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爛鰓病是嚴重危害水產品種的一種主要病害命,主要對淡水魚中的草魚、青魚和鳙魚危害較為嚴重。爛鰓病從致病菌的來源可以將其分為寄生性爛鰓病和細菌性爛鰓病。飼養戶在防治爛鰓病過程中,沒有認真區分爛鰓病的致病原因,盲目防治,導致防治效果低下,嚴重的還會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基于此,該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寄生蟲性爛鰓病和細菌性爛鰓病的防治方法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助益。
關鍵詞:寄生蟲性爛鰓;細菌性爛鰓;防治
袁蘭香. 寄生蟲性爛鰓和細菌性爛鰓的魚病防治方法[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08):64.
一、兩種鰓病的相同點
兩種疾病的發病位置基本相同,都是在鰓絲部位,發病后主要癥狀就是鰓絲出現腐爛,腫大,嚴重缺損幾種。患病后魚精神萎靡,食欲下降,身體逐漸消瘦,常常浮在水面上,好像死去一樣,身體擺動失去規律。特別是對于放養的魚類在沒達到相應的標準前,在春夏季節就會浮出水面,當進行水中增氧之后,現象依然不能很好的得到改善。
二、兩種鰓病的不同點
1、由細菌引起的爛鰓病
細菌引起爛鰓病的致病菌主要有粘球菌、鰓霉菌,通過顯微鏡檢查不會發現寄生蟲存在,患病之后鰓絲呈現紫紅色或者暗紅色,存在顯著的充血現象,并且糜爛速度更為快速。發病嚴重時,病魚的鰓蓋內部會出現充血現象,并且會在鰓蓋上形成一個圓形的透明小窗。患病后病魚體表逐漸發黑,精神萎靡不振,并且常常伴有皮膚病出現,隨著水溫溫度的升高,池塘中患病魚的數量會急劇增加。
2、由寄生蟲引起的爛鰓病
寄生蟲性爛鰓病的病原主要有鰓隱鞭蟲、車輪蟲、指環蟲、中華鳋等幾種。患病鰓絲的顏色較淺,為淡紅色或者鮮艷的紅色,在鰓絲外側包裹著大量粘液。如果鰓絲上存在孢子寄生蟲,可以在鰓絲上發現孢子囊,如米粒大小,形狀不規則。患病后患病魚的體表和內部幾乎無任何損傷,常常從水面跳躍而出。
三、兩種爛鰓病的治療方法
1、寄生蟲性爛鰓病
(1)指環蟲寄生
癥狀:當魚被指環寄生蟲寄生之后,與鰓絲部位會分泌出大量粘液,鰓絲也會出現明顯的水腫現象。魚在水腫呼吸困難,鰓絲出現嚴重的失血現象。常常在水中呆力不動。發病嚴重后,患病魚停止進食,最后窒息而死,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寄生蟲疾病。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體用90%晶體敵百蟲0.2-0.4 g化水全池潑灑,或每立方米水體用2.5%粉劑敵百蟲1-2 g化水全池潑灑。
(2)車輪蟲寄生
癥狀:當魚被車輪蟲危害之后,在鰓蓋和鰓絲之間的連接處會出現失血現象,危害嚴重后,患病部位會出現糜爛性潰瘍,顏色呈現土黃色,最終導致腮骨外露,整個魚游動緩慢,停止進食,大口張嘴呼吸,最終窒息死亡。一般情況下,夏季是該種寄生蟲疾病危害的高峰期。
防治方法:首先,使用硫酸銅50 g硫酸亞鐵20 g用于100 m3水體,水溶后一次全池潑灑。因藥物安全濃度低,需要準確測量水體后才能下藥,在魚苗密度很高的魚池中使用時,可以將劑量減半,每天潑灑1次,連續用2天;其次,使用苦棣樹枝葉4-5 kg,煎水,用于100 m3水體一次全池潑灑,或減半浸泡在魚池中,7-10天換藥1次,連續浸泡2-3次;再次,楓楊樹葉5 kg,煎汁,用于100 m3水體一次全池潑灑;最后,生韭菜0.4-0.6 kg,搗爛后加鹽85 g,適量水混勻,用于100 m3水體一次全池潑灑。
(3)中華鳋寄生
癥狀:魚被中華鳋危害之后,先是寄生在在鰓絲的末尾內部,隨后逐漸向外危害鰓絲,導致魚不能正常呼吸,在水中不停的游動,在水面上不斷打轉,尾部和魚鰭常常露出水面,最終窒息死亡。將病死魚解剖可以發現,在鰓絲上包裹著大量粘液,在末端嚴重腫大,蒼白沒有一點血色,并且在鰓絲末端可以看到小米粒大小的白色蟲體。這種危害是嚴重威脅草魚、鳙魚、鰱魚的寄生蟲疾病,危害嚴重時可以導致整個魚塘的魚死亡。
防治方法:首先,改善池塘水環境,全面應用先進的養殖技術,利用植物、微生物調節水中的溶氧量、微生物含量,提高魚抵抗疾病的能力;其次,確定合理的養殖密度,在池塘進水之前必須進行嚴格的池塘消毒,選擇健壯、健康、無殘疾、無疾病的魚苗。對于新引種的魚在投入池塘之前必須做好檢疫工作,對魚體進行消毒,合理培養肥水,避免添加過多肥料而污染水質。
2、細菌性爛鰓病
(1)粘液球菌寄生
癥狀:魚感染了粘球菌之后,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魚身體逐漸發黑,尤其是在患病魚的頭部。患病后魚離群獨自游動,并且游動十分緩慢,對外界刺激反應能力遲鈍,大口張嘴呼吸,患病嚴重后停止進食,對外界刺激失去反應。從鰓絲的末端開始出現腐爛,鰓絲嚴重充血,患病部位被污物附著。一般情況下該種疾病在夏季會進入高峰期,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十分高。
防治方法:預防,由于草食性動物的糞便是粘液球菌的孳生源,因此魚池必須用已發酵的糞肥。可以使用漂白粉掛簍,每簍放藥150 g,每個食臺掛3-5簍;或者使用漂白粉全池潑灑,濃度為1 ppm,每立方米水用藥1 g;或者使用五倍子煎汁全池潑灑,每立方米水用藥1.5-3.0 g,煎汁后泌灑;或者使用2.5%敵百蟲全池潑灑,濃度為4 ppm,即每立方米水用藥4 g。
(2)鰓霉菌寄生
癥狀:水體有機質含量很高、水質骯臟而發臭的池塘更易發生該病;病魚呼吸困難,無食欲,鰓上黏液增加,有出血、淤血或缺血斑塊,俗稱“花斑鰓”,嚴重時整個鰓呈青灰色。診斷時,須用顯微鏡檢查,可見鰓絲中鰓霉菌絲寄生狀況。
防治方法:首先,清除池中過多淤泥,用濃度為450 mg/L生石灰或40 mg/L漂白粉消毒;其次,加強飼養管理,注意水質,經常保持池水新鮮清潔,適時加入新水,可降低發病機率;最后,發病季節,定期用20 mg/L的生石灰或1 mg/L的漂白粉全池潑灑消毒。