發明制作了一種大麥與小豆調配而成的飯食,其《二紅飯》曰:

今年東坡收大麥二十余石,賣之價甚賤,而粳米適盡,乃課奴婢舂以為飯,嚼之嘖嘖有聲。小兒女相調,云是嚼虱子。日中饑,用漿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氣味。今日復令庖人,雜小豆作飯,尤有味。老妻大笑曰: “此新樣二紅飯也。”

蘇軾收入微薄,家庭人口較多,生活困窘,經常入不敷出,其《答秦太虛書》中有比較詳細的描述,文中“粳米適盡”四字也透露了其中消息,恰如陶淵明的“瓶無儲粟”(《歸去來兮辭·序》),故將賣價甚賤的大麥教仆人搗去皮殼,用漿水淘洗,雜以小豆,吃起來居然也“尤有味”。

宋人喝粥者眾,喜粥者夥,頗知粥的養生奇效。張耒《粥記贈邠老》云:

張安定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良。妙齊和尚說:山中僧,每將旦一粥,甚系利害。如或不食,則終日覺臟腑燥渴。蓋粥能暢胃氣,生津液也。今勸人每日食粥,以為養生之要,必大笑。大抵養性命,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正在寢食之間爾。

蘇軾特別推崇粥食的養生作用,認為在“飲冷過度”后,喝熱粥有祛寒、利胃、提神的功效。這一養生方法其實是從他的忘年交吳復古(子野)那里學來的。費袞《梁溪漫志》引蘇軾《食粥帖》載:“昨某日飲冷過度,吳子野勸食白粥,云能推陳致新,利膈養胃。僧家五更食粥,粥既快美,粥后一覺,尤不可說,尤不可說。”蘇軾經常與吳復古討論養生之道,其《問養生》開頭即謂“余問養生于吳子”。他在給書法家米芾的信中亦說:“某昨日飲冷過度,夜暴下,旦復疲甚。食黃芪粥甚美。”(《與米元章二十八首》其二十六)黃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醫認為,黃芪性味甘、微溫,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脫毒生肌之功。蘇軾就是食用過用黃芪與大米熬成的粥后祛病提神的。豆粥即豆子和大米熬制的粥,乃宋代普通的食物,但頗有養生之效。黃庭堅《答李任道謝分豆粥》有所謂“豆粥能驅晚瘴寒,與公同味更同餐”。蘇軾的《食豆粥頌》一文載其吃了僧人煮的豆粥,津津有味,仿佛到了極樂世界。他還寫成《豆粥》一詩:“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我老此身無著處,賣書來問東家住。臥聽雞鳴粥熟時,蓬頭曳履君家去。”謂秔米經過舂碓后光潔如玉,豆粥經過沙瓶煨煮后香軟如酥,故雞鳴拂曉,不待梳洗,急切地趕去東家品嘗,可見其對豆粥的喜好。

蘇軾在惠州,夜饑,吳復古煨芋兩枚見啖,遂作《記惠州土芋》,記復古煨芋之法:

芋當去皮,濕紙包,煨之火,過熟,乃熱噉之,則松而膩,乃能益氣充饑。今惠人皆和皮水煮冷啖,堅頑少味,其發瘴固宜。

認為山芋當去皮、紙包、煨火而熱食,則“松而膩”,且能“益氣充饑”,若如“惠人”和皮冷啖,則會生疾。他的詩《除夕,訪子野食燒芋,戲作》亦曰:“松風溜溜作春寒,伴我饑腸響夜闌。牛糞火中燒芋子,山人更吃懶殘殘。”詩人饑腸轆轆,故能于牛糞燒烤的山芋中品嘗到生活的芳香。蘇軾在儋州,“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縱筆三首》其三),正所謂米珠薪桂,蘇過用當地薯芋煮玉糝羹,蘇軾吃后夸贊其“色香味皆奇絕”“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將北海金齏鲙,輕比東坡玉糝羹”(《過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色香味皆奇絕。天上酥陀則不可知,人間決無此味也》)。篇中極盡描寫玉糝羹的味美,說它香似龍涎,味比牛乳,勝過北海奇珍的佳肴。實際上,玉糝羹用料簡單,只不過是用芋頭熬煮成的芋頭羹。這一吃法在《和陶勸農六首》小序中也有記載:“海南多荒田,俗以貿香為業。所產粳稌,不足于食。乃以薯芋雜米作粥糜以取飽。”

蘇軾常食五谷制作的餅類食品,借此養生。其《和蔣夔寄茶》曰:“清詩兩幅寄千里,紫金百餅費萬錢。”他將“清詩”與“百餅”相提并論,可見餅類食品在他心中的位置。如寒具,俗稱“馓子”“環餅”,用面粉、糯米粉加鹽或蜜、糖,搓成細條,油煎而成。蘇軾有《詠環餅》、《寒具》詩,后詩曰:“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輕蘸嫩黃深。夜來春睡濃于酒,壓扁佳人纏臂金。”此詩從廚娘“纖手”揉面做馓子起句,描繪了炸馓子時的油溫火候,馓子炸成后較嫩黃略深的顏色和一圈圈似手釧連在一起的“纏臂金”的形態。又如《約吳遠游與姜君弼吃蕈饅頭》曰:“天下風流筍餅餤,人間濟楚蕈饅頭”,“餤”即餅,“蕈”,指香菇、蘑菇類植物。作者似又對筍餅和以香菇為餡的饅頭特別垂愛。

其次,再看蘇軾的“五果為助”。《黃帝內經》中的“五果”為棗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大棗、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種水果。 蘇軾對各地水果十分鐘愛,如蒲桃、櫻桃、桃、杏、梨、李、棗、椹(桑葚)、榧子(香榧)、石榴、黃柑、朱橘、荔枝、龍眼、木瓜、盧橘、楊梅、檳榔、橄欖、柚子、椰子、香蕉等,均為他享用之物,并以此養生。不過,比較而言,他似對嶺南水果情有獨鐘。嶺南氣候濕熱,適合熱帶水果生長。蘇軾在惠州唱和蘇過的詩中說:“棲禪晚置酒,蠻果粲蕉荔。齊廚釜無羹,野餉籃有蕙。”(《正月二十四日與兒子過……》),特別是吃了“厚味高格”的荔枝后,以至樂以忘家。其《食荔枝二首》之二曰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又《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曰:

南村諸楊北村盧,白華青葉冬不枯。垂黃綴紫煙雨里,特與荔子為先驅。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云山得伴松檜老,霜雪自困楂梨粗。先生洗盞酌桂醑,冰盤薦此赪虬珠。似聞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詩人夸頌荔支的形態與品格,首以盧橘、楊梅鋪墊,又在“似聞”二句下自注:“予嘗謂荔支厚味,高格兩絕,果中無比,惟江鰩柱、河豚魚近之耳。”詩中運用生動的比喻,把荔枝比作身著紅衣、膚若凝脂的云外飛仙。宋人已流行嚼檳榔,《宋史》(卷三百三十二)有“婚聘之資,先以椰子酒,檳榔次之,指環又次之”的記載。蘇軾的《詠檳榔》詩“可療饑懷香自吐,能消瘴癘暖如薰”二句,寫這種果實“可療饑懷”“能消瘴癘”,具有止餓、祛除瘴癘,使人體發熱的作用。《食柑》一詩則描寫采摘、切剖、品嘗柑橘的具體過程:“一雙羅帕未分珍,林下先嘗愧逐臣。露葉霜枝剪寒碧,金盤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坐客殷勤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貧。”其中“清泉”二句,將柑橘的汁液、香味描述得栩栩如生。所以,蘇軾在惠州的白鶴峰新居落成,他給程全父(天侔)寫信求購的十種果樹,首先提到的就是柑、橘(《與程全父十二首》其七),并在大門旁親植兩棵。

蘇軾提出只有勞作所獲,方食之有味,所謂“不緣耕樵得,飽食殊少味”(《糴米》)。他喜食水果,常栽果樹,早在鳳翔任職,即有此好。其《次韻子由岐下詩并序》載:

廊之兩旁各為一小池。皆引汧水,種蓮、養魚于其中。池邊有桃、李、杏、梨、棗、櫻桃、石榴、樗、槐、松、檜、柳三十余株,又以斗酒易牡丹一叢于亭之北。

蘇軾在黃州東坡,栽種果樹更是樂此不疲,并屢屢見載于給友朋的書信中。《與楊元素十七首》(其八)曰:“近于城中葺一荒園,手種菜果以自娛。”《與子安兄七首》其一曰:“近于城中得荒地十數畝,躬耕其中。作草屋數間,謂之東坡雪堂。種蔬接果,聊以忘老。”《與李公擇十七首》其九亦曰:“某見在東坡,作陂種稻,勞苦之中,亦自有樂事。有屋五間,果菜十數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蠶,聊以卒歲也。”

再次,看蘇軾的“ 五畜為益”。《黃帝內經》中的“五畜”為牛甘、犬酸、豬咸、羊苦、雞辛,即牛、狗、豬、羊、雞等各種肉類。蘇軾一生雖力倡禁殺、放生,但并不拒絕肉等葷食類食品,魚類等水產食品在他的食譜中也十分豐富,如豬肉、熊掌、羊、狗、鹿、熊臘、兔、雞、牛酥、牛尾貍、黃雀、雁、鶴、春鳩、雉、雞、鴨、鵝、薰鼠、蜜唧(以蜜飼養的芻鼠)、蝙蝠、蠶蛹、蝦蟆、蛇及蝤蛑、紫蟹、河豚、金鯽魚、鱸魚、鰣魚、鳊魚、鰒魚、鱖魚、五柳魚、白魚、肋魚、赤魚、長魚、子魚、淮魚、石首、赪尾魚、紫蟹、白蟹、石蟹、蝦、鱉、魴鯉、海螯、蛤蜊、膾縷(魚膾)、紅螺醬、江瑤柱(牛耳螺)等,比比皆是,不勝枚舉。眾所周知,蘇軾喜食豬肉。周紫芝《竹坡詩話》載“東坡喜食燒豬”,“東坡性喜嗜豬”,連禪林中人物佛印都“燒豬待子瞻”。他的《豬肉頌》詩曰:“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就是他在黃州發明的一種用慢火煨煮的“東坡肉”。這樣的烹飪方法使肉質燉熟燉爛,細膩入味。他給堂兄的信《與子安兄七首》其一也說:“常親自煮豬頭,灌血腈,作姜豉菜羹,宛有太安滋味。”潼南有魚,其名“太安”,味美無比。蘇軾以此為喻,足見其對豬頭的喜愛。蘇軾還懂得羊脊骨的食補作用,《仇池筆記》卷下載:

惠州市寥落,然每日殺一羊,不敢與在官者爭買。時囑屠者買其脊,骨間亦有微肉,熟煮熟漉,若不熟,則泡水不除,隨意用酒薄點鹽炙微焦食之。終日摘剔,得微肉于牙綮間,如食蟹螯。率三五日一食,甚覺有補。子由三年堂庖所食芻豢,滅齒而不得骨,豈復知此味乎!此雖戲語,極可施用,用此法,則眾狗不悅矣。

蘇軾在惠州,市井“日殺一羊”,“官者”食肉,他因無錢可買,只得食用帶里脊肉和脊髓的羊脊椎骨,卻發現“甚覺有補”,還不無幽默地說,比起其弟蘇轍三年公款食用的肉類食品味道要好得多。

魚是中國傳統飲食中的主要葷食。蘇軾頗通食魚之法,每至一地,因地制宜,常用此作為自己飲食養生之物。在鳳翔,友人送來的魚還沒等煮熟,就迫不及待地提前品嘗,“攜來雖遠鬣尚動,烹不待熟指先染”(《渼陂魚》)。知湖州時,喜食當地的蝤蛑,此物即梭子蟹,具有活血、化瘀、消食、通乳之功效。《丁公默送蝤蛑》曰:“堪笑吳興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由于自己的“饞”,竟用“詩”換取友人的蝤蛑。在黃州時,有“長江繞郭知魚美”(《初到黃州》)的詩句。他的《煮魚法》一文,介紹制作鮮鯽或鯉魚的辦法:

子瞻在黃州,好自煮魚。其法,以鮮鯽魚或鯉治斫冷水下入鹽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攪。半熟,入生姜蘿卜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橘皮線,乃食之。

詩人用冷水加鹽煮魚,用蔥、生姜、蘿卜汁、酒及橘皮等為配料,足見他很講究色、香、味的調理與營養的搭配。蘇軾食魚主張切成薄片,詩中描寫魚膾的詩句:“運肘風生看斫鲙,隨刀雪落驚飛縷。不將醉語作新詩,飽食應慚腹如鼓”(《泛舟城南……》其三),“吳兒膾縷薄欲飛,未去先說饞涎垂”(《將至湖州戲贈莘老》)。筆下的庖廚運刀如風,技藝精妙絕倫,制作的魚膾片片輕薄如紙,光澤勝雪,讓人口舌生津。孫奕所撰《示兒編》載,蘇軾在常州,還大膽地品嘗有毒、常人不敢食用的河豚,竟發出“也值得一死”的感嘆,曾有“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的詩句。蘇軾元符二年在儋州,學會了食蠔。其《食蠔》曰:“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蠻獻蠔,剖之,得數升,肉與漿入水,與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蠔即“牡蠣”。蘇軾發配海南,發現食蠔而美,就告誡蘇過,勸其切勿聲張,免得朝廷士大夫知道了,也來爭食,分走他的美味。如此樂觀豁達,實屬不易。

最后論其“五菜為充”。《黃帝內經》中的“五菜”為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蔥辛,并非是特指,而是泛指各種蔬菜。 中醫理論認為,五谷能夠補精,五菜能夠益氣。蔬菜能營養人體、充實臟氣,使體內各種營養素更完善,更充實。菜蔬種類多,根、莖、葉、花、瓜、果均可食用。蘇軾詩文中呈現的蔬菜遠非這么單一,其品種要豐富得多,其中既有民間長期流傳的鄉村野蔬,也不乏他自己親自耕種、栽培、發明的新鮮時菜,正所謂“庖人應未識,旅人眼先明”(《送筍芍藥與公擇二首》其一),舉凡藕、筍、蘆筍、棕筍、藤菜、莼菜、蔞蒿、元修菜(巢菜)、芥藍、白菘、菠菜、蕨菜、蔓菁、青蒿、豆莢、苜蓿、蘆菔、芹芽、蘆芽、韭芽、姜芽、薺菜、烏菱、白茨及青菰等,無不成為他自食或待客的盤中寶物。《春菜》詩曰:“蔓菁宿根已生葉,韭芽戴土拳如蕨。爛蒸香薺白魚肥,碎點青蒿涼餅滑。”其中“蔓菁”俗稱大頭菜,又叫玉蔓青等,是一種常見的家庭腌制咸菜的蔬菜;“韭芽”因隔絕光線,無陽光供給,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葉綠素,就會變成黃色,故又稱“韭黃”。香薺烝白魚,青蒿做涼餅,均為蘇軾喜吃之物。其《雨后行菜圃》描述芥藍、白菘雨后茁壯成長,想象收獲后烹食的滋味:“夢回聞雨聲,喜我菜甲長”,“霜根一蕃滋,風葉漸俯仰。未任筐筥載,已作杯盤想。艱難生理窄,一味敢專饗”,“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白菘類羔豚,冒土出蹯掌。誰能視火候,小灶當自養”。竹筍、蘆筍為普通食用之菜肴,而食棕筍者則少見。蘇軾喜食棕筍,其《棕筍》詩序曰:“椶筍,狀如魚,剖之得魚子,味如苦筍而加甘芳。”椶,同“棕”,棕筍為棕櫚的花苞,棕筍這一食材形狀像魚,味道奇特,像苦筍又帶有甘甜的味道。要在二月間摘取,如果超過了這個時節,這一美味就淪為苦澀而不能食用的食材。蘇軾烹飪棕筍采用浸泡腌制的方式,先將棕筍蒸熟,用蜜煮制,再加醋浸泡腌制。

蘇軾紹圣四年初貶儋州,飲食條件極其艱苦,“此間食無肉,醫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寄程儒書》),于是因陋就簡,以野菜煮粥充饑,所作《菜羹賦并敘》曰:“水陸之味,貧不能致,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醬,而有自然之味。”蔓菁、蘆菔、苦薺均為儋州當地的野菜。賦的正文以大段筆墨鋪陳煮菜羹的具體過程,細膩生動、妙筆生花:

殷詩腸之轉雷,聊御餓而食陳。無芻豢以適口,荷鄰蔬之見分。汲幽泉以揉濯,搏露葉與瓊根。爨铏锜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湯濛濛如松風,投糝豆而諧勻。覆陶甌之穹崇,謝攪觸之煩勤。屏醯醬之厚味,卻椒桂之芳辛。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壯而力均。滃嘈雜而麋潰,信凈美而甘分。登盤盂而薦之,具匕箸而晨飧。助生肥于玉池,與吾鼎其齊珍。

再輔以易牙、傅說、丘嫂、樂羊四個與羹湯有關的典故作為反襯,“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說而策勛。沮彭尸之爽惑,調灶鬼之嫌嗔。嗟丘嫂其自隘,陋樂羊而匪人”。最后表達自己超然自適的怡然心態,“先生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計余食之幾何,固無患于長貧。忘口腹之為累,以不殺而成仁。竊比予于誰歟?葛天氏之遺民”。

蘇軾對家鄉的蔬菜情有獨鐘,嘗謂“久客厭虜饌,枵然思南烹”(《送筍芍藥與公擇二首》其一),“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鐵甲。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牙寒更茁”,以致“明年投劾徑須歸,莫待齒搖并發脫”(《春菜》)。晉代張翰因想吃鱸魚而思鄉,蘇軾則想到蜀地蔬菜而欲歸隱。《元修菜并敘》載:“菜之美者,有吾鄉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元修云:使孔北海見,當復云吾家菜耶?因謂之元修菜。余去鄉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元修適自蜀來,見余于黃。乃作是詩,使歸致其子,而種之東坡之下云。”這就是蘇軾好食自種的“巢菜”或曰“元修菜”。

除“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等食品外,蘇軾也注重茶、酒為主的飲品對調養身心的作用。

蘇軾飲酒的嗜好以及對酒調養身心的認識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他從“少時望見酒杯而醉”到“能飲三蕉葉”(《 東坡題跋》),再到“飲酒雖不多,然未嘗一日不把盞”(《飲酒說》),“ 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余上者”(《書東皋子傳后》)。又從自己飲酒,到奉勸別人喝酒,“寄語公知否,還須數倒壺”(《夷陵縣歐陽永叔至喜堂》)。不過蘇軾的酒量并不大,彭乘《墨客揮犀》 說:“子瞻嘗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謂著棋、吃酒、唱曲也”,他不貪酒量,但求酒趣,其詩反復云:“我雖不解飲,把盞歡意足”(《與臨安令宗人同年劇飲》),“少年多病怯杯觴,老去方知此味長”(《次韻樂著作送酒》),“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和陶飲酒二十首》其一)等等,可見東坡飲酒,不是為了逞口腹之快,而只是為了養生,獲得精神上的“適”。飲酒時若佐以魚肉等,在蘇軾看來,那是絕美的享受。《二月二十六日,雨中熟睡……》即曰:“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丁公默送蝤蛑》又道出食蟹飲酒的滋味:“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堪笑吳興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

蜂蜜、蔗漿亦屬飲品。蘇軾喜飲蜂蜜,認為養生效果很好,這在南宋的筆記中即有記載。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七云:“(蘇軾)一日,與數客過之,所食皆蜜也。豆腐、面筋、牛乳之類,皆漬蜜食之,客多不能下箸。惟東坡性亦酷嗜蜜,能與之共飽。”豆腐、面筋、牛乳皆其漬蜜而食,常人不能下箸,蘇軾卻樂以開懷。《書食蜜》甚至說:“吾好食姜蜜湯,甘芳滑辣,使人意快而神清。”謂飲“姜蜜湯”后,覺得“意快而神清”,這就不是一般的滿足口腹之欲了;《安州老人食蜜歌》還指出,蜜能治百疾,比茶的療效要好,且不似茶的甘苦相雜:“不食五谷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小兒得詩如得蜜,蜜中有藥治百疾”,“恰似飲茶甘苦雜,不如食蜜中邊甜”。

三、蘇軾飲食養生的原則

蘇軾自稱“老饕”,其《老饕賦》曰:“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湯鏖。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 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糕。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 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以詼諧、幽默的筆調,寫自己在饑餓中幻想要品嘗最鮮美的海陸產品。這只不過是作者以夢幻的形式形象地描繪出的一場虛幻的精神會餐。 實際上,蘇軾的飲食實踐及養生思想絕非如此。

(一)食飲有度,適量為佳

中國古代養生家十分重視飲食之度,早就認識到飲食過度的危害性。《黃帝內經·素問》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上古天真論》),“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痹論》)。作為醫家的孫思邈《千金要方》有“凡常飲食,每令節儉”“飲食以時,饑飽得中”“每食不重用”之誡。蘇軾很好地汲取了傳統飲食養生理論的營養,反對暴飲暴食,提倡饑飽適中,要愛身節慎、節制飲食,適可而止,認為此乃長壽的基本條件。其《東坡志林》卷一即提倡“已饑方食,未飽先止。散步逍遙,務令腹空”。蘇軾認為,饑餓以后再進食,即便是粗茶淡飯,其香甜可口會勝過山珍海味。吃飯時不要吃得太飽,如果吃飽了還勉強進食,即使美味佳肴放在眼前也難以下咽。過饑過飽都會使人生病。飯后一定要散步,要始終讓肚子是空的。蘇軾與人交往,難免相互宴請。他訂立條約,自己吃飯,一杯酒,一個葷菜,請人吃飯不超過三個葷菜;別人宴請他,也不準超過三個葷菜。這樣既可“養福”“養胃”,又可“養財”。他的這一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其《節飲食說》一文有詳細的記載:

東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飲食,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有召我者,預以此告之,主人不從而過是,乃止。一曰安分以養福。二曰寬胃以養氣。三曰省費以養財。

他在《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詩中教育三子要以節約為本,生活艱難,無負百姓,有所謂“玉食謝故吏,風餐便逐臣”之句。他在黃州所寫的《與李公擇十七首》(其十)中說:“口體之欲,何窮之有,每加節儉,亦是惜福延壽之道。”在惠州,嶺南人多暴食,他在《與錢濟明十六首》(其四)中亦云:“瘴鄉風土,不問可知,少年或可久居,老者殊畏之。唯絕嗜欲、節飲食,可以不死。”前后兩封書信中,蘇軾均強調節制飲食可以延年益壽,可見他的這一養生思想是一以貫之的。

蘇軾好飲酒,但不善飲,也很少過量,追求的是一種微醺的酒意,而不是如劉伶、李白那般因嗜酒而醉到忘乎所以。蘇軾反對豪飲,提倡有節制地飲。其詩曰:“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湖上夜歸》),“譬如飲不醉,陶然有余歡”(《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其《書東皋子傳后》中說得更具體生動:

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然喜人飲酒,見客舉杯徐引,則予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于客。閑居未嘗一日無客,客至,未嘗不置酒。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

古代詩人中像蘇軾這樣能節制酒量的人少之又少。他的這一做法在元代著名食療保健專家忽思慧《飲膳正要》一書中能找到理論依據。該書卷一《飲酒避忌》說酒“味苦甘辛”,能“殺百邪,去惡氣,通血脈,濃腸胃,潤肌膚,消憂愁”,“少飲尤佳,多飲傷神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飲過度,喪生之源”。

(二)不求奢靡,清淡為佳

縱觀蘇軾的飲食活動,絕無“尊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白居易《輕肥》)般的海吃豪喝山珍海味。他主張清淡素雅的飲食,力求簡約實用,因地制宜。其《初到黃州》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魚、筍正是黃州當地習見之物;又比如他發明的東坡羹,既不是菜,也不是飯,更不是湯,乃是將蔓菁、蘆菔、苦薺等野菜與生米配合,烹調出的一種廉價食品。其《東坡羹頌并引》載其制作方法甚詳:

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蘆菔、苦薺,揉洗數過,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許涂釜,緣及一瓷碗,下菜沸湯中。入生米為糝,及少生姜,以油碗覆之,不得觸,觸則生油氣,至熟不除。其上置甑,炊飯如常法,既不可遽覆,須生菜氣出盡乃覆之。羹每沸涌。遇油輒下,又為碗所壓,故終不得上。不爾,羹上薄飯,則氣不得達而飯不熟矣。飯熟羹亦爛可食。

蘇軾認為,普通的菜肴,因習見,常食用,其味與嘉肴等;若飽食之后,即使肉類食品,唯恐其不去。他在黃州的《答畢仲舉二首》其一即謂:“菜羹菽黍,差饑而食,其味與八珍等;而既飽之余,芻豢滿前,惟恐其不持去也。”他的《擷菜并引》:“吾借王參軍地種菜,不及半畝,而吾與過子終年飽飫,夜半飲醉,無以解酒,輒擷菜煮之。味含土膏,氣飽風露,雖粱肉不能及也。”詩云:“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魏晉時的何曾生活奢靡無度,其家中廚房所烹飪的饌肴,勝過帝王之家。蘇軾在惠州,借地耕種,他認為自種的蔬菜勝過達官顯宦享用的粱肉,其淡味素食,實為延壽養生之道;我們既然都是追求飽腹,為什么非得要吃雞食肉呢?用語幽默詼諧,反映了詩人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

蘇軾喜吃的“東坡肉”,其實在當時乃廉價之物,其《豬肉頌》說:“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答秦太虛七首》其四也說:“羊肉如北方,豬牛獐鹿如土,魚蟹不論錢。”蘇軾在杭州,多以烏菱、白芡、青菰為食材,此亦價廉易得之物,正所謂“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里綠盤”(《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三)。杭州氣候濕潤,烏菱、白芡、青菰等水生植物隨處可得,其價格便宜到“不論錢”的地步。

蘇軾不求精奢,簡約實用的飲食養生有時實出無奈。神宗熙寧八年,蘇軾知密州,這年密州大旱,蝗災繼起,“日與通守劉君廷式,循古城廢圃,求杞菊食之,捫腹而笑”,遂仿陸龜蒙《杞菊賦》而作《后杞菊賦》以自嘲。末云:“吾方以杞為糧,以菊為糗。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蘇軾在黃州,無米釀酒,只得換以蜜為料。其《蜜酒歌》云:“不如春甕自生香,蜂為耕耘花作米。”“先生年來窮到骨,問人乞米何曾得。世間萬事真悠悠,蜜蜂大勝監河侯。”莊周因家貧而往貸粟于監河侯,監河侯以“將得邑金”相許,遠水解不了近渴,蘇軾故有“蜜蜂大勝監河侯”的感嘆。在儋州,大米供不應求,更無小麥可食,他入鄉隨俗,所作《聞子由瘦》曰:“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薰鼠燒蝙蝠。舊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蝦蟆緣習俗。”在“難得肉食”“頓頓食薯芋”的情況下,連“薰鼠”“蝙蝠”“蜜唧”“蝦蟆”之類的小動物也樂于品嘗。

(三)養生治病、食藥同源

飲食與養生、治病密不可分,合理的飲食可以調養身心、預防疾病。蘇軾精通醫理,是宋代醫者儒化、儒者醫化,醫儒合一的典型代表,僅從舊編《蘇沈良方》來看,他懂得藥食同源之妙,在長期的飲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食藥同用以利身體健康的道理。他注重飲食的主要目的是養生、健體、治病,乃至延年益壽。

作者歷經磨亂,身心俱乏,多病早衰。因此,蘇軾一生十分注重挖掘食物的藥用價值,如前揭“蜜中有藥治百疾”(《安州老人食蜜歌》),即為利用科學合理的食飲,以達到治病養生目的的具體實踐。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征嶺南,利用當地特產薏苡為將士們“御瘴”,蘇軾受此影響,其《小圃五詠·薏苡》形容薏苡的功效與形態云:“伏波飯薏苡,御瘴傳神良。能除五溪毒,不救讒言傷”,“不謂蓬荻姿,中有藥與糧。舂為芡珠圓,炊作菰米香”。他特地在自己的小圃栽種薏苡,用以食用祛瘴癘之疫。蘇軾還懂得食用生姜的醫療、養生價值。其《服生姜法》載其在杭州,見凈慈寺僧聰藥王“年八十余,顏如渥丹,目光炯然”,“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不過,與僧聰“和皮嚼爛”“溫水咽之”比較,蘇軾食姜的方法要講究得多。他說:

姜能健脾溫腎,活血益氣。其法取生姜之無筋滓者,然不用子姜,錯之,并皮裂,取汁貯器中。久之,澄去其上黃而清者,取其下白而濃者,陰干刮取,如面,謂之姜乳。以蒸餅或飯搜和丸如桐子,以酒或鹽米湯吞數十粒,或取末置酒食茶飲中食之,皆可。

此處詳細地論述了姜乳制作、服食的辦法及“健脾溫腎、活血益氣”的療效。

(四)學用結合、總結提升

蘇軾以高明的智慧、勤勉的態度廣泛學習、吸取前賢與時人的飲食養生理論,還喜歡親手烹制菜肴,探討飲食制作的方法與經驗,以此總結飲食規律與養生辦法,傳播飲食養生文化。其《服生姜法》《食雞卵說》《豬肉頌》《煮魚法》《書煮魚羹》《菜羹賦》《東坡羹頌并引》《玉糝羹》《食豆粥頌》等,從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了許多簡便易行的飲食養生辦法。蘇軾食物烹飪的技藝不凡,方法多樣,不光有煮、燜等較為普遍傳統的工序,還有煎、炸、炒、燴等精致煩瑣的烹飪工藝。就拿羹類來說,羹是用蒸煮等方法制作而成的糊狀食物。《東京夢華錄》中曾載有七八種關于羹的做法。蘇軾的飲食題材作品中也有菜羹、魚羹、玉糝羹等不同做法。

蘇軾《養生訣》說:“近年頗留意養生。讀書,延問方士多矣,其法百數,擇其簡易可行者,間或為之,輒有奇驗。”此雖是就導引內功養生而言,其實他在飲食養生上亦長于實踐,親力親為,故諸如“為甚酥”“元修菜”“東坡肉”“東坡羹”等許多食品因他得名。《竹坡詩話》載,蘇軾在黃州赴何秀才宴會,食油果甚酥,因問主人何以為名?主人無以對,又問為甚酥,坐客皆曰:“是可以為名矣。”油果“為甚酥”由此得名。正因蘇軾勤奮好學,不恥下問,故其飲食制作能做到別出心裁,大膽創新,制作出許多非同尋常的飲食精品。蘇軾烹制的紅燒豬肉就頗具特色,其制作要領是水不要太多,火不要太猛,火候足即可。其《豬肉頌》一文介紹制作方法云:“凈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宋代貴人不喜歡吃豬肉,而普通人家又不善制作,所以肉價很低,故蘇軾精心烹制豬肉,人稱“東坡肉”,此菜由此流傳甚廣。蘇軾介紹了他被貶黃州時手自烹調魚羹的經驗,十分難得。他后來知杭州時,還以此待客,頗受歡迎。其《書煮魚羹》記載了此事:

予在東坡,嘗親執槍匕,煮魚羹以設客,客未嘗不稱善,意窮約中易為口腹耳!今出守錢塘,厭水陸之品,今日偶與仲天貺、王元直、秦少章會食,復作此味,客皆云:此羹超然有高韻,非世俗庖人所能仿佛。

蘇軾的烹飪技術相當高明,他注重辨析飲食制作原料的細微差異,能夠選取最合適的原料來制作精美飲食。他認為不同地域的同一種作物品質不同,做出的飲食質量也會有別。比如《黍麥說》載:用北方的麥子做曲子和南方的米釀酒,質量往往超過用南方的麥子做曲子和北方的米釀酒;又指出各地的泉水水性不同,烹出的茶味道就不一樣。

蘇軾還善釀酒,多釀米酒、黃酒、果酒及藥酒等,著名作家林語堂《蘇軾評傳》謂其為“造酒實驗家”。他曾經將用水、制曲、選糧等工藝流程撰寫成《東坡酒經》《飲酒說》二文。其詩文集中諸如臘酒、白酒、春酒、閩酒、卯酒、鵝黃酒、薄薄酒、碧香酒、重陽酒、浮蟻酒、冰堂酒、桑落酒、真一酒、醴酒、社酒、蜜酒、羅浮春、酦醅酒、蓮花酒、中山酒、萬家春、羊羔酒、酥酒、葡萄酒、洞庭春色、椰子酒、屠蘇酒、松花酒、菖蒲酒、桂酒、天門冬酒、主業酒、淵明酒、茅君酒、英靈酒、紅裙、蜑酒等,可謂琳瑯滿目。他飲過的酒有竹葉青、碧香酒、蜜酒、酥酒、柑酒、桂酒等,所釀之酒多以“春”為名,嘗謂“予家釀酒,名羅浮春”,“余近釀酒,名萬家春,蓋嶺南萬戶酒也”。蘇軾在黃州,調制過義尊酒,效仿西蜀道士楊世昌釀造蜜酒,《蜜酒歌》:“一日小沸魚吐沫,二日眩轉清光活。三日開甕香滿城,快瀉銀瓶不須撥”,將蜜酒釀制的過程描述得歷歷在目。在定州釀造橘子酒、中山松醪,用黃橘釀造洞庭春色酒;在惠州用米、麥、水三種原料釀造真一酒,酒成玉色,有自然香味,還釀造過桂酒等;在海南釀造天門冬酒等。有關釀酒的作品有《蜜酒歌并敘》《洞庭春色賦并引》《新釀桂酒》《桂酒頌》《真一酒歌并引》《真一酒法》《庚辰歲正月十二日天門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嘗,遂以大醉二首》等。凡此或記載制酒工藝,或發掘酒趣意蘊,或探討養生之道,皆寫得真切而美妙,醇香而動人。又如,蘇軾飲茶非惟解渴,實則為了養生、提神。他特別擅長煎茶,有《汲江煎茶》《試院煎茶》二詩,提出“活水還須活火烹”“貴從活火發新泉”的烹茶方法,詩中“活水”即流水,相對止水而言,“活火”即旺火。

隨著當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有病治病、無病養生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然究竟如何科學合理地養生,用哪些方式養生?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蘇軾的養生思想豐富深邃、博大精深,他提出了從食養、藥養,到動養,再到心養的完整、系統、科學的養生思想,其中飲食養生是根本與出發點,心養是歸宿與最高境界。蘇軾大量的飲食養生實踐活動,既解決了口腹之需,又保養身心,他的飲食養生思想、理論與方法,因其豐富的社會關系與巨大的文化魅力,在當時以及后世,卓有影響,值得我們總結、借鑒與參考。

[1] 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中華書局1982年版。

[2] 詳見莫礪鋒《飲食題材的詩意提升——從陶淵明到蘇軾》,《文學遺產》2010年第2期;王友勝《蘇軾飲食文學創作漫論》,《古典文學知識》2012年第3期;陳喜珍《論蘇軾飲食題材作品的創作風格》,《名作欣賞》2012年第5期;尹良珍《蘇軾游宦經歷與其飲食題材的關系》,《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第11期。

[3] 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版。

[4] 陳戍國點校《周禮儀禮禮記》,岳麓書社1989年版。

[5] 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版。

[6]《漢書·藝文志》著錄稱《黃帝內經》,十八篇;東漢張仲景《傷寒論》引用稱《素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引皇甫謐《甲乙經序》謂“《針經》九卷、《素問》九卷,皆為《內經》”,與《漢書·藝文志》十八篇合。

[7]《攝生養性論》一書,一般認為是秦漢后養生家言,托之彭祖。

[8]《養性延命錄》,一說為唐人孫思邈撰。

[9] 李逸安等點校《張耒集》,中華書局1990年版。

[10](清)查慎行補注,王友勝校點《蘇詩補注》,鳳凰出版社2013年版。

[11]《仇池筆記》(外十八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四庫全書》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91青草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四虎影院国产| 综合色在线| 国内精品视频区在线2021| 日韩专区第一页| 久久激情影院|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网欧美|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xx|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91色在线观看| 青青青国产视频|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2019国产在线|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自拍偷拍一区| 日本在线国产|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人与鲁专区| 久综合日韩|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a级免费视频| 91网址在线播放| 欧美中文一区|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婷婷成人综合|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av色爱 天堂网| 欧美日本激情| 婷婷五月在线|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www.狠狠|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欧美精品v|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亚洲av无码人妻| 久久黄色小视频|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 四虎综合网|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国产91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激情成人综合网|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 国产精品污视频| 综合色在线|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免费无码网站|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免费无码网站|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