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琤
(岳陽市職業技術學院 岳陽 550081)
摘要:本文圍繞西部欠發達地區服務型政府的構建展開探討,首先對服務型政府的發展和內涵作了簡單的介紹,再針對西部的特殊環境提出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必要性,最后給出對策建議。全文主要以西部欠發達地區加快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主旨,對公共服務型政府理論、存在的特殊困難以及如何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做出闡述。
關鍵詞:服務型政府,西部欠發達地區,公共服務
0前言
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的一個主要矛盾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長與公共產品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這一矛盾在西部欠發達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已經深深地制約了這些地區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這些情況與政府有著密切的關聯,與此同時服務型政府的構建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國外發達國家的服務型政府的改革已經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效,我國部分發達地區也進行服務型政府的改革初見成效,我國西部欠發達地區由于其面臨的特殊困難使得服務型政府的構建更為迫切,為了區域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我國西部欠發達地區構建服務型政府勢在必行。
1服務型政府的概述
所謂新公共服務,它指的是關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為中心的治理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它是一種更加關注民主價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適合于現代公民社會發展和公共管理實踐需要的新理論[1]。我國的公共服務型政府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社會為本的根本理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以公平公正、依法高效、民主透明、有限責任為基本價值取向,以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為核心職能,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以實現經濟、社會與自然和諧健康發展為根本目標的現代政府。
2 西部欠發達地區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要性
2.1 西部欠發達地區擺脫經濟滯后的必然選擇
由于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滯后,致使西部欠發達地區資源底數不清或開發不夠、交通能源發展滯后、發展環境不優、政策制定不寬松等方面問題非常普遍,嚴重制約了招商引資、對外開放的進程。
2.2 西部欠發達地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西部欠發達地區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低,成為制約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最薄弱的環節。特別是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等關系群眾利益的問題日益凸顯。只有加強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才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強社會創造活力保持社會安定有序。
2.3 西部欠發達地區關注民生民意的現實舉措
隨著民主政治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法治意識和參政意識不斷增強,對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在一些欠發達地區的政府機關,官僚作風和辦事效率低的問題仍然存在,許多省份的基層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行政效率低,個別地方政府給投資者的優惠政策難以兌現。解決這些問題,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
3 西部欠發達地區服務型政府構建的建議和對策
3.1 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強與公民間的溝通
西部欠發達地區在政府建設上有個很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提高政府公信力。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一些基層政府的為政理念、執政行為發生了偏差,政府過多關注自身利益而忽視多數人的利益,使基層政府成為具有自身利益的一個經濟主體,從而在不同程度上忽略、扭曲、放棄了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導致政府越位、錯位、缺位等現象不斷發生。解決不好,它直接威脅著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礎,影響西部欠發達地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因此,努力塑造政府公信力是促進西部欠發達地區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提升西部欠發達地區政府公信力的根本途徑是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3.2 樹立新的理念,加快政府轉型步伐
西部欠發達地區要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首先必須進一步改變過去長期形的“管制”理念和“官本位”思想,樹立“服務”理念和“以民為本”思想。政府要在全社會做出表率,帶頭依法行政,大力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保障公民權力,防止濫用權力。要樹立陽光行政理念,推進政務公開,實行陽光行政。目前,要抓緊建立政府決策項目的預告制度和重大事項的社會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社會各階層廣泛參與的政策聽證制度,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實行開放式管理,接受社會監督,打造“陽光政府”。
3.3 轉變政府職能,更好地提高政府績效
是將促進就業放在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首位。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各級政府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落實促進就業責任制,擴大新增就業崗位,努力控制登記失業率,確保就業總量的增加;制定和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引導和扶持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非正式組織的發展,吸引外來有實力、信譽好的企業或能人來本地投資建廠,安置本地勞動力就業。
二是積極推進教育事業發展。教育是一項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事業,也是為經濟社會發展積累后勁,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公共產品。從實際出發,當前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教育應該抓好三個關鍵環節。一要大力普及和提高九年義務教育的水平;二要擴大高中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能力;三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后、辦學規模、辦學水平和培訓能力很難適應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
三是大力發展公共衛生事業,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加強城鄉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升衛生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建設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中心和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完善信息網絡建設;高度重視農村衛生工作,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預算的要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將農村牧區衛生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把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納入公共衛生體系重點加強建設。
3.4完善公共財政體制,有效進行公共服務
當前,欠發達地區公共財政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兩個:一是中央財政對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還不夠,難以彌補欠發達地區公共服務供給財力不足;二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支出格局很不合理,用于社會性公共服務的支出偏低。為此,必須采取兩項措施。首先是盡快加大實施政府轉移支付力度。這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走出困境的一個重要條件。其次,欠發達地區政府自身要合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穩步增加政府公共服務支出,切實解決公共共服務投入不足的問題。要著眼于建設公共財政體制,調整和優化公共服務結構,增加公共服務支出,普遍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社會保障水平,將財政支出重點轉向公共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生、公共安全和公共基礎設施方面。
4 結論
由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型是解決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的客觀要求。西部欠發達地區在這一過程中,面臨著雙重任務,既要引領產業規劃、培育市場,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又要為人民群眾提供覆蓋廣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應該說,建設的過程困難重重,任重道遠,但是西部各級政府只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和以服務促發展的原則,依靠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東部發達地區的反哺,依靠當地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進取和創造性工作,西部欠發達地區一定能夠順利完成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這一歷史性任務目標。
參考文獻:
[1] 俞可平、薛曉源.治理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9-10
[2] 劉熙瑞.服務型政府———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政府改革的目標選擇[J].中國行政管理,200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