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堃
摘要:鄉村旅游是建設美麗中國、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促進生態良好發展等國家級規劃的題中應有之義。鄉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載體之一,在全域化旅游概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以全域化的思維去面對鄉村旅游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這些困難和問題必將被各個擊破,而我們也將迎來鄉村旅游的可持續化發展新階段。
關鍵詞:鄉村旅游;發展;態勢;對策
前言
綜合國內外的相關研究,鄉村旅游的理論體系的結構的發展進行相關探究,在當前旅游的發展過重,只有對其概念進行界定,其中鄉村旅游中包括農業旅游與鄉村旅游。學術界對鄉村旅游的相關概念有其不同的理解,但從本質上來講,其基本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中主要包括城市旅游與鄉村旅游。鄉村旅游主要指在廣大地區,在中國主要指縣區以下的廣大地區,其中包括農田、深林與草原等綜合區域。
1 鄉村旅游發展的背景
中國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第一,從城鄉發展的需要來看,其伴隨城市化發展,其人口規模得到迅速擴展,其中有交通擁擠、空氣污染、環境惡化與工作壓力增大,導致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們進行觀光旅游,恢復體力。第二,廣大農村為了推進新農村建設,推進當前產業鏈的循環發展,增進農民收入。隨著推進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之后,推進經濟收入的提升,其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當物質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之后,變回產生精神方面的追求,這也是外出旅游的活動之一。第三,從城鄉發展時機來看,中國已經進入了城市反哺農業的時期,各行各業均在支援農業、農村的發展,而且其能夠促進農村旅游的飛速發展,推進其轉變農民思想觀念,推進改革開放,促進農村發展。
2 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
根據國內外旅游的發展,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類型:
2.1 家庭式
基于個體農民家庭建立發展的“農家樂”旅游是相當于小作坊式的發展模式。在我國農村地區,由于非農業就業機會的缺乏,田間地頭的農業活動融入旅游業為農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動力,特別是農村位于國家公園、濕地等自然遺產的地方更因其優勢而帶來更大的收益。在開發的早期階段,家庭的婦女主要承擔烹飪和管理住宿這些基本的項目,這其中的原因可能追溯到我國公元前4800年到公元前4300年的古代中國,因為婦女經常從事的主要都是一些簡單的、傳統的管理活動。
2.2 個人田莊式
“個人田莊式”基于農民的自主權,這有別于“農家樂”經營的范圍。通常,這是一個專攻鄉村旅游的個體農民經營的形式,是負責運行旅游項目并把他的旅游產品建立在一定的范圍和規模之中。隨著個人田莊逐步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業務實體,它能夠將閑置勞動力納入到服務、手工、娛樂和生產等活動中以取得盈余。成為模范田莊的農莊將會吸引其他村民的加盟,從而形成具有特色風格的專業家庭,例如“綠色蔬菜家庭”、“水產品家庭”、“民間風俗家庭”等。
2.3 家庭結合式
“家庭結合式”旨在通過農村旅游的發展重構農村社區的農業經濟發展,它倡導“一個家庭一種專門化的農村旅游”,并且希望農村社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改進能夠為我國農村的農業帶來健康長足的發展動力,并保持可持續發展能力。
2.4 公司與農民結合式
“公司與農民結合式”是外來投資者受當地政府的邀請,在當地成立一個專業旅游開發和管理的鄉村旅游公司,公司從農民那里租賃土地和其他資源,并讓他們參與開發并管理景點和設施。更重要的是,該公司負責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只是因為考慮到農民素質普遍不高。
2.5 公司與社區和農民結合式
這一模式實際上是基于“公司與農民結合式”,這一模式中的社區主要是指一個鄉村旅游協會代表當地社區的權威機構(如村民委員會)。以家族為單位運作的業務團體參與協會,每個家庭輪流成為協會代表,使協會近似于公司的董事會。受信任的公司運行具體的旅游業務,作為服務單位,公司雇傭農民并安排他們接待游客。依靠鄉村旅游中公司的幫助,農民能夠通過他們提供的服務來換取工資。
2.6 政府與公司和農民結合式
這種模式可以經常在大型的旅游景點開發的農村看到,開發一個大型旅游項目,政府在當地需要雇傭農民,并征用他們的土地。因此,政府就必須要將項目委任給農民工作的旅游公司,還要邀請外部投資者經營旅游業務或由當地社區組織的集體擁有的農村公司實體。
3 鄉村旅游發展體系
3.1 科學規劃鄉村旅游新發展體系
首先,科學的規劃體系要打破鄉村旅游的區域限制。傳統的鄉村旅游局,游客被局限在當地的景區內,殊不知鄉村風貌、當地風俗和產業資源等都是非常珍貴和最具有競爭力的旅游資源。全域旅游時代已經到來,原有的景點與鄉村分開來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未來的旅游發展。
3.2 構建鄉村旅游產業化發展體系
首先,統籌空間系統。要轉變以往各個景區單打獨斗的局面,科學規劃各個旅游景區、度假區、特色小鎮、休閑區等,統一管理各功能區,避免各自為政;其次,促進鄉村傳統農業、工業和旅游業更好地融合。以旅游業帶動農業和工業共同發展。合理布局鄉村產業,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使其適應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提高鄉村旅游中農業相關產品的比重,如開發體驗農業、科普農業、觀賞農業、文化農業等新業態,將農業產品轉化為旅游消費品,開發農業發展新模式。
3.3 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對于鄉村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我們首先要解決好交通問題和通訊問題,只有路修好了,能與外界聯系了,才能讓更多的游客了解我們的民俗風情,特色文化等,才能讓更多的游客乘車來旅游。政府與交通部門、道路建設單位合作,把原先的泥濘土路修建好并開辟旅游專線,為游客出游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張集良,鄔秋艷.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子研究——以長樂村、宏村、三山島為例[J].旅游論壇,2016.6.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